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
摘要:作為新興經濟發展模式中重要部分的低碳經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性態。通過對制約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低碳經濟發展路徑。我國應通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并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建立健全低碳經濟的法律法規以及培養低碳理念、從低碳生活方面來倡導和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經濟發展;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8-0014-01
隨著社會工業文明的進步,人類生活也在不斷地提升和進步,然而全球變暖、不可再生資源逐漸減少等重要問題也在不斷涌現。我國正處在經濟增長的高速階段,同時也是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由于我國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落后,隨之而來的是不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大排放量的單位能源釋放的二氧化碳、偏高的能源強度等問題。如果不對上述負外部性問題加以控制與解決,由能源消費增加所主導的經濟增長將減緩的同時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加劇。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不僅關乎來人類健康安同時也涉及子孫后代的幸福所以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全世界人民一起呼吁,共同努力。本文從制約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出發,提出相關對策措施,以期對我當前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制約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低碳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經濟發展水平與低碳經濟水平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伴隨著低碳經濟水平就會越高,反之經濟發展水平越低,低碳經濟水平也越低。發展低碳經濟必須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需轉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降低單位GDP碳排放量,但是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不是特別高,所以工業經濟必須首要發展,然而二氧化碳的大量產生卻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故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明顯降低,因此,社會發展水平不高制約著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2.能源消費結構的制約
由于能源消費量的增加會使得碳排放量也隨之增加,低碳經濟的發展受到阻礙,故而能源消費反向作用于低碳經濟水平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工業經濟主要耗能還是以煤礦為主,所以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過高。雖然煤炭為主要的能源品種對經濟水平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煤炭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而且經濟效益差,所以短時間內轉變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顯得非常困難,所以在短時間內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會明顯的降低,從而能源消費結構便成為制約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3.科技水平的制約
低碳技術一方面能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提升清潔能源的利用水平,所以低碳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低碳經濟的發展水平。我國目前低碳經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低碳新技術的發展不夠重視,低碳經濟政策措施還不完善,缺少發展低碳經濟所需要的低碳科學技術和相關技術評估標準。除此之外,現有技術的支撐系統也阻礙低碳技術創新。由于低碳技術創新伴隨高昂的成本支出,低碳技術難以形成突破的主要因素是我國科研經費的投入存在嚴重不足及科研人才的能力受到較大的限制,所以從技術上難以對低碳經濟發展形成有效支撐,因此低碳新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受到的重視不夠必將對我國低碳經濟水平的發展形成制約。
二、低碳經濟發展路徑
1.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從高碳向低碳轉變
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具有能源耗費少、環境污染小的特點,所以應將勞動密集型產業朝這些產業方向進行結構優化,那么溫室氣體排放量就會減少。因此需要推進從粗放式擴張型產業轉向精深加工型產業發展,實現從高碳產業結構向低碳產業結構轉變。第一,通過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加快推進,促進三大產業向低碳化發展。應當利用高新技術積極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促進其轉型升級,著重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積極重視并發展農業經濟。第二,推進重點高碳產業的低碳改造,逐漸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大力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快進行高碳產業的低碳改造、優化與升級。第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能耗低、污染小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僅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且對產業結構低碳化的推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對于低碳經濟發展而言,能源結構優化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對我國的能源結構進行調整,使得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是我國低碳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加強對煤炭的低碳化利用,逐步降低煤炭能源的使用;其次,應該加快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水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積極開發與利用;最后,對能源消耗結構進行轉換的同時對節能降耗思想進行強化,并加大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低碳技術創新
轉換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效率需要對低碳科技的開發加大研究力度,并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設加以有效推進。因此,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是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當務之急。一方面,低碳技術對低碳經濟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所以要加快低碳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國外引進工作;另一方面,低碳技術的創新的關鍵是人才,進一步地,低碳技術創新成功的保障亦是人才,所以低碳技術人才培養及人才引進的力度要加強。
4.建立健全低碳經濟的法律法規,營造低碳發展環境
低碳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法律法規也可以作為低碳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積極推行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要相應的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進行完善,從制度和法律上保障低碳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靈活運用行政法規、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多種手段和調控措施強化政策支持。
5.培養低碳理念,倡導低碳生活
首先,提高全民低碳意識。可以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進行大力的推廣,指導居民了解低碳理念、低碳知識,增強居民的低碳意識。其次,低碳生活需要多領域推行。積極對低碳出行進行倡導,并且鼓勵居民出行時盡量采納低碳或者無碳的生活方式,做到綠色出行;另外,推進低碳辦公,對低碳消費進行積極引導,培養居民購買低碳產品以及節能減排等低碳消費好習慣。
三、結語
我國經濟未來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一定是低碳經濟,然而只有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及消費結構進行調整才能良性發展,但這些調整需要有相應的政策法規進行支持與扶植,同時科技創新的支撐也必不可少,而且尤為重要,因此,我國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探索出適應于自身的發展模式,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體系和低碳產業結構,建立健全國際國內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機制來鼓勵低碳經濟發展,完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來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最終從“高碳”時代向“低碳”時代的實現快速跨越,真正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模式,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