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麓穎 劉占雙
摘要:2018年,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后,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分稅制是為什么過渡到國稅合并?而國稅合并又將帶來那些變化?國稅合并將面臨哪些挑戰?
關鍵詞:國稅合并;雙重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8-0090-01
一、分設到合并
1994年,為協調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的關系,調動兩方積極性,同時穩定增長中央財政收入,我國開始實行分稅制改革。效果顯著的同時也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顯露出弊端。(一)成本上,一方面,分設后形成兩個獨立機構,增加了設施、人員等征納成本。另一方面,出現納稅人“兩頭跑”現象,遵從成本增加。(二)執行上,國稅與地稅信息不互通會出現有些稅反復查而有些稅無人查的問題。且雙方征稅標準、稅種、政策等方面的不一致易引起雙方矛盾。對此,2015年12月,中辦、國辦聯合下發《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合作不合并,以提高征管效率,降低成本,減少口徑不一、信息不相同帶來的弊端,從精簡機構出發,對機構進行調整,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理順指責關系。加上“營改增”的推行使地方稅務機關的主體稅種營業稅轉變成增值稅,地稅部門的存在必要性驟降。這不僅是國地稅合并的前兆,也是為2018年的國地稅改革創造了好時機。“分家”二十四年如今又合并,不得不說是—個完美的過渡,同時也推動著我國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二、國地稅合并帶來的轉變
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
(一)對政府
1.降低征納成本。兩套機構并為一套機構,其復雜的稅收體系,加上征稅所需的人力,物力,配套設施,辦公場所等稅務管理成本明顯減少。
2.國地稅合并后,地稅人員將融入到相關部門,使人員進行重新配置,有效整合增加技術人員,同時對外業務人員增多,相較于之前兩套獨立機構稅種分設,合并機構使征稅體系統一,更利于稅務人員全面掌握稅收業務,提高稅收征管整體的效率。
3.完善稅收法律體系,簡化稅政、精簡機構,執法更便利、公平、公正,解決查稅各管各問題,能更有效的應對偷稅漏稅現象。
4.解決分稅帶來的稅務各管各問題,稅制統一便于設立統一、全面的網絡征稅信息系統。只要登入一個納稅網站便可納稅,方便快捷。
5.為國稅減壓,分擔由營改增所帶了的重壓。有效提升稅收征的能力,避免稅收流失。
(二)便民,便企
1.征稅機構刪繁就簡,納稅人只需到一個窗口納稅,不再“兩頭跑”,減少了納稅流程,也減少了納稅人的負擔,不僅降低遵從成本還調動人民納稅積極性。
2.避免政策“多口徑”,讓征管口徑一致,信息相通,利于掌握企業納稅情況,避免重復交稅或漏交稅現象。令企業稅務更為真實可靠,便于管理者做出準確的決策。
3.避免了重復稅務檢查,解決國地稅執法口徑不一致互不入賬現象,能對稅種全面統一檢查。
4.方便企業應對稅務檢查,減少企業稅收合規成本。
三、改革面臨的挑戰
(一)垂直管理
國地稅機構合并后,實行的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體制。省級國家稅務局局長由國家稅務總局任命,在由省級政府任命前提下,國家稅務總局可以提意見,可見雙重領導不是同等領導,有主次之分。國家稅務總局垂直領導省級稅務總局,—個主導—個配合。能否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是—個疑問。
(二)內部管理
國地稅“分家”二十四年之久,不僅分管稅種不一致,運行的體系也不一致。合并后如何進行管理?是看起來合并,內部依舊各按原職辦原事,還是循序漸進,逐步調整,亦或是大變樣仍需進一步思考,人員在內部變動、調整、國地稅體系融合消化的過程時長,國地稅徹底融合的預期時長,融合期間如何合理調整兩種體系的不相容部分?
(三)人事管理
國地稅機構合并后,1.人員調整。人員調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工資、福利、人員、崗位也將進一步調整,加上國地稅合并后,本就提出的垂直管理也將淋漓盡致的彰顯在人事上。人、財、物是由中央財政只管還是有國稅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國家預計2019年實現合并,這也就意味著短時間內解決人員崗位設置安排、薪酬待遇等,以及兩機構合并后稅務系統與屬地政府公務員如何分配?2.再教育。國地稅“分家”二十四年,分稅制下兩機構獨立分管稅種,如今合并前兆打響,不得不思考為稅務人員的學習安排,讓其短時間內融入到合并后的工作狀態中去,這無疑也是對員工的一項挑戰。
本次改革真正做到為民著想,可以說是載滿了納稅人的期望。就我個人對國地稅合并是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相比分稅制,國地稅合并無疑更適應是時代的發展,網上支付的興起,信息征稅系統隨之產生,合并更是大勢所趨,但同時仍需重視其帶來的挑戰,只有這樣才能為改革鋪就更踏實、有效的發展之路。發展是曲折前進的,改革求發展,不能操之過急,穩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