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正當防衛是受害者為免受其當前正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其認定時,需充分考慮防衛起因、時間、對象、主觀條件及強度等。但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下,因家庭環境的特殊性,再加上傳統正當防衛的理論相對嚴格,受害者的反抗行為通常很難被認定為正當防衛,致司法實踐當中常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況。本案就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的認定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 家庭暴力 正當防衛 認定
作者簡介:張會敏,河南省澠池縣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法。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123
家庭暴力現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并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關注。我國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家庭暴力程度更加嚴重。以往對于家庭暴力,多數人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而秉持包容態度。伴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人權意識越來越強,對于家庭暴力的態度也有所改變。但因我國傳統正當防衛理論過于嚴格,再加上對于家庭暴力并無統一輕刑化標準,致案情的判決大相庭徑,給司法實踐帶來了諸多問題。
一、家庭暴力概述
(一)家庭暴力的基本概念
針對家庭暴力,不同國家對其的定義有所差異。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對于家庭暴力作出了如下解釋: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身體、精神等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家庭暴力依其形式不同可分為身體暴力、語言暴力和性暴力三種,其中身體暴力即對身體的攻擊行為,如毆打、打耳光、利用工具攻擊等;語言暴力即以語言威脅、恐嚇、辱罵等,以引起受害者痛苦;性暴力包括故意攻擊性器官、強迫發生性行為或性接觸。近些年來,家庭暴力還出現了另一種暴力——冷暴力,即在矛盾產生后,雙方并不是通過毆打方式處理,而是對對方表現冷漠、輕視、疏遠等態度,語言交流度極低,是一種常見的隱性暴力。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家庭暴力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行為主體固定。家庭暴力,簡單來說,即指發生于家庭成員的之間的暴力行為,由這個概念可知,家庭暴力的行為主體具固定性,行為人與受害人之間存在一定家庭關系,如夫妻、父母子女、婆媳等。通常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見女性、兒童及老人,尤其是女性。據婦聯統計,我國2億多具家庭當中,有三成左右家庭發生過家庭暴力,其中受害者多為婦女。伴隨社會的發展,現家庭暴力當中也常見男性為受害者的現象。第二,行為隱蔽。家庭暴力發生于家庭成員之間,處家庭環境內部,就這點而言,由于個人的隱私性,家庭暴力具隱蔽性。受傳統思想觀念以及家庭倫理價值的影響,多數人會選擇掩蓋家庭暴力,有些人甚至認為此屬正常現象。部分受害者即使身處險境,但因“家丑不可外揚”而不愿向公安機關反應事實。社會大眾由于缺乏對家庭暴力真實面目的認識,也多選擇不說。第三,時間持久。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多數家庭暴力并不是偶爾發生的,而是存在于整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在整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家庭暴力還會反復發生,有些甚至在婚姻關系開始前及結束后仍存在。第四,手段多樣。家庭暴力的形式多樣,手段多元化,多數家庭暴力為身體暴力,包括毆打、捆綁、限制人身自由等,少數存在語言暴力及性暴力,諸如威脅、恐嚇、性虐待等。近些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傳統家庭暴力形式的家庭暴力行為逐步減少,而更多的是冷暴力。第五,后果嚴重。家庭暴力是對受害者人身權利及生命的侵犯與踐踏,當這種侵犯與踐踏超出受害人的承受能力時,受害人即可能會產生極端思想,并作出極端行為,甚至給社會帶來一定危害。據婦聯統計,由于不堪忍受家暴而殺害施暴者的案件在故意殺人案件當中所占比例達10%,這就是家庭暴力引起極端事件發生的現實表現。另有研究調查表明,生長于破裂婚姻家庭的青少年其犯罪率明顯高于普通家庭。
二、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認定所存在的問題
(一)正當防衛行為的認定具一定難度
家庭暴力具很強的隱蔽性,難以被外界發現。也正是因為家庭暴力具隱蔽性,受害人在受到傷害作出正當防衛時,這種正當防衛的行為也通常會因證據薄弱而導致無法認定。在實施司法實踐時,因缺乏具強證明力的證人或證言,司法機關無法通過加害強度、是否存在“適時”條件等來判斷受害人的行為是否為“正當防衛”。再者,依傳統正當防衛理論,受害者需于危險迫在眉睫時方可實施正當防衛,這對于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不太適用。因男女雙方力量存在較大差距,當女性受害者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時,其可能無法作出正當防衛。這更加大了正當防衛行為的認定難度。
(二)受害人防衛的“尺度”難以把握
我國《刑法》嚴格規定了正當防衛的限度,即不得超出不法侵害人實施侵害的強度,倘若超出此強度而給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那么受害人還需承擔一定刑事責任。針對家庭暴力案件,若嚴格依此規定來認定正當防衛,那么受害者的正當防衛范圍就明顯更于狹窄。但倘若應用《刑法》中的“無限防衛”的規定來對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進行認定,這也是不合適的。因多數家庭暴力當中,不法侵害人對受害者施暴的目的往往也只有教訓等目的,若受害人“無限防衛”,又可能會給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致受害人反成為侵害人,受害人的防衛“尺度”難以把握。再者,“受虐婦女綜合征”理論認為,長期受家暴的婦女更易表現出一些特殊的心理及行為模式。當施暴程度超出受害人的承受能力范圍時,受害人將會采取“以暴制暴”的行為來反抗不法侵害人,而當這種行為過激時,其就可能超出正當防衛強度而構成犯罪。
(三)防衛的“適時性”認定較為困難
正當防衛的前提當中有一條明確規定:受害人實施正當防衛應處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這就意味著受害人要想作出正當防衛,就必須處于不法侵害正在進行而未結束期間。在普通案件當中,通常可依著手犯罪時間的防衛時間來認定正當防衛是否“適時”,但其并不太適用于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通常地,在家庭暴力當中,受害人在受到家庭暴力期間是不具備停止侵害的力量的,多數受害人只能選擇在施暴者無施暴能力的時候進行反抗,如多數受家暴的婦女只能選擇在丈夫睡覺或是酒醉時進行反抗,但這種反抗行為因“適時性”的影響而又難以被認定為正當防衛。
三、家庭暴力中正當防衛認定的相關建議
(一)視情況而定,給予正當防衛的認定實施適當推定
在實際生活當中,由于家庭暴力而引起的“以暴制暴”行為屢見不鮮,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及程度因受害人所受傷害、心理等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對于這類正當防衛的認定,司法機關應視情況而定,針對屬正當防衛的“以暴制暴”,應免于追究受害人的刑事責任。但因家庭暴力具強隱蔽性,在無強有力證人證言的前提下,僅憑受害人的供述是很難認定其行為屬正當防衛的,稍有不慎,還可能會被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為有效保障受害人的正當權利,在對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進行認定時,就有必要實施適當的推定。
針對不法侵害人的供述,應充分考慮相關證人的證言,結合鑒定結果及意見來對其供述的真實性進行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結論。若受害人的受傷部位較為敏感或傷情嚴重,而不法侵害人的受傷部位并非致命位置,或是傷情較輕,則可推定受害人的“以暴制暴”行為可能只是為了停止不法侵害,而非意圖傷害或殺害不法侵害人。再者,可結合受害人身上的舊傷,推斷其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而推定受害人的行為屬正當防衛。
(二)正確理解并嚴格把握防衛的“尺度”
相比于普通暴力犯罪案件,由于家庭暴力而引起的“以暴制暴”的暴力犯罪案件有所不同,因此,對于其正當防衛“尺度”的認定,也有別于普通刑事案件。我國相關法律條文明確規定,針對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進行認定時,不僅要考慮防衛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及不法侵害人不法行為所帶來的危害,而且還應考慮受害人的家庭環境及家暴史。若受害人長期遭受家暴,且家暴強度較高,最后一次遭受的家暴甚至有危及生命或喪失尊嚴,而致受害人“以暴制暴”的反抗,最終使不法侵害人受到嚴重傷害甚至死亡,此類情況當中,受害者顯然未超出一定“尺度”,屬正當防衛。另,充分考慮受害人的家庭環境,若受害人只能通過“以暴制暴”方能擺脫危害,也可認定受害人行為屬正當防衛,而未超出防衛的“尺度”。超出防衛“尺度”,表明受害人所實施的防衛行為已超出其所受到的侵害,侵害與防衛比例失衡。只有受害者的行為超出防衛“尺度”,方能認定為過度防衛。但家庭暴力中的“以暴制暴”行為多數是由于長期受到家暴而產生的,其存在于整個家暴的環境當中。因此,對于家庭暴力中的“以暴制暴”行為的認定,不能單純地依普通刑事案件當中的正當防衛的認定標準來實施,而應適當低于普通刑事案件。
(三)適當放寬防衛“適時性”的認定
在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當中,對于行為人正當防衛的認定,其防衛行為必須發生于不法侵害正進行時,若是于不法侵害發生前或發生后實施,則會被認定為犯罪。在家庭暴力案件當中,對于“以暴制暴”行為的認定,若只是單純地依普通刑事犯罪案件中的認定標準進行認定,雖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但卻使處罰范圍大大擴寬,未充分考慮受害人的實際情況,也不利保護受害人。根據家庭暴力的特征,家庭暴力的受害人通常是處弱勢地位,其很難在施暴者實施不法侵害行為期間產生反抗行為,部分受害人雖有能力反抗,但因害怕反抗受到更大的傷害而選擇不反抗。再者,依“受虐婦女綜合征”理論,多數受害人會產生過激的思想與行為,其可能會采取極端手段來進行反抗。在對此類行為進行認定時,司法人員可適當放寬正當防衛的“適時性”,不必將正當防衛的實施時間局限于“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而可適當將其延伸至家庭暴力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這樣既可使受害人在受暴時因反抗而受到更大傷害,同時又可保證受害人正當防衛行為的實施,有效保護受害人權益及生命安全。
四、結語
總體而言,現家庭暴力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由于家庭暴力而產生的犯罪行為也越來越受社會重視。由于家庭暴力的特殊性,因家庭暴力而產生的正當防衛的認定也存在一定困難。在司法實踐當中,司法人員應嚴格把握因家庭暴力而產生的犯罪行為與普通犯罪行為間的差異,在對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進行認定時,可適當進行擴張,針對未構成正當防衛的,可酌情減輕量刑。
參考文獻:
[1]陳璇.家庭暴力反抗案件中防御性緊急避險的適用——兼對正當防衛擴張論的否定.政治與法律.2015(9).
[2]劉丹文.論家庭暴力犯罪中的正當防衛.蘇州大學.2017.
[3]羅凱馨.論“以暴制暴”犯罪中正當防衛之適用.法制與社會.2016(19).
[4]陳飛、楊冬.家暴案中受虐婦女“以暴制暴”行為的正當防衛適用.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