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含聿

繼去年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之后,千年商都廣州今年再迎國際盛會。第24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9月15日至18日在廣州舉行。
世界航線大會(以下簡稱“世航會”),是全球唯一由航空公司、機場管理機構、政府和旅游機構及相關行業的決策者共同參與的盛會,被譽為全球民航界的“奧運會”和“世博會”。
本次世航會的舉辦,不僅使廣州引入新的航空服務,為廣州與國內乃至亞洲機場展開競爭助一臂之力。同時,本次大會也為廣州提供了向全球航空業界展示的機會,從而吸引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建立合作項目,進一步加強廣州航運樞紐中心地位。
可以說,借力這場歷屆以來規模最大的世航會,廣州在打造自己的國際航運中心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世航會采用承辦城市模式,通過競標來確定承辦方。每年在不同的城市舉辦,一方面,方便航空業界人士親身體驗當地機場及旅行目的地所提供的各種設施及服務;另一方面,為主辦城市搭建一個對外展示的平臺,提供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寶貴契機。
獨立咨詢機構約克航空曾經做過一項調研,調研發現,承辦過航線論壇的城市相對于沒有承辦過的競爭對手來說,航線網絡擴張的速度更快。而每一條新航線的開辟,都伴隨著新的經濟增長—新航線帶來就業機會、實現商務的互聯互通并有助于提振當地的旅游業。因此,每年大會的承辦爭奪權都異常激烈。
2016年4月廣東機場集團與博聞集團正式簽署承辦協議,成功取得2018年世航會的承辦權。“在確定今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承辦方時,我們希望把目標轉回中國,因為中國在未來的五年之內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品牌總監史蒂芬·斯摩表示,2017年全球旅客吞吐量增長前20名的干線機場,中國占據了11名,以此為背景,以白云機場2號航站樓落成投入使用為契機,廣州能夠成為此次世航會的主辦城市,可謂順應天時地利。
本屆世航會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屆,來自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航空公司、700多家機場管理機構與130多家政府及旅游機構參加了本屆大會。“今年參會的航空公司中有21家是首次參加世航會,可見承辦城市的吸引力有多大。”史蒂芬·斯摩笑言。
廣州市不僅在發展航空服務、建設基礎設施上保持戰略定力外,而且還是一座歷史底蘊豐厚的名城,這無疑加大了廣州對與會客商的吸引力。事實上,廣州不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繁忙的交易中心之一,也是一座欣欣向榮的會議之都。
無論是作為貿易古都和新興會展城市,還是作為中國文化古城和現代化大都市,廣州對外商和國際游客的吸引力都在不斷上升。也不論是促進商貿,還是加強旅游業的發展,加強航線建設都是廣州擴大對外開放和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環節。
從另一角度來看,航線經濟建設可為廣州帶來經濟、社會雙重效益。一方面,新增航線所提供的就業機會、促進的商貿合作、增加的游客流量,都將為廣州的城市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密集的航線網絡布局,將提升廣州的航運樞紐地位。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重要指標,廣州的航空網絡已經打下堅實的基礎。白云機場作為中國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是國家定位的“一帶一路”國際航空樞紐,擁有2座航站樓、3條跑道,航站樓面積達118.17萬平方米,可滿足年起降航班62萬架次、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0萬噸的運營需求。
作為中國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廣州白云機場堪稱“連接世界的節點”。2017年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為6584萬人次,位居全球第13位。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超過10.2%,與全球排名前13的其余機場相比,增長速度最快。
在我國高鐵比較發達的情況下,未來民航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漂洋過海”,也就是要開辟更多的國際航線,因為國際出行是高鐵無法取代的。
2018年上半年,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為3422.7萬人次,全球排名第11位,借力世航大會舉辦,白云機場年內有望開通更多高品質國際航線,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7000萬人次。
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認為,在我國高鐵比較發達的情況下,未來民航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漂洋過海”,也就是要開辟更多的國際航線,因為國際出行是高鐵無法取代的。
一座城市能否成為區域的,甚至國際的航空樞紐中心,一方面在于是否有足夠豐富的航線網絡,連接該城市與其他國際城市;另一方面在于對于中轉旅客的吸引力,即是能吸引到更多的旅客從該城市中轉去到其他城市。
2016年,南航開通了廣州直飛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定期航線。作為2019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的承辦城市代表,南澳大利亞旅游局目的地發展部總監尼克·瓊斯在本屆世航會上表示,2016年開航后,兩座城市之間的交流比以前更密切。現在,不僅從廣州到阿德萊德的中國旅客數量增加了,也有很多澳大利亞人坐飛機經廣州中轉,前往歐洲。
連通網絡以后,機場服務便會成為吸引中轉游客的重要方面。迪拜商業發展經理娜塔麗·約瑪·羅莎介紹,作為國際知名的中轉樞紐,每年都有大量中國游客通過迪拜中轉前往歐洲和非洲。迪拜在建立國際樞紐方面,除了有位處中東的天然優勢外,主要工作在于建立豐富的航線網絡,并為旅客出臺了中轉免簽等便利政策。
為吸引中國旅客,迪拜機場設置了中文指示牌,并且建設了大型商業中心,還開通了支付寶等中國旅客更為熟悉的支付方式。在娜塔麗·約瑪·羅莎看來,迪拜機場2017年旅客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客流量近9000萬人次,正是得益于這些人性化的服務。
借鑒別國的管理經驗,立足自身的發展優勢,廣州機場也在不斷地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在本屆世航會收官之際,白云機場“云朵”智能問詢機器人在T2航站樓正式上線亮相。這款智能機器人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提供乘機咨詢、語音交互、定位導航、互動娛樂等多項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此外,廣州機場公布了未來5年打造智慧機場的“路線圖”,未來旅客不僅可以刷臉、刷指紋走遍機場,還能享受室內AR導航等服務。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嘉臣表示,“白云機場的全球目標是要做到世界一流。”這意味著白云機場在樞紐布局、產業群、服務品質、美譽度、效率、管理團隊建設這六個方面都要做到世界一流。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在廣州白云機場運營的航空公司有78家,其中國際航空公司46家,地區航空公司4家,國內航空公司28家;機場航線網絡已覆蓋全球五大洲共210多個通航點,其中國際和地區通航點超過80個,中國內地航點超過130個。輻射包括2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48個城市。
目前,從白云機場出發,兩小時航程可以覆蓋中國西南、華中、華南地區,四小時航程可以覆蓋中國及東亞、西亞、南亞、北亞地區。十二個小時航程可覆蓋全球主要城市。2016年至今,僅兩年多的時間,白云機場就新開了國際航線60條,新增國際通航點達20多個,重點孵化了赫爾辛基、多倫多、馬斯喀特、墨西哥城和羅馬等多條高質量航線。
隨著廣州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不斷提升,將和國際空港形成聯動。人員的流動主要依靠航空來實現,貨物的暢流則依托于國際航運。
世航會的舉辦有望跟更多航空公司合作,全面加快世界級航空樞紐建設的進程,一個以亞太、大洋洲和非洲地區為主,逐步覆蓋歐美等全球地區的航線網絡布局已經形成規模。
在本屆世航會期間,廣東省機場集團與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埃塞俄比亞航空、西伯利亞航空等7家航空公司簽署航線開發合作備忘錄,未來將開通廣州至馬德里、米蘭、圣彼得堡、伊斯蘭堡等國際航線28條,新增通航點19個。
緊抓“一帶一路”機遇,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建設,從廣州戰略定位出發,拓展航線計劃,廣州機場的建設及民航公司間的合作,將推動廣州向國際樞紐中心邁進。
從歷史上來看,廣州的發展主要靠開港,定位于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
以往,廣州千年商都的地位是依靠航運樞紐實現的,這個“航運”在海上。而如今,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已成為廣州較之其他城市所特有的強勢功能,這個“航運”是海空聯動。
廣州是兩千多年來中國唯一經久不衰、沒有關閉過的港口。無論是從貨運吞吐量,還是從旅客流動量來看,廣州港在區域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時,廣州自貿區的設立,與航運樞紐的建立相得益彰。
2017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9億噸,居全球港口第5位;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037萬標箱,居全球港口第7位;此外,商品汽車運輸達到111萬輛,居國內港口第二位;國際郵輪完成40萬人次,保持全國第三。
今年上半年,廣州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1億噸,增長10.24%;完成集裝箱1059萬標箱,增長8.9%,廣州港港口生產增長率居全國港口前列;國際郵輪旅客吞吐量24.57萬人次,增長24.26%。
隨著廣州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不斷提升,將和國際空港形成聯動。人員的流動主要依靠航空來實現,貨物的暢流則依托于國際航運。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到完善交通運輸網絡,通過打造航空樞紐,形成海空聯動的多層級國際航線網,廣州走對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