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紹銘
有一位來自中國北方的女士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后,到一所小學當老師。學校為她申請了職業移民。3年過去了,她的移民案還在排隊等待批準。因為職業移民是需要學校來為她申請的,這位女士縱然對工作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敢提出辭職。
還有一位來自浙江的女士,為老家的妹妹申請了移民。但這種“美國公民姐妹”類別的移民等待時間長,妹妹等了七八年還沒排到。這位女士的父母入籍美國后,打算為小女兒另外提交“美國公民未婚子女”移民申請,因為這類移民排隊速度快一點。但這樣一來,早就到了結婚年齡、也有男友的妹妹,就不敢結婚了。
在美國的移民圈里,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原因就是“移民排期”,或者叫排隊。美國國會立法確定了每年可接納的移民人數,一旦申請者超過配額,就會出現排隊現象。每個國家、每類移民都有人數限制,如果沒用完配額,其他國家的申請者可以占用。如果申請者人數超過配額,就算其他條件都符合,也得排隊等待。而不同的移民類別也有優先性的差異,例如親屬類移民中的美國公民未婚子女就優先于美國永久居民的未婚子女。
最近一些美國移民類別排期延長,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民申請人數增加。以中國為例,赴美留學者越來越多,其中一些留學生畢業后在美國就業,大大增加了職業移民申請數。成功移民美國者往往又為親屬辦理移民,親屬移民申請數也會倍增。而隨著中國家庭逐漸富裕,投資移民所需的50萬美元對很多家庭來說已不再遙不可及。種種因素相加,中國人移民排隊現象越來越普遍。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打壓移民的政策也使得移民排期延長。美國政府去年故意積壓兩萬件移民申請案,拖延受理申請。特朗普不僅要打擊非法移民,還要大幅縮減合法移民,甚至計劃要在未來10年內將合法移民的數量縮減一半。這樣的政策使移民排隊遙遙無期。
面對“排隊移民難”的現象,申請移民者不妨三思而行。美國雖然有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教育和醫療系統,生態環境也相對較好,但思想、文化、語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會給移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移民應充分考慮自身的適應能力,避免盲目跟風。
此外,也要警惕一些不靠譜的投資移民項目和中介公司。拉斯韋加斯的SLS酒店投資移民項目就是個教訓。這個項目曾在中國進行大肆宣傳,共吸引投資者798人,資金1.99億美元。酒店開張后長期虧損,中介方卻一直向投資者隱瞞實情。投資人直到收到酒店項目方發來的破產重組消息后才知道真相,不但投資本金收不回來,移民身份更不知能否如期獲得。
美國移民排期的延長,反映了美國的移民政策變得更加保守,也使得移民美國的道路更加漫長,成本和代價也越來越大。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這一現象恐怕還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