澳大利亞新聞網10月14日文章,原題:隨著國際學生支撐澳高校,澳經濟正依賴中國我在墨爾本市中心的咖啡館等著與來自福建的留學生邢武(音)見面。不禁注意到許多年輕亞洲學生絡繹不絕地走向中央車站,該車站恰好位于通往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馬路對面。邢來到時送了我份“見面禮”——從墨爾本越來越多亞洲特產商店購買的中國果品飲料。我問他為何不遠萬里赴澳并支付“天價”學費。他的回答簡短可信:“我希望體驗外面的世界。”談及學業時邢哀嘆,他希望在這里提高英語水平,但挑戰是在澳中國留學生眾多,日常用語因此很可能是中文而非英語,“班里中國學生很多,所有人都會轉回普通話。”
邢的話不令人意外。他是2017至2018學年在澳學習的187547名中國留學生之一。他們為澳經濟帶來100億澳元,幾乎占(澳國際教育產業)收入的1/3。所有在澳國際學生中,中國人占30%。教育如今是澳第三大出口行業,其他一些行業也嚴重依賴中國購買力。
這些數字正令彼得·詹寧斯不安。“澳高校過度依賴中國學生,這令許多大學極易受到中國學生減少的損害”,這名澳戰略政策研究所負責人稱,中國或因外交爭吵禁止學生赴澳留學,這是(未來)有可能出現的。
但澳大學聯盟負責人凱特麗奧娜·杰克遜認為,沒理由大驚小怪,“對澳來說,國際教育是個巨大的成功故事,是巨大的戰略成就。”國際教育不僅給澳經濟帶來巨額收入、支撐13萬就業崗位,還令澳得以利用未來的商界和政界領袖人脈,并為澳外交政策、軟實力外交和地區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顯然,邢及所有在澳中國學生絕不僅限于貢獻了錢。細看澳大學周邊的商店和餐館,會發現墨爾本與其他許多城市都在改變。即使許多光顧這些商家的學生將回中國,但我們正與未來的全球領軍者建立聯系并改變其思維。邢打算回國照顧父母,但他的世界觀已受到貫穿其一生的影響,這或將影響(中國)未來幾代人。▲
(作者哈里森·懷特,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