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亞 ,徐永智 ,2
(1.黑龍江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哈爾濱150022;2.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長春130012)
目前,全世界已經建立的自由貿易區有1 200余個。其中,425個自由貿易區是由15個世界發達國家建立的,剩余的775個自貿區是由67個發展中國家建立的。我國已把自由貿易區列為促進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方式,正全力推動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現已同世界上22個國家建立了14個自由貿易區,另還有五個正在推進中。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對于中俄兩國來說,構建中俄自由貿易區有利于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進一步深化。符合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同時也更有利于金磚國家之間更密切的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是兩國人民的福祉。
中俄貿易結構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的資源稟賦是人口紅利,而俄羅斯的資源稟賦則以原油、天然氣等原材料為主的,反映在兩國貿易結構上,中國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出口主導,但隨著近幾年來中國不斷的創新發展,出口產品結構也出現些許優化,技術性產品份額也得到發展,而俄羅斯則一直以傳統的資源導向型產品為主,其他技術型產品情況并未得到改善,這使得兩國在貿易結構上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間。
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是由美國普渡大學開發的模型,始創于1992年,其主導Thomas W.Hertel教授旨用該模型解決多國多部門一般均衡問題。多國多部門一般均衡模型是由單國多部門一般均衡子模型通過國際間的商品貿易關系連結而成的,這就可以對多國的政策制定進行一個量化的模擬,設政策變化代表的“對沖”外生變量,利用RunGTAP進行求解得出一個新的均衡狀態,從而對外生變量影響的社會福利、GDP、進出口變化、部門產出等進行統計分析,為政策制定提供一個定量化的模擬依據。GTAP模型才被廣泛應用于貿易自由化和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領域。現采用普渡大學的GTAP 8.01數據庫進行模擬,囊括了134個國家共57個部門的測算數據
鑒于中國與俄羅斯主要貿易國的構成情況,從而對GTAPAgg數據庫中的12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重新分組,其中分為10個新生的群組,分別為俄羅斯、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歐盟(27國)、東盟、中東及其他國家。根據對中國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中的主要產業進行分析,GTAPAgg數據庫中原有的57個產業部門進行重新調整,分成10個產業部門組。模擬方案分為四類,關稅壁壘降為0基礎,技術貿易壁壘依次遞減1%、3%、5%、10%。
下面按設計模擬方案一、二、三、四進行模擬計算分析。如表1所示,中國各部門的產出情況呈現以下幾種形式,一是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逐漸降低,農業及食品部門的產出呈下降趨勢,當技術性貿易壁壘降為10%時,部門產出出現負增長,產出減少了312百萬美元。二是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逐漸降低,輕工業及紡織業產出出現了一個大幅增長,且增長幅度越來越大。三是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逐漸降低,化工業和金屬制品部門產出雖然還處于縮減的狀態,但產出的縮減值越來越小。四是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逐漸降低,運輸設備和公共服務部門產出呈增長趨勢,其中公共服務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五是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逐漸降低,機電產品、運輸與通信服務、商業服務部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產出減少,且下降幅度有擴大趨勢。
再看俄羅斯各部門產出情況:一是農業及食品、采礦業、公共服務、運輸與通信服務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逐步消減,部門產出呈現出增長趨勢,其中農業及食品的產出出現大幅增長。二是輕工業及紡織品部門產出出現了大幅的減少,受損程度很嚴重。三是化工業、運輸設備、商業服務部門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逐步消減,雖然產出依然為正,但呈現出遞減趨勢。

表1 總體模擬方案下各國地區產業的產出(單位:%)
從兩國的產業結構看,自貿區成立后,比較優勢產業讓兩國各類生產要素重新分配、重新匯集,而這種流動隨之帶來了各部門的產出增加和貿易總額改善,使中俄兩國產業部門結構更加優化。具體來看,隨著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程度愈來愈深,對于機電產品和商業服務在中俄兩國都出現了惡化趨勢。所以,在今后中俄自由貿易區對貿易便利化進行談判的過程中,應把機電產品和商業服務這個行業列為特殊部門進行談判。而對于公共服務行業,兩國該部門的產出都出現了增長趨勢,這應該成為兩國共同鼓勵的行業,可以重點扶持。在對結果數據進行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產業的產出中國有增長趨勢而俄羅斯有抑制趨勢,包括輕工業及紡織品、化工業、金屬制品、運輸設備、運輸與通信服務。還有一些產業產出俄羅斯有增長趨勢而中國有抑制趨勢,包括農業及食品、采礦業。從俄羅斯角度,在中俄自貿區談判中應把輕工業及紡織品行業設為高度敏感性產品。從中國角度,在中俄自貿區談判中應把機電產品、采礦業、化工業設為敏感性產品。這為中俄兩國在自由貿易區談判的過程中各自需要談判的產業提供了現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