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石 蕾
幼兒園活動中的過渡環節是指銜接各個活動的一個調整休息的時刻,具有時間短的特點。通常情況下,教師會以一些生活環節代替過渡環節,有些幼兒認為這個環節可以自由放縱,還有些幼兒會無所事事、消極等待。因此,要設計一些幼兒喜歡的、可以提升幼兒經驗的“微活動”,利用好這些碎片時間,既可以發揮好銜接作用,又能促進幼兒經驗的提升。
過渡環節所設計的微活動形式具有獨特的特征:目標具體清晰、內容容量小、操作方便可行。通過微活動的開展,可以串聯起幼兒園生活中的各個主要環節,減少消極等待的時間,豐富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
微活動的實施是靈活的。首先,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靈活的選擇;其次,微活動的過程不受教師過多的規則、時間和進度的限制;再次,幼兒之間的交流和交往是開放式的。當然,所有的靈活都應建立在有序的規則上,以規則為基礎的靈活才是真正的自由。
通過開展有效的微活動,讓碎片時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經驗和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微活動,如:心情驛站、自理驛站、喚醒驛站等。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關注幼兒的好奇心、學習興趣、主動性、堅持與專注等品質,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師應該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前提下,重視幼兒的情緒管理,對幼兒的負面情緒進行分析和疏導。為幼兒創設一個愉悅、輕松的環境,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
微活動:心情小屋
從小班開始,我們就在班級設立了“心情小屋”。一個小帳篷,里面放幾個毛絨玩具,進出口的地方有心情卡,心情卡有高興、傷心、生氣、平靜等不同種類。“心情小屋”是幼兒情緒的疏導站。晨間來園時,幼兒可以選擇符合自己的心情卡,進入“心情小屋”,和里面的毛絨玩具說悄悄話。

音樂在微活動中的適時滲透與渲染,對幼兒個性化的表達、表現具有鼓舞性,借助音樂幫助幼兒充分認知、理解與創造,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可以在微活動中發揮音樂的作用,例如,教師在集體活動前播放《小天鵝舞曲》等柔和的音樂,引導幼兒安靜;午睡后,教師播放《三字經》等音頻,給幼兒一個國學教育的環境;區域活動后,教師播放《甩蔥歌》等活潑的音樂,以告知幼兒區域活動結束,并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整理評價。
《指南》對幼兒的生活及自理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要促進和維護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將會對幼兒今后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抓住過渡環節這個特殊的時刻,推進相關的微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墨鏡男坐下來,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看著范堅強抽煙,不敢先喝。范堅強左手舉起杯子,偏頭瞥了他一眼,說:“喝一杯吧。”他才一口喝干,站起來給范堅強斟酒。范堅強看著酒杯,用拿煙的右手輕輕在桌面點了點。他又給自己倒酒,月光下,呈亮亮的一道弧線。邊倒,邊說:“老板,不如把他做了,以絕后患。”見范堅強不做聲,偷偷看他一眼,放下酒瓶端端正正坐著。
微活動:盥洗室的繪本墻
適宜的環境,能高效、潛移默化地支持幼兒的發展。在盥洗室內可根據主題、班級幼兒的經驗進行繪本墻的布置,例如,繪本《是誰嗯嗯在我頭上》透過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帶領幼兒認識各種動物的大、小便,滿足其好奇心,幫助幼兒健康地了解大、小便的正確常識,適合中、小班幼兒;繪本《小雞雞的故事》告訴幼兒男孩和女孩的區別,用溫和的畫面和溫柔的語言,告訴他們生命的由來,讓幼兒學會正視性教育,適合中、小班幼兒;繪本《不要隨便摸我》講的是關于保護隱私部位的問題,引導幼兒學會保護、愛護自己,適合中、大班幼兒;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通過蛀蟲兄弟的故事,告訴幼兒要有良好的護牙習慣,預防蛀牙,適合中、大班幼兒……創設盥洗室的繪本墻后,教師發現幼兒在喝水、漱口、上廁所的時候不再交頭接耳、相互吵鬧了,而是會仔細地閱讀繪本墻,輕聲地和同伴交流,使盥洗室里充滿了濃郁的文學氣息。
值日生的管理讓幼兒有了充分的自主權,讓他們不僅能自理自己的生活,還會為他人服務、為班級服務。幼兒在自然角的管理中,學會了照顧動、植物,感受到了生命成長的不易;幼兒在“愛牙日志”的游戲中了解了乳牙、恒牙以及正確的刷牙方法。總之,自理驛站讓幼兒在自我管理中了解自己、了解生活,并且提升了他們的自理能力。
在幼兒期,幼兒的自我意識得到迅速發展,其中5歲這個階段是自我意識明顯提高的轉折點,幼兒的自我評價大多停留在對自己外部行為的評價上。教師在過渡環節的微活動中,可以注重挖掘教育資源,鼓勵幼兒進行自我評價,不斷豐富其社會情感的發展,從而喚醒幼兒的自我意識。
微活動:今天喝了幾杯水

喝水是幼兒園常規的生活活動,通常教師要不斷地提醒幼兒多喝水,但仍然有幼兒只專注于好玩的區域活動,而忘記喝水。如何讓喝水變得有趣?如何讓幼兒自主地多喝水?于是,我們開展了“今天你喝了幾杯水”的微活動,每位幼兒都有一個自制杯子對自己的喝水情況進行記錄,只要喝了一杯水,就可以在杯子里放一個可愛有趣的水滴管子,這樣幼兒就能了解自己在一天中的喝水量,也能激發幼兒喝水的欲望。
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銜接得都比較緊湊,集體教學、區域活動一般都有固定的時間段和活動內容。而過渡環節就相對自由一些,這個時間段也是很好的休息、休閑的機會。因此,過渡環節的微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放松心情、舒緩情緒。
幼兒的經驗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化的游戲深受幼兒的青睞。例如,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或者午餐后,幼兒都可以拿出花線找好朋友一起玩傳統游戲“翻花線”,自己也可以將花線變成降落傘、五角星等。在休閑娛樂的同時,又能促進幼兒與同伴交往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中開展“微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的經驗為基礎,挖掘一日生活中的“微資源”,充分發展幼兒的“微能力”,從而抓住每一個契機,充分發揮過渡環節的“微價值”。
在微活動中,充分挖掘每一個微小的教育資源,如:多媒體信息的簡單運用、環境資源的隱性開發、區域材料的再利用等。充分利用閑余時間,抓住一切有利于幼兒經驗發展的教育契機,并通過微活動的方式展現出來,既豐富了幼兒園一日活動,又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
很多微活動都是彈性的活動,幼兒可以選擇的微活動是多元化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干預是極少的,幼兒可以自由、自主地去選擇,去探究,去嘗試,幼兒的自理能力、自主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細節皆教育,潤物細無聲。”過渡環節的微活動自由卻有序,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和學習方式,每個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感興趣的微活動,從而達到適宜教育的目的。從微活動的實施中,我們發現幼兒都獲得了能力的提高,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身體也得到了鍛煉,其價值遠遠超越了最初的銜接各項活動的初衷。
生活處處皆教育,看似短短的過渡環節卻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在過渡環節中活性運用“微活動”,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充分利用每一個碎片時間,可以使過渡環節更加精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