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求要加強各個科目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作為現代化教育環境下的英語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也必然是新的趨勢。英語課堂結合信息技術不但彌補了傳統英語課堂教學的缺漏和不足,還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并做到能學以致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整合;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許建霞,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學。
信息化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而滲透到各個學科。英語課堂教學也迫切需要跟上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步伐。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的中學生經常由于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進行英語學習英語,聽說讀寫無法得到全面發展,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相當薄弱。而結合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借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便捷性及普及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學習英語打開新視野,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積累語言文化底蘊的過程,并促進師生之間的雙邊交流,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目標。
一、創設情景,營造語言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強大內在驅動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下載與課程相關的音樂、視頻、圖片等教學素材,利用這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滲透力極強的教學資源,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手段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從而自主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
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高一英語Module 1 Unit 1 Lesson 4 City and Country這一討論城市及鄉村生活方式的閱讀課前,我利用網絡多媒體下載并播放了優美動人的美國鄉村音樂經典老歌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其動人的旋律、優美的節奏深深吸引了學生,使之成為每個學生的“輕松一刻”。在聆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想象和探索欲望。在教學Module 6 Unit 17 Lesson 2 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這一聽力課時,我利用網絡下載和FLASH軟件制作,展示了一些生動有趣的圖例及動畫,配合本單元所學的幽默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視覺聽覺的盛宴,而這時學生的注意力也已經完全被吸引到本課的主題中來。
二、優化教學設計,靈活教學方法,增強學習趣味性
對于學生來說,如何始終在整堂課保持興趣及注意力是最大的困難所在。特別是對學困生而言,如何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調動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能夠參與回答問題并獲得成就感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網絡課件在成功吸引并牢牢地抓住他們的興趣過程中功不可沒。例如:在教Module 1 Unit 2 Warm Up&Culture; Corner時,我結合教材,利用網絡搜集相應知識問答及圖片,然后利用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超級鏈接設置了一個“Competition”游戲:表格里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問題,每組學生依次選擇數字,只要點擊該數字,它就會出現相應的題目或圖片。回答錯誤可由其他組搶答,搶答正確者得分。活動形式新穎、極具趣味性,特受學生尤其學困生的歡迎,學生在快樂中學,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
三、模擬語言環境,創設情境化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是語言學習的一大障礙其主要原因。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課堂應當要為學生提供能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真實性的語境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使用英語的激情,學生就能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積極參與語言交流,從而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提供了展示平臺。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設計出與現實生活相貼近的語言環境,提供較為真實的語境,讓學生能更好地感知、理解,并有效地掌握多學內容。
例如:在教授Module 6 Unit 17 Lesson 3 My Favorite Comedy這一閱讀課中有Mr Bean在點餐前后的許多動作描述,我先利用網絡截取相應的幾段視屏播放給學生觀看模仿,然后閱讀文章來鞏固,接下來進行pair work角色扮演,由一名學生學Mr Bean的動作進行表演,另一名學生作為旁白根據其表演進行相應動作的配音。這個過程完全交由學生操作,學生自主創新探索,老師從旁指導。學生的表演配音展示了無限的創新,給課堂帶來了無盡的樂趣,并通過靈活模仿運用課文詞匯與表達,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并成功地將語言學習運用于實踐。
四、鞏固課堂知識,培養直覺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是一種建立在豐富實踐經驗和豐厚知識積累基礎上的超常思維形式。我在教授Module 3 Unit 9 Lesson 4 Car Culture中選用了大量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實物圖片及聲音動畫,要求學生在接受信息的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形成直覺思維。如:在教學導入部分,我利用相機及Internet拍攝和搜尋了師生們的出行方式及泉州的交通狀況。在熟悉的人物場景及生活環境視覺沖擊下準確用英語來表述圖片展示的信息并引發學生的思考,其效果自然是單純用文字和口頭表述所不可比擬的。在教授Module 3 Unit7 Lesson 4 New Zealand &Culture; Corner 時整合教材,并利用軟件,設計了文化背景知識測試模塊,采用鏈接手段,讓學生實踐操作,自主復習。學生在模塊界面點擊題號出現相應的組題,每組題目由各種趣味性的動畫或圖片組成。如點擊“Listen and choose the picture”,畫面出現不同國家的國徽、國旗、代表性動植物.如果音箱里發出 “Australian national flag”的讀音,學生立即(直覺思維)點按相應國旗的圖標,馬上就聽到音箱里發出一陣掌聲,否則,就會聽到錯誤音效。通過這一練習,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不僅達到了溫習鞏固文化背景的目的,還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機會,幫助學生完成了英語知識的建構。
五、擴大信息量,提供豐富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利用網絡,我們可以很便利地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堂外,為學生提供新穎的語言學習活動及任務,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Module 2 Unit 4 Lesson 4 Virtual Tourism后,為了鞏固所學并運用于實踐,結合學生在計算機課上所學的網頁設計制作技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實際操作設計制作一個英文版介紹泉州這座城市的網頁。這樣的實戰練習,為學生打開了語言運用的思路,擴展了學習視野,擺脫傳統教學中“教—學—練”這一單一的學習思想和理念的限制與束縛。而在Module 6 Unit 17 Lesson 2 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這一課的聽后談論任務中,我利用網絡資源提供了一些場景要求學生用所學知識幫忙解決問題:朋友考試不及格分外沮喪、同學外貌不佳感到自卑、課堂上自己包里手機滑落引發老師誤解等,讓學生分組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將語言學習與實際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并付諸實踐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之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在語言環境中學習、運用語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小組活動中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悅,一種享受,值得去主動參與和實踐。學生們在這種極其放松的心態中,思維非常活躍,充滿興致,能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最好地優化所學。因而,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寬松的思維環境,誘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實踐證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將現代信息技術和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整合教學是確實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兩者的結合給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增添了活力,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結合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可以把英語學習的情景設計得生動活潑,富有創意,能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語言學習環境中,讓學生在語境中領悟、操練并運用所學語言。將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郭紹青.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7.
[2]趙嘉平.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