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蓮
(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陜西 西安710064)
隨著現代工業化的進步,智能化已經成為機械工業的趨勢。而在智能化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驅動,電機作為機械驅動工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人們社會生活實踐中運用在各個領域,因而研究其準確建模顯得至關重要[1]。在電機中,最常用的有交流電機、伺服電機、無刷直流電機等。而無刷直流電機以其質量小,體積輕、壽命長、噪聲小和運行穩定可靠等優點而備受研究者青睞。
SimScape是由MathWorks公司推出的一種基于物理模型的綜合建模平臺,現已廣泛用于液壓、電子電力建模中,它能更加直觀的接近于真實的物理模型,采用物理網絡的方法進行模型構建,模塊相當于物理元器件,相當于物理連接,可用于能量的傳遞[2]。本文運用SimScape的部分主要是搭建了三相電機等效電路的模型部分,為電機的產品設計和性能仿真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以三相六狀態兩兩導通的星型連接的無刷直流電機為例,它是由三相繞組、永磁轉子、轉子位置檢測傳感器組成,為了方便定量分析,又能突出問題的主要方面[3],現做以下假設:
(1)BLDCM的氣隙磁場為方波,三相繞組、電流、定子磁場均相互對稱;
(2)不考慮電樞反應對氣隙磁場的影響;
(3)不考慮轉子的轉速波動;
(4)不考慮轉子的感應電流作用;
(5)BLDCM的自感、互感、內阻均相等。
則由以上條件可得:
三相定子繞組自感:La=Lb=Lc
三相定子繞組內阻:Ra=Rb=Rc=R
三相定子繞組間互感:Lab=Lac=Lbc=Lba=Lca=Lcb=M
由于無刷直流電機采用星型連接,因而三相繞組電流之和為0;
由ia+ib+ic=0,可得無刷直流電機的三相相電壓方程為:

其中,ua、ub、uc為三相相電壓;ea、eb、ec為三相反電動勢;un為定子電樞繞組中性點電壓;p為微分算子。
因為任意時刻電機的電磁功率是三相繞組電磁功率之和,則有:

它用來驅動電機轉子轉動,由此可得無刷直流電機的電磁轉矩方程。

其中,Tε為電機電磁總轉矩;ω為電機角速度。
電機在工作時,電磁轉矩的能量一部分供給負載,進而可以驅動負載工作,而另一部分作為轉動力矩,驅動轉子做旋轉運動,因此有:

其中,Tl為外界轉矩負載;J為轉子轉動慣量;B為摩擦系數。
首先,BLDCM模型整體控制框圖,它主要包括:BLDCM本體、換相模塊、逆變器模塊[4]。采用位置檢測裝置產生代表電機轉子信號,換向器邏輯再對轉子位置信號、電機速度和方向控制信號進行邏輯綜合,從而產生相應的開關信號,開關信號以一定的邏輯順序觸發逆變器中的功率開關,將電源的功率以一定的邏輯分配給電機定子的三相繞組[5]。以下是控制框圖,見圖1.

圖1 無刷直流電機控制原理圖
電機本體模塊根據電機運動學方程、電壓方程、電磁轉矩[6]方程建模而成,其中電壓模塊中采用Sim-Scape物理電器模塊,方便連接,構成實物電機的本體模塊部分。輸入三相電壓,輸出是霍爾傳感器換相信號值,給換相模塊。見圖2.

圖2 無刷直流電機本體數學模型圖
通過電機本體出來的霍爾信號,處理成可識別的三位二進制碼,再通過該模塊,邏輯運算關系,變成逆變器電橋上晶體管導通的次序,最后與PWM產生模塊運算,得到PWM波的大小,調節轉速。如圖3.

圖3 電機換相模塊模型圖
控制器部分簡單的采用PI控制器來驗證電機建模的準確性。目前基于反饋閉環控制的PID控制器是目前應用歷史最悠久,應用領域最廣泛的控制器,它操作簡單,方便,便于調節。P是比例因子,增加P可以加快系統的響應,在有靜差情況下減小靜差,但是過大的值會產生較大的超調,產生震蕩。I是積分因子,增加I有利于減小超調,減小震蕩,增加系統穩定性[7]。根據系統響應,最后我們選取Kp=1.2,Ki=0.05.見圖 4.

圖4 PI控制原理模型
設置好仿真電機參數與實際電機參數相同如表1,給定初始轉速2 000 rpm,對電機所建模型進行仿真,由圖可知,再給定轉速下,調節PI參數,系統啟動階段并不平穩,最后由于參數調節,使系統運行逐漸平穩,說明系統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電磁轉矩也有一定的波動,主要是由電流換相不平穩造成[8]。得到電流、電磁轉矩、反電動勢和轉速圖分別如圖5所示。

表1 電機仿真參數

圖5 電流、電磁轉矩、反電動勢和轉速圖
由圖可知,系統轉速、電流和轉矩有一定的波動后續保持在2 000 rpm,在啟動階段由較大波動是由于啟動階段的轉子位置估計不夠準確,加電次序不能符合,在啟動后能正確讀出轉子位置,確定加電次序。電機三相繞組反電動勢呈120°電角度滯后分布,且為梯形波。
由仿真和實驗結果可知,該電機建立仿真模型各參數基本滿足要求,從而驗證了該模型建立的準確性,為后續電機建模提供了參考依據和基礎,也為電機后續研究奠定可靠基礎。本文雖然給出了可行的建模方法,但是在電機建模中,對電機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智能化的提高,簡單的控制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因此一定要做到電機建模準確,這樣實際和仿真差別會相對比較小,為后續對電機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