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東南亞海水養殖技術培訓班”開班儀式在山東青島舉行。該培訓班項目入選科技部2018年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計劃,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一帶一路”海水養殖技術培訓基地承辦。共有來自8個國家的26名學員參加開班式,并將在青島開展為期20天的學習交流和調研考察活動。
9月6日,由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和北京首農食品集團主辦,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智慧·“中國芯”活動在京成功舉辦,會上公布了家禽行業“中國芯”6項科研成果。來自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部、兩院院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專家等200余人出席大會。

9月13日,由農業農村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辦。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越南等東盟國家,東盟秘書處、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農業農村部、國內各省(區)農業主管部門及有關企業派代表出席。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共享農業發展經驗 共商鄉村發展戰略共建區域發展共同體”。
9月12日上午,農業農村部舉辦第71期每月講壇。浙江省農業廳廳長林健東圍繞浙江省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作專題報告。報告領學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期間對“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交流了浙江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并分享了下一步浙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關措施。
湖北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等重點工作。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淡水水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湖北省探索出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生態環保”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高品質農產品供給探索了新途徑。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乃至世界馬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馬品種的主要發源地,尤其是蒙古馬在耐力、抗病、耐渴等方面的性能享譽海內外。近年來,隨著內蒙古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草原文化大區建設,馬作為草原文化的“魂”,得到了高度重視,在保種、引進、育種、產業開發等方面采取一些積極措施,馬的存欄量有所恢復,為馬產業振興帶來新的希望。

9月2日,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織的2018年超級雜交水稻高產示范現場觀摩會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舉行。活動當天,來自揚州大學、福建農科院、云南農大、華南農大、中國水稻所、廣西農科院、貴州農科院、四川農科院、西南大學等9家單位的有關專家,在云南省個舊市大屯鎮新瓦房村,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選育的雜交稻“超優千號”101畝攻關片進行了測產驗收。

9月下旬,從寧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獲悉,經過多年努力,寧夏農村公路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還積極申請銀行貸款支持農村公路建設,充分調動各市縣建設農村公路的積極性,共同推進全區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已達2.6萬公里,占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的75.1%,其中縣道813公里、鄉道9 108公里、村道16 123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