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治霖

他被叫作“閃電俠”,已經7年。
2011年5月,在《中國達人秀》第二季的舞臺上,他出場了,圍著黑色披風,手持一劍。觀眾及評委的神情一如節目組刻意安排的音樂鼓點,疑惑、期待,又有一絲絲不安。
他穿著一層看上去很厚的防護服,手一抬,青紫色的電流劃破舞臺上的黑暗。
是閃電!
“嗞嗞”的電流聲,仿佛此刻的舞臺充滿危險。更多的電流線條,粗細不同,不斷閃現,更加密集地在他身上聚攏、消失,卻似被馴服了的。是他操弄這一切。
那時起,人們記住了他,盧馭龍。
彼時,盧馭龍才16歲。按照綜藝的常規流程,結束表演后,他開始了與評委的對話,語出驚人一如閃電。
舞臺上,掌聲、驚呼和評委的夸贊,并不讓他的表情發生變化,很酷。他的左手是一個分明的“剪刀形”,他淡淡說,是更小的時候,做炸藥實驗炸傷的。
他說,自己是一個科技愛好者,僅此而已。而他的夢想,是“改變世界”。
他的表演,已經艷驚四座,“改變世界”這一句看似狂妄的口號,并沒讓臺下揶揄,他們已經折服。何況,一個男孩在十四五歲的年紀說要改變世界,這并不罕見。
罕見的是,當少年長大,到了青年、中年,依然喊著這口號。
今年,盧馭龍23歲了,他依然喊著這口號,但稍有變化。盧馭龍說,后來他發現,世界的改變既可能向好,也可能向壞。所以,現在他的口號是“改良世界”。
世界不知改變了沒,但人已經改頭換面。2018年8月,曾以一副不變的面孔寵辱不驚的盧馭龍,上了微博封面。海報中的他頭發染為黃色,戴著一副大框細邊的眼鏡,精心修飾過的面龐依然扮酷。海報寫著:B位出道。
這是他為自己的新產品電焰灶而做的宣傳。他在《中國達人秀》上說過的夢想,是用特斯拉線圈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無線輸電。這些年來,莫知所終。
舞臺上,那些千絲萬縷的閃電過后,盧馭龍的所作所為,面向公眾接受評議。日后,有好有壞,這些評議一一應驗。
2011年6月,盧馭龍無緣晉級,這讓支持他的網民觀眾很意外。
實際上,那夜的閃電過后,盧馭龍就有了一群忠實粉絲。《中國達人秀》評委之一的楊瀾曾勸誡盧馭龍:諾貝爾獎很重要,夢想很重要,但是,命也很重要。
“當時用來烤了一只鴨子,一分半鐘就烤熟了。”他笑道,就一分半,鴨子那股略有些騷的焦香氣味,瞬間彌漫開來。他尋思是不是可以用來做灶,后來便做了一個,放在實驗室里煮面。
擁護盧馭龍的人,當時曾指責楊瀾。在他們看來,中國的青少年中,極其缺乏盧馭龍這樣的人,純粹、執著,對科技狂熱。
節目播出到他退出舞臺的那期,有網民在盧馭龍的社交平臺上留言,安慰道:“達人秀只是你的第一站而已,現在開始通往下一站,不要留戀現在了。”
的確,他不留戀這舞臺。而且,不止是舞臺。
回顧盧馭龍的社交平臺,最后一次提到無線輸電,是在2015年4月。8個月后,他的話題徹底轉向公司的主營業務—制造火箭發動機。但最后沒有創造人們期待的奇跡,火箭發動機的實際進程的發布,在2017年2月終止。如今,盧馭龍關心的,是即將在2018年11月18日舉辦的關于新產品電焰灶的發布會。
質疑不可避免。
不等詢問,盧馭龍就主動開口解釋原因。他說,從火箭發動機到電焰灶的轉變,發生在2016年年底。
此前4年,盧馭龍一直專注于他的深圳馭龍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沒做商業的,有單子就做,沒有就一直做實驗”。按照他的說法,公司所做的火箭發動機,曾被中科院空間中心的領導表揚,說是私營企業里做得最好的。
2016年2月4日,盧馭龍聲稱自主研發的das-1火箭成功發射,據稱,這是中國私人航天史上第一枚大型液體火箭。但在他的社交平臺和其他公開資料上,無法找到關于發射的圖片和數據記錄。
他解釋,那一次發射很倉促,數據記錄是不完全的,也只拍到了起飛的前半段,并非沒有證據。
而2016年9月,盧馭龍稱,新研發的DD-1火箭正在制作中,“明年發射不是說著玩的,敬請期待”。
但到2017年2月,他又表示,各項工作正在進行,技術上遇到一些挑戰,正努力克服。此后他的動態再沒公開的進展,取而代之的是萌寵逗樂,或者他本人駕駛豪車、游艇的畫面。
3個月后,電焰灶出現在動態中,他聲稱“讓我們顛覆一下灶具行業吧”。以后的內容,就此換了天地。
馭龍航天公司曾做過一個項目,為了小型衛星的變軌,需要實現衛星電推。在此過程中,盧馭龍發現在真空里產生的等離子射流,其性質和火焰一樣。“當時用來烤了一只鴨子,一分半鐘就烤熟了。”他笑道,就一分半,鴨子那股略有些騷的焦香氣味,瞬間彌漫開來。他尋思是不是可以用來做灶,后來便做了一個,放在實驗室里煮面。
2016年12月,“不知道怎么被傳到那里。”盧馭龍說,國內一家家電巨頭派來高管,提出用2000萬收購這項專利和產品—就是那個放在實驗室的煮面器。他是愿意的,那時公司財務正好處于緊張狀態。
然而經過他人的興趣提醒,合伙人看了這項專利和技術運作的視頻,立刻決定不賣了,自己做。
他們發起了第一輪資金募集,原本計劃要一個月,但不到一周便完成了。“我才發現,市場對這個東西這么接受啊,就馬上大張旗鼓地干了起來。”
2017年,盧馭龍注冊成立了4家公司。此后,他一改過去在社交平臺上的形象,從最初不修邊幅的科技男,到精心修飾自己。在吸粉上,這樣做的效果勝過從前幾十上百倍。
還有粉絲抽獎,送一輛奔馳車,轉發和評論就輕易上萬。這一套,他已經非常熟悉。
吸粉,并不為轉型做網紅博主。盧馭龍說,他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科研工作者。
但不可回避,他的微博成為商業銷售的關鍵一環。抽獎活動中,內容里放一個預售鏈接,引流向商品宣傳。他說,這就叫“以小搏大”,比起預售出去的產品收益,一輛奔馳車成本很低。
據他介紹,預售至今,產品已經銷售了1000多套。
即將舉辦的產品發布會上,會有9件商品。電焰灶是核心產品,此外還有鍋具、油煙機、紅酒柜等。所有預售訂單,都要在明年2月后才發貨。
這一次,盧馭龍瞄向的是“廚房后時代”。
從2012年馭龍航天成立,盧馭龍在創業路上已經走了6年。這回不一樣了,公司CEO是外聘的傅占杰。
傅占杰頭發花白,講話中氣十足。他說,很多朋友問他:“你一個48歲的人了,這個年紀輸不起了,怎么和一個小青年搭起伙做生意了?”
此前,傅占杰是職業經理人和投資人。“資本寒冬論”不假,他感受最強烈的,是2017年冬天至今,75%的GP(普通合伙人)找不到錢,圈里的泡沫破滅或即將破滅。但他堅信,這個世界任何時候都不缺錢,只缺好項目。
盧馭龍說,是自己以前太狂熱,光顧著實驗,顧不上作為老板的職責,“賺的錢都投進了實驗,以至于有時候工資都發不出”。
在他看來,盧馭龍此次出手的就是好項目,于是在2018年6月加入。傅占杰介紹,電焰灶售價在4000~5000元之間,用電“起火”,溫度高于煤氣等600~800攝氏度,可達1250~1300攝氏度。
傅占杰表示,電焰灶的優勢,首先在價格便宜;其次,不會發生意外爆炸,安全性高,而且很環保。根據數據,目前總的碳排放量中家用天然氣等占到12%~15%,不可小覷。
他相信這是未來的趨勢,如一句老話,“科技推動進步”,勢不可擋。
當然,在現階段,市場的真實反映尚不可知。
盧馭龍從前的項目少有面向大眾的。傅占杰評價說,盧馭龍在科創“從 0到1”上,很好,但在經理人的身份上,就很糟糕。盧馭龍一笑,說他自知這點,所以請來了傅占杰。
盧馭龍說,是自己以前太狂熱,光顧著實驗,顧不上作為老板的職責,“賺的錢都投進了實驗,以至于有時候工資都發不出”。所以,從前的事業,不算順利。
反對他的人則認為,盧馭龍不過是憑借電視和互聯網走紅,然后以高新科技為噱頭圈錢而已。
也難怪。畢竟歷數盧馭龍曾預告過的高科技產品,都鮮有下文。
等離子弧揚聲器,沒有實現量產。無線輸電,相關公司與他漸行漸遠,沒了往來。火箭發射及其發動機的研發,不了了之。
以馭龍航天公司為主體注冊的唯一公眾號,已經是如今的“馭龍廚電”。
這似乎應驗了早在2011年的節目播出后一些科技愛好者的猜測:操弄閃電的不是他,而是特斯拉線圈,表演只是表演,沒有發明或者發現什么,他用一種早已有之的科學技術,唬弄了電視圈和受眾。
也有人搬出了“傷仲永”,惋惜他的經歷。曾經,在科技愛好者云集的科創平臺上,盧馭龍屬于“那些年的技術大神”。
根據社交動態,盧馭龍在2011年6月6日—走紅后的一個月—決定不參加高考了。其實盧馭龍本就不必高考,讀完高一后,他也很少去學校了。因為參加了一項全國性的科創比賽,拿了二等獎,他獲得保送資格,“聽說是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都可以進”。
但他的確放棄了就讀大學。
盧馭龍說,那幾年他組建了DS電器研究室(DS寓意“龍大人”),工作室運轉不錯,一年能賺一兩千萬。他想,如果去讀大學,這些資源是不是就浪費了?何況4年下來,人員可能都散了。

“我當時經常接觸和交往的很多都是博導、教授,甚至院士,他們懂的,難道不比大學里的老師多嗎?”他說,課本上的知識,不一定非得去大學才能學到。
如果說有什么遺憾,那就是大學生活這一人生體驗,他沒有。
盧馭龍笑道:“如果是現在,我最愿意的就是去讀哲學,開著蘭博基尼去讀哲學。”他說,“窮的時候”,他最喜歡德國哲學家尼采,因為一無所有時就會想超越。但漸漸地,生活改善后,身邊的人素質不一樣了,就會讓你覺得,啊,世界真好,心態就溫和了。
“你沒發現嗎?有實力的人,生活中是很善良的。在網上罵人的,現實里一般都過得不好。”
盧馭龍說,像尼采那樣,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去超越,有什么意義呢?
在多次報道中,盧馭龍都提到“窮的時候”。個人微博上,2015年,他還曾回憶,自己小時候吃不飽飯、撿垃圾換錢。那是8歲以前,他還在南昌。2004年,母親成立廣告公司,那年他9歲,此后的生活開始越來越好,告別了“窮的時候”。
對網絡上的質疑,他早就學會了不去理會。
他還記得科創平臺,2007年~2009年間,他小小的一處寄托之地。也是在這里,他遇見“老T”,這人教給他涉入電氣領域時最初的知識和實驗方法。但后來,他與平臺上的人“反目成仇”。他猜測過,這些年持續黑他的人,就是當年平臺上的人。
“你沒發現嗎?有實力的人,生活中是很善良的。在網上罵人的,現實里一般都過得不好。”他說。
但火箭的事沒了后續,這是事實。問他放棄了嗎?他說沒有。
盧馭龍解釋說,目前的電焰灶廚電,和過去的特斯拉線圈一樣,他們接訂單生產,賺到的錢補貼進火箭的研發。這些是他事業藍圖的一個重要板塊,同時也是“造血因子”。“這邊(馭龍廚電)結束了,我接下來還會繼續火箭研制。”
早前報道中,盧馭龍最初的夢想,是成立一家叫“通古斯”的公司。通古斯源于一次大爆炸,他希望自己能為社會帶來“爆炸性”的發明。
在深圳,的確有一家叫“通古斯”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23日,但這家公司和他毫無關聯。
是他改變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他?這一切,由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