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各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中央決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教師應該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學生的心理保健工作。素質教育的本質是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而全面發展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主動發展反映在外語學習上的心理問題為:自卑、為難、怕苦、怯弱、自嬌、自滿、敷衍、固執、冷漠等。因此,關注并研究學生本身,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心理規律,對于我們有效地實施英語教學,找出最優化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心理健康;自信心理;健康心理;意識心理
【作者簡介】郭金枝,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中學。
一、自信心理是學好外語成功的起點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學生也會因性別、性格、氣質、興趣、家庭環境、社會、學習基礎等諸多因素而顯示出個性的差異。學習必須從不自卑開始,有了學習外語的自信心,相信落后只是暫時的。要增強學習外語的自信心,就必須讓學生嘗到成功的樂趣。如何為學生提供在外語學習中嘗到成功樂趣的機會,就成了外語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和研究的問題。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英語教師,在十幾年的英語教學探索中,我認為搞好課堂分層教育,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此,我常常把五十幾人的班分為十幾個四人小組,每組由一名優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差生組成,優生充當中等生的老師,中等生做差生的老師,重點指導他們如何預習、互幫、課堂合作討論和課后鞏固的方法。每堂課前的五分鐘是學生的英語才藝表演,以小組為單位,內容可以是已學的對話或課文,或是提前預習的內容,也可以是改編的語言情景,每堂課一組,依次輪流,并當堂點評以資鼓勵,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在這個活動中,平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會有意外的不俗的表現,尤其是在口語上及才藝上讓全班同學刮目相看。每個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之下,哪組都不甘落后,表現得很出色,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及合作精神,更增強了學習外語的信心。
在課堂提問時,我又按問題的難易度來設置,讓不同層面的學生盡可能回答出,讓他們感到成功的樂趣。即使有答不出的現象,我也不隨便批評學生來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對后進生,我總是時刻注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激勵他們的點滴進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學活動中,我盡量為學生多創造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條件,讓他們不斷地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增強學習外語自信心的關鍵。
二、培養學生循序漸進的健康心理
現代的學生面對新鮮的事物時,有強烈的求知欲,且接受能力強,如學英語、電腦。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而學習任何一門新知識,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登天。俗語說“欲速則不達”。青春期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理想和憧憬,懷有抱負和創意,對外語學習長期性、周期性及將會遇到的挫折程度認識不足,往往急于求成,當出現現象、期望與結果不一致時,更容易出現喪氣和自卑心理。矯正自卑的心理,要求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不僅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要大膽地表現自己,在自己有能力干好、又有把握干好的事情上,在自己獨有的強項方面作好準備,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面對學生的這種普遍心理,在英語教學中,我除了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外,更重要的是建立長期的檢測、考核過程和完整的評價系統,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知識得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實踐中,我把學生課堂回答問題、表演、作業完成、參加競賽等各項指標納入檢測過程,各項能力、口語、聽力、筆試都納入評價系統,讓每堂課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功點”,一個學期后摘取自己英語學習的“果實”。這種做法,使學生獲得了學習的動力,更了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單憑一時的興趣是學不好的。同時,這種思想也會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去,成為學生長期學習的意志力。
三、培養學生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的健康心理
現在的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從小就養成自嬌、自滿的心理,生活上講享受,學習上怕吃苦,視學習為負擔,缺乏自覺性,推一推,動一動;當取得一點成績時,就自滿,不想再上一層樓;當遇到一點困難挫折時,就退縮,不想再堅持學習。這就是缺乏堅強意志力的表現。意志力是克服一切困難、挫折、失敗而獲得成功的保證。因為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都要克服重重困難,經歷各種挫折和失敗,都要付出艱辛和汗水,沒有百折不撓的毅力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毅力,是教師必須探索和經常注意的問題。成功面前不驕傲,失敗面前不氣餒,都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健康心理,沒有遭受過生活磨練的這一代學生更難做到這一點。心理學表明,一些成績好的學生,成長道路過于一帆風順,受挫折的能力很差,一旦失敗,容易走極端。同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長期受阻礙過多,如果老師多創造機會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效果會很好的。在英語教學中,我正是掌握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現象,進行目標分層管理,即在聽課、練習、作業、背誦、聽寫、考核等過程中對不同層次同學的難度、要求都有所不同,讓英語成績好的學生有時也感受到“自己的無知”,讓基礎差的學生也常常想“英語也挺容易的”。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老師對待不同學生的尺度、分寸都要恰當,讓每一層次的學生“跳一跳”均可摘到不同的“桃子”,能飛則飛,能跑則跑,最終形成有所得——信心足——再求學的良性循環的健康心理。
四、培養學生健康的競爭意識心理
21世紀的人類社會將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人才的競爭已處在各種競爭之首,尤其是外語能力的滯后,直接影響著其他競爭的優勢。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在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觀念也在不斷地變化,形成各種心理。這些社會因素也必然影響到學生的心理,使他們對學習、升學、就業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如何正確地看待或處理這種情況,與人的心理健康與否極其有關。現在的大部分學生由于其條件的優越,大部分在家中充當“小皇帝”角色,他們普遍的心理都認為自己很優秀,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都有一種一爭高下的競爭意識,這很好,但他們缺乏正確的競爭方法,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競爭心理,適應未來社會的變化。教師在鼓勵學生競爭的前提下要讓學生明白:競爭是在平等條件下的競爭,需遵守同樣的競爭規則,競爭的目的不僅僅是取勝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要努力,要避免學生因競爭產生的過度自信或過度自卑、嫉妒等不良心理。在英語教學中,我經常采用競爭的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人人參與,比書寫,比膽量,比表演,比猜謎,比朗誦,讓學生當裁判,讓他們自己決定勝負。競爭時,彼此要嚴格遵守競爭規則,如舞弊、不公正等現象發生時,提出嚴厲的批評,讓學生從小培養“靠自己努力得成功”的競爭心理,而不是靠其他一切不正當的手段。
五、消除個別差異的心理障礙,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個別差異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受后天影響而形成的,體現在智力、氣質、性格、情感和其他個性心理特征上。英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更容易形成學生的個別差異。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學習產生很大的抑制作用,并進而出現學習上的兩極分化現象。克服個別差異的基本方法是因材施教。教學中,按班上大多數學生水平施教的同時,還要兼顧兩頭,要善于調動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耐心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許多語言學家指出,語言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好消除個性差異對學習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個別輔導與談心去了解后進生,真誠地愛護和鼓勵他們,從而消除他們的種種心理障礙。
六、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學生通向成功的橋梁
愛是師生關系融洽的起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真心誠意地關心愛護他們,尊重他們的個性,便會常常激發出健康的情感。教師對學生的觀察、了解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活動上,還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個性特征及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矯正他們不健康心理障礙入手,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排除雜念,走出心理誤區。
如果說以愛心、誠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是為人師之道的話,那么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學藝術又是學生走向成功的一座橋梁。教師用自身高尚的品格、健全的心理,先進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幽默風趣的語言,以情激趣,以愛激學。上課時贊賞的目光,親切而自然的微笑,適時的點頭,真誠的問候,巧妙地用各種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等,會使枯燥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可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也就有希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相信學生人人都能學好外語。具體要從兩方面為師生的情感交流打好基礎。首先是儀表、言行的良好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會向學生傳達出不同的信息,教師要表現出對教育的信心和責任感;處事耐心,對人公平,不遷怒,不急躁,不大聲呵斥學生,注意語言和語氣的恰到好處,從而給學生以良好的師表形象。其次是體諒學生,信任學生,尤其是體諒差生的痛苦:家庭的冷淡、社會的嫌棄,如果教師不愛,他們的情感難有正常的出路。因此,讓優、中、差生都能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從情感上接受教師,點燃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之火,這是學好外語的起點,也是通向成功的橋梁。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心理組織起著穩定課堂秩序、調節課堂氣氛、增大課堂活動量和提高課堂效率等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行的,也是可行的。這種協同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健康的心理之后,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會正確解決許多問題,促進他們更好地生活和學習。只要我們廣大英語教師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將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運用于實踐,我們的英語教學一定會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吳遜.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0(34):10-12.
[2]黃仲強.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3(8):19-20.
[3]繆曉菁.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4 (5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