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海蓮



班級的自然角開始布置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小動物。泓錚帶來了一只小鸚鵡,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每天都會去看看它,并提出很多關于小鸚鵡的問題。
●通過觀察和比較,讓幼兒知道鸚鵡有很多種類,并樂于和同伴交流。
●能大膽畫出鸚鵡的各種狀態(tài),展示并講述自己的作品。
●游戲中能讓幼兒大膽地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并且學會尊重別人。
●大膽想象,嘗試用連貫、清楚的語言想象創(chuàng)編,激發(fā)幼兒愛護鳥類的情感和保護生態(tài)的意識。

通過觀察和比較,我們知道這只鸚鵡的名字叫虎皮鸚鵡,因為它身上的花紋就像老虎的皮一樣。
“它整天關在籠子里,好可憐啊!我們請余老師把小鸚鵡放出來,它會飛走嗎?我們找個大點的地方讓它出來活動活動吧!”
“哎呀,小鸚鵡一點都不怕我們,它肯定知道,我們都非常非常愛它。它好調皮啊,我們就喊他皮皮吧!”
讓我們畫一畫皮皮吧!看看我們畫筆下的皮皮!







皮皮是男生還是女生呢?于是,我們開展了第三個活動。老師帶幼兒查了資料,原來,想知道皮皮的性別,看它的鼻子就知道了!公鸚鵡的蠟膜顏色是藍色的,而母鸚鵡的蠟膜一般是白色的。由此可以看出,皮皮是一只雄性的虎皮鸚鵡!
皮皮有一項本領——鸚鵡學舌。老師帶幼兒做“鸚鵡學舌”的游戲。通過這個游戲,幼兒知道:要想人家對自己有禮貌,自己就先要有禮貌。
現在皮皮已經能獨自在外面活動了,它最喜歡的就是余老師。你們看,余老師在寫字的時候它也黏著他呢。它有時還會找我們班的小金魚和小蝌蚪玩耍!它還喜歡小朋友,常常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飛到他們身上。有一天,孩子們找不到皮皮了。大家都很傷心,趴在窗子上喊著:“皮皮,皮皮,快回來!”但是,皮皮到現在都沒有回來。它在外面有地方睡覺嗎?是不是找它的爸爸媽媽去了?它有東西吃嗎?它交到好朋友了嗎?

孩子們猜測著皮皮“離家出走”的一切可能:“它肯定去找媽媽了。”“它肯定是出去找其他的小鳥玩了。”“它會遇到一只貓,貓會吃了它的,怎么辦?”“是啊是啊,它會遇到很多危險。”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猜測著,并畫下了他們的猜測。
通過調查表,孩子們發(fā)現了身邊更多的鳥類動物,并了解了保護鳥類的知識,激發(fā)了他們愛護大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鳥類的情感。
活動延伸:搜集園內的資源站,將關于鳥類的書籍、資料等,投放到班級的各個區(qū)域,支持孩子們的活動延伸。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成人要善于發(fā)現和保護幼兒的興趣點,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中,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現在的孩子接觸自然、接觸自然中鳥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孩子只有在花鳥市場上才能看到小鳥。因此,能在幼兒園班級的自然角中看到鸚鵡,孩子們自然欣喜萬分,老師也及時抓住了這個教育的契機。在研究小鸚鵡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己提出疑問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找到答案,同時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了事物的特征,還學會了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

本次活動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了自然界中的生命體,通過各種方式對小鸚鵡進行了研究和了解,并且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不斷地積累經驗。在植物角的布置上,我們可以和幼兒討論:“你們想怎樣布置?可以帶哪些植物和動物?”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幼兒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探索欲望。老師還會在區(qū)域游戲中繼續(xù)延伸此課程,更加深入地激發(fā)幼兒保護自然、愛護鳥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