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麟云
流行迭代速度加快、購衣時間與金錢成本降低,讓時裝的生命周期大為縮短,也讓快時尚引發的生態破壞問題凸顯。
打開淘寶、天貓等電商的時裝頻道,大牌當季流行、原創設計、明星同款推薦紛至沓來;關注微博、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的時尚網紅,濾鏡美化下的有型穿搭令人怦然心動;進入品牌實體店,新款設計與快節奏音樂瞬間激發消費欲望……“買買買”,已成為當代諸多年輕人的時尚生活方式。
流行迭代速度加快、購衣時間與金錢成本降低,讓時裝的生命周期大為縮短,也讓快時尚引發的生態破壞問題凸顯。

污染水土與空氣
快時尚行業,通過迎合并引導消費者追趕流行的心理,采取較低價格、快速流行迭代的策略,完全重塑了服裝行業形態。據2015年發布的紀錄片《時尚代價》,全球每年生產約800億件服裝,是20年前的4倍。過去服裝只有春夏、秋冬兩個時裝季,而快時尚的流行趨勢則以周計算。譬如西班牙快時尚品牌颯拉(Zara),每年可發布超過20個產品系列,從概念到成衣上架,其周期僅為5周;瑞典快時尚品牌H&M每年則可發布16個產品系列。
快速的都市生活節奏、網絡技術發展、物流加速,賦予了快時尚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以2017年“雙11”購物節為例,當日0點剛過1分鐘,優衣庫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就突破1億元,而太平鳥旗下各品牌旗艦店全天銷售總額高達8.08億元。
服裝產業涉及原料、紡織、運輸、零售等諸多環節,被一些研究者稱為世界第二大污染產業。快時尚加速了整個環節,嚴重污染土地、水體甚至空氣,并帶來大量浪費,危及生態。
棉質材料在時裝中廣為應用。棉花種植需大量灌溉用水與農藥,不僅污染水土,還會造成干旱。為了提高棉花產量、減少農藥依賴及防治棉鈴蟲害,全球大多數棉花已進行了轉基因改造,但這也引發了其他問題,譬如催生了可抵抗除草劑的“超級雜草”,導致更多有毒農藥被使用。
舊衣還帶來填埋問題。以美國為例,每年約有1050萬噸的舊衣被送往垃圾填埋場,其中大多數服裝由石油基紡織品制成,例如聚酯纖維(又稱滌綸),其自然降解需數十年。聚酯纖維所含的微塑料纖維還會進入淡水與海洋,威脅水中生物生存,并可能隨食物鏈進入人體。
色彩、印花和織物飾面豐富了服裝設計,但紡織印染所需的有毒化學藥劑危害甚廣。紡織印染是全球清潔水的第二大污染源,僅次于農業,亦是中國41種工業中的第三大廢水排放產業。
2010年,某環保組織對耐克、阿迪達斯等快時尚品牌的供應鏈進行調查,檢測發現,多家企業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壬基酚(NP)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有害物質;2012年,該組織將調查范圍擴大到全球20家快時尚品牌,包括颯拉、李維斯等,發現了更多有毒物質。

服裝行業還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紡織品制造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10億噸,大于所有國際航班與海運的排放量總和。預計到2030年,服裝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每年28億噸,約等于2.3億輛私家車在正常駕駛情況下的排放量。
廠商“排毒”與回收
如果仍然遵循現有的生產模式,預計到2050年,服裝行業產量將是如今的3倍,或將帶來更嚴重的環境問題。
颯拉、優衣庫、蓋璞(Gap)、H&M、ASOS等快時尚品牌,已經將其環保戰略瞄準“循環經濟”,以“排毒”與回收作為其三大實踐方式。
2013年起,H&M發布其環保產品線“意識獨家”,采用坦西爾人造纖維、回收聚酯纖維、回收玻璃、有機絲綢、有機棉、有機亞麻等環保材料制衣,迄今已持續6年;2016年,颯拉發布了其環保線“參與生活”,以有機棉、再生羊毛和天絲棉制衣。
參與“良好棉花發展協會”亦是廠商“排毒”的一大方式。良好棉花按照指定方案生產,其生長過程杜絕高毒殺蟲劑,并嚴控水資源使用。蓋璞承諾,至2021年將僅從有機農場或其認為可永續生產的商家購買棉花;H&M表示,從2020年起將實現全線有機棉使用。
快時尚品牌也在力求生產過程的環保化。颯拉、蓋璞、李維斯、H&M、耐克、優衣庫等均與技術供應公司Jeanologia合作,采用牛仔激光生產技術,減少有害化學藥劑的使用,以避免有害工人健康的噴砂或手工打磨工序,并減少水資源浪費與污水排放。
回收是快時尚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自2013年起,H&M開始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門店推出舊衣回收計劃,回收各種品牌、不同材質及成色各異的衣物,迄今已覆蓋全球近4000家門店。H&M“舊衣回收計劃”的參與者均可獲得購物打折卡,憑借此卡在H&M消費可獲得一張八五折的優惠券。2016年,H&M的衣物回收量同比增長29%,累計回收將近40000噸衣物,這相當于生產近2億件T恤衫所需的面料。颯拉和優衣庫也有舊衣回收活動。
消費者可有所作為
為減少快時尚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消費者也可有所作為。
消費者可選購大廠商采用自然纖維和良好棉花制成的環保系列,但原材料只是快時尚生產鏈的一部分,自然纖維仍需紡紗、針織、印染、運輸等環節,這些都會影響生態環境;有機棉可減少農藥使用,但其灌溉用水量仍居高不下,其印染帶來的生態影響也高于聚酯纖維。消費者還可購買小眾生態友好型時裝品牌,但快時尚消費者對價格大多較為敏感,小眾品牌限于規模,成本與售價均更高。
消費者可訴諸回收。在英國,盡管有全國性的舊衣捐獻商店網絡,街頭商店的店內回收點數量也在增加,但仍有75%的英國人選擇直接扔掉舊衣,舊衣回收還有大量發展空間。在德國,舊衣回收箱分布在城市諸多角落,有75%的舊衣都會被投入其中。
過去,不少回收的舊衣會被運往一些亞洲和非洲國家。不過,2015年,東非共同體發布計劃,提高舊衣進口稅并于2019年徹底禁止舊衣進口;2018年1月,中國正式禁止廢紡織原料等“洋垃圾”入境。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時尚營銷高級講師帕齊·佩里表示,快時尚消費者支持環保的最佳方式還是“將衣服使用期限延長一些,新款追得少一些”。而根據綠色和平組織2017年發布的《狂歡之后:國際時尚消費調查報告》,在對約5800名消費者的調查中,超過50%的用戶有過度消費服裝產品的行為。
對此,愛爾蘭媒體人珍妮弗·柯林斯表示,最好的方式是不被消費主義洗腦,并身體力行,“購買新衣時要更清醒,還可以參加快時尚相關的環保活動,用錢包和行動持續向快時尚公司施加環保壓力”。
(李麗薦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