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們國家北京、上海等等地區都在不斷的推進刑事訴訟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獲得了良好的成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我們國家的刑事訴訟法作為基礎,是我們國家司法改革的重要構成要素。在本文之中,首先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含義進行了闡述,其次對其現狀及其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應的立法完善措施。
關鍵詞 認罪認罰從寬 權利保障 刑事訴訟
作者簡介:江洋,遼寧警察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13
一、認罪認罰從寬的含義
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現狀與立法完善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確該制度的含義,下面我們將從認罪、認罰與從寬三個角度對其含義進行闡述。
(一)認罪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認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對自身被指控的罪行與犯罪事實進行認可,認識到了自身的行為構成何罪等事實。這種概念一方面包括犯罪嫌疑人對自身被指控的犯罪事實進行了認可,另一方面對自身被指控的罪名進行了認可。
(二)認罰
一些學者指出認罰指的是一方面犯罪嫌疑人對自身被判定的罪名與量刑進行了認可,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還以自身具體的行為履行了特定的義務,比如說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積極地繳納了罰金或者退還了贓物等等。同時,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一方面認罰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接受了刑事處罰的內容,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自愿放棄了一定的訴訟權利。
(三)從寬
從寬具有實體與程序兩種層面的含義,從實體上,從寬指的是因為犯罪嫌疑人積極認罪認罰的行為給與了較輕的刑罰。從程序上,因為犯罪嫌疑人積極認罪認罰的行為而在程序上進行了簡化,從而提高了訴訟的效率。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現狀
隨著我們國家司法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國家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目前,我們國家刑法上體現認罪認罰從寬思想的條款主要有:針對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進行了但書規定,認為這種行為不構成犯罪;針對犯罪嫌疑人具有良好的態度并且積極退贓的行為,認為可以不予以追訴;針對立功行為,認為可以進行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針對刑罰執行期間,具有較好表現的行為,認為可以進行減刑或者假釋。同時,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一些規定也體現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思想,比如說,刑事和解制度,酌定不起訴制度等等。但是,這些規定還比較分散,不具備足夠的完整性與系統性。
(二)司法實踐現狀
目前,我們國家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實行了認罪認罰從寬刑事訴訟制度,獲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效。依照相關的數據,我們國家已經有二百多家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法院和檢察院,已經有三萬多件案件適用該制度,占據了法院案件的百分之十五。目前,隨著我們國家司法改革的推進,正在不斷的加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從而不斷的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但是在實踐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首先,對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時間與標準沒有做出明確的界定。目前,我們國家在試點文件之中,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范圍進行了限制:首先是有可能單處罰金的案件;其次是一些盜竊、詐騙、危險駕駛等有可能判處一年以下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案件。這種規定在一定程度上為認罪認罰從寬實踐提供了標準,但是對其時間限制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大大影響了訴訟的效率。而且,還有一些研究人員指出,應當對其適用范圍進行進一步的限制,在特殊的情況下,比如說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時不應當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其次,針對被告人自愿這一概念沒有做出具體的評價標準,這使得司法實踐之中可能出現被告人被偵察機關脅迫等等情形。一些公檢機關為了進一步提供自身的辦案效率,利用威脅、誘騙等方式來讓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嚴重損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這大大提升了發生冤假錯案的可能性。所以,要進一步明確相關的評價標準,不斷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最后,我們國家針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系統性的規定,這使得司法實踐中法官擁有過高的自由裁量權。目前,我們國家的刑法與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一些有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規定,但是這些規定不夠系統和完整,比較分散,這使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明確的規定與標準,使其無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時,因為缺乏明確的規定,這大大提高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這可能會在司法實踐中產生司法腐敗與濫用司法權的現象。因此,我們要針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更加系統性的規定,保障其更加順利的實施。
三、 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立法完善
(一)進一步完善制度細節
想要更好的促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應用與完善,就要不斷的在立法上對其制度細節進行完善,從而進行更加具體明確的規定。首先,我們要以剛性的、具體的規定來代替柔性的、模糊的規定。比如說,如果犯罪嫌疑人積極的認罪認罰,而是其犯罪行為不具有太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便應當適用該制度,并且在判決結果中加以說明,這將大大促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完善與應用。其次,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規定時,要進一步明確對自首與坦白制度進行區分。從社會危害性與人身危險性來看,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在這兩點都大大小于坦白的犯罪嫌疑人。通過對二者進行明確的區分,可以更好的發揮該制度的功能。最后,要進一步明確認罪認罰制度的時間與量刑標準。想要進一步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從在立法對其進行各方面的明確規定。學者指出,適用認罪認罰制度的條件主要有:一是犯罪嫌疑人對自身被指控的罪名與量刑明確認同;二是犯罪嫌疑人具有真誠悔悟、積極賠償等行為表現;三是犯罪嫌疑人同意簡化訴訟程序;四是犯罪嫌疑人在實體上和程序上都適用了從寬制度。因此,我們國家應當在立法上進一步明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范圍、時間限制、判斷條件、量刑幅度等等,從而在立法上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礎予以完善。
(二)進一步完善程序性規定
想要進一步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要不斷的在立法上完善相關的程序性規定,要不斷的重視案件分流,促進偵查階段的信息化,提高訴訟效率。隨著我們國家的司法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國家開始構建起了從普通程序到簡易程序,再從簡易程序到速裁程序的訴訟程序簡化制度。處理刑事案件時,針對階段的主要任務便是發現相關的證據,對案件的事實予以原因。如果對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進行程序上的明確規定,那么可能會使得一些偵查機關產生惰性或者進行暗箱操作,從而產生司法腐敗的不良現象。所以,我們如果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有在審查起訴階段會更加科學高效。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如果被告人認罪認罰,而且同意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那么便可以直接的進入速裁程序,從而大大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訴訟效率,同時也可以對相關的文書傳遞工作,從而提高訴訟程序的信息化程度。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完善時,可以將兩審終審模式改為一審終審模式,可以將合議庭改為獨任庭,將視頻庭審的方式引入進來,從而節省我們國家的司法資源。案件在進行審理時,法院要明確犯罪嫌疑人具有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自愿性,并將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引入進來;用認罪認罰自愿性與真實性審查來代替質證程度;對證據調查程序加以省略。所以,我們的立法上要不斷的明確相關的程序性規定,從而不斷的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加以立法上的完善。
(三)進一步加強立法中的權利保障
想要進一步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要在立法上不斷的保障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在該項制度之中,被告人認罪認罰便表示著被告人放棄了自身的辯護權,所以也就放棄了程序上保護。為了防止司法機關對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進行威脅與誘騙,避免冤假錯案的產生,我們要不斷的在立法上完善相關的權利保障條款。首先,要在立法上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權。在案件偵查階段,司法機關應當及時有效的告知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含義與進行認罪認罰之后產生的后果;要有效的保障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申請權與異議權;要明確的審查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意愿的真實性與自愿性;對于需要法律援助的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應當予以法律援助。
在立法上應當構建被告人程序回轉機制。若是被告人對量刑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出適用普通程序的要求,這時候,便應當認為被告人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具有異議,從而將簡易程序或者速裁程序轉化為普通程序,一切也就依照普通程序進行審理。同時,還要在立法上進一步保障被害人的相關權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目的在于對于雙方的權利均予以保障,而不是只是保障被告人的權利,讓其獲得諒解。對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被害人,應當充分保障其參與和發表意見的合法權利。如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那么被害人有參與的權利。同時,在審理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詢問被害人的意見,從容作為量刑的參考標準,被害人也具有提出異議的權利。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要不斷的推進司法改革,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完善與修改,一方面要使該制度符合我們國家具體的司法實踐,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與人權發展需要,從而不斷地提高我們國家司法效率,節省司法資源。
參考文獻:
[1]王龍琪.論我國刑事訴訟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完善.哈爾濱學院學報.2018,39(5).
[2]劉廣三、李艷霞.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立法完善——以實證研究為視角.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
[3]李曉麗. 程序法視野下的認罪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4]徐冉.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7.
[5]于悅.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運行程序研究.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