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爽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國有企業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市場經濟的中流砥柱。而營利性與公益性的雙重性質決定了國有企業只能通過降低成本,而不能通過提高價格來提高盈利創收的命運。所以,加強成本管理是當前國有企業強化自身、提高市場地位與市場競爭力的主要途徑。本文將對國有企業及存在問題進行簡單介紹,并闡述由此而引發的思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8-0189-02
一、國有企業及成本管理概述
1.國有企業概述
國有企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在國際上僅指由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是狹義上的國有企業。而在中國,國有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這是廣義上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除了上述兩種類型的國有企業之外,在我國還有為數不少的如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承擔著特殊責任的中央企業。這些中央企業具有強烈的行政性,直屬于國務院,是國家正部級單位。中國鐵路總公司正是這樣一個正部級單位。
國有企業是一個特殊的生產經營組織體,不同于一般的合伙企業和公司,它只有或主要為國家或政府一個出資人。也就是說,國家、政府的意志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設立國有企業所依據的法律也不同于其他企業,同時也被賦予了一定權利義務,具有一定的國家行政屬性,是國家參與調控市場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有著高于一般企業的社會地位。中國鐵路總公司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國有獨資企業,它可以承包經營絕大多數的鐵路相關產業,通過參與經營調控整個鐵路產業以達到國家宏觀調控之目的,同時也負責與其地位相匹配的對外承包工程。
2.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進行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決策等一系列和生產經營成本有關的管理行為的總稱。以鐵路單位為例,鐵路單位的成本管理包含了鐵路施工成本管理、鐵路運輸成本管理、鐵路維修成本管理等具體的成本管理工作。這些成本占據了大部分的鐵路財政支出,直接關系到鐵路單位的最終盈利。如果能夠對這些成本做出準確核算,并進行有效的控制壓縮,我國的各鐵路單位都能在業績上取得極大進步。國有企業如果要進行科學、系統的成本管理需要結合企業內部實際情況,對整個企業進行全面具體的成本核算分析,建立成本結構模型,并依此建立合理健全的企業成本管理體制。只有借助優良的成本管理體制,企業才能進行高效的生產經營活動,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成本管理指導思想
長期以來,由于國有企業只注重當下,只關心如何增加銷售、提高利潤,以此獲得績效。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缺乏有效的成本管控手段。在傳統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只注重加大產量、拓寬銷售渠道、增加銷售額卻是不存在太大問題。但在當今這個豐衣足食的社會主義經濟市場中,消費者在面對數不勝數的同類產品,更加注重的不是產品質量上的細微差距,而是“上帝般的感受”以及完善迅捷的售后服務。除非產品之間存在巨大的質量差距,有著良好的現場銷售服務以及線下售后服務的產品競爭力遠大于質量略好服務一般的產品。成本范圍的擴大,使管理觀念上的落后,變成了成本管理指導思想的匱乏。
現狀國有企業缺乏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國有企業濃郁的國家行政屬性,使得其缺乏改革的勇氣。所以,不是國有企業安于現狀,不主動進行改革;而是國有企業缺乏改革的勇氣,沒有明確的成本管理指導思想,便沒有正確的改革方向,無法保證道路的正確,直接關系著國態民生的國有企業是不能貿然進行改革的。
2.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大部分的國有企業,一般只看最終結果,只有盈利與虧損之分,成本管理十分簡陋。以鐵路單位為例,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對具體的成本分類不夠精細。鐵路單位成本支出主要有管理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具體支出。要對企業成本進行有效管理,首先就需要對成本進行一定精度的分類,后續的具體管理才能夠針對具體成本問題作出有效應對。
二是沒有完善的成本監督制度。當前的鐵路部門和大多數的國有企業、國家單位一樣,對成本的監督相當匱乏。沒有針對每項支出作出良好有效的監督,以至于成本普遍偏高,單位價格往往是市場上相對較高的價格甚至要高于市場價格。
3.缺乏先進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
我國國有企業大多還生活在oo年代甚至90年代,沒有完全融入10年代的經濟市場中來。由于國有企業的國家、政府控股的屬性,使得國有企業管理層的管理理念更新較慢,無法完全跟上當前飛速前進的時代的步伐。也就是說,當前大多數的國有企業的管理手段十分落后,沒有將當下先進的管理手段融入企業的管理工作。而以前的管理中缺少成本管理這一構成要件,這就使得我國大多數的國有企業都沒有相匹配的成本管理手段。這也是國有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4.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的審計管理制度是十分混亂的。被審計企業提供虛假會計資料,擅自修改會計信息、虛開增值發票、虛列生產成本、瞞報經營收入、漏報應稅項目甚至是脅迫會計人員假造會計賬簿等會計材料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特別是國有企業,因為是由國家、政府掌控,在“弄虛作假”上存在著天然優勢。會計信息失真,意味著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與審計意見都在一定程度上偏離實際。但企業管理者的很多決策都需要借助審計報告與審計意見才能作出。也就是說,企業管理者往往會作出偏離企業實際的決策,嚴重影響了成本管理工作的進行,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國有企業成本管理的措施
成本管理是當前國有企業增加創收,減少損耗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在企業本身成本管理制度存在著很大問題的情況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強企業成本管理。一定能大幅提高企業產品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1.更新指導思想
國有企業是為了達到國家調控目的或為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工作而設立的生產經營組織體。其掌控者是國家或者地方政府。對于國有企業自身而言,其每一舉動都需要對國家、政府負責。所以,國企自身對于企業的每一變動都十分慎重,不求有功,但求無錯。因此,要進行企業成本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企業成本管理。首先要做的,便是更新指導思想,明確改革方向,甚至要具體改革內容,為國有企業提供指導。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進行。
2.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在當今這個競爭愈加激烈的現代經濟市場,銷售價格被不斷壓縮,成本開始成為制勝法寶。要想在現狀這個節奏迅捷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進行由內及外的改革,改革重點便是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確企業員工地位與晉升要求,完善員工綜合評價機制,增強員工的競爭意識與管理人員的危機意識。然后以企業現有管理制度為基礎,依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員工素質,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而后,才能依托成本管理制度對現有的企業管理制度進行改良。只有從內部開始進行轉變,為企業營造和諧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員工的個人利益和企業制度的高效實施,才可以保證企業的長期發展。
3.提高成本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
國有企業由于以前未曾重視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對成本管理人才的培養。但在當前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成本管理工作不可能因為制度的不健全而停止。所以,提高成本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用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去彌補制度上的不足,并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成本管理人才以完美度過這一過渡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提高具體管理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的素質也需進行強化。只有會計人員做好本職工作,并能發現更多的企業“弄虛作假”行為,得出更真實、準確的審計報告,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審計意見。國有企業決策者才能做出更符合實際、更科學合理的決策。
4.完善成本監督體系,加強成本控制監管工作
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制度漏洞很多,而“查缺”才能“補漏”。所以,在進行成本管理制度完善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完善相應的成本監督體系,強化成本控制的監管。如此,不斷地在監督中發現問題,而后解決問題,并在問題解決后監督好管理工作的繼續進行。使成本管理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賦予成本管理制度自我凈化、自我優化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國有企業要想在這個競爭愈演愈烈的經濟市場穩步發展,必須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強成本管理,強化成本監管,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由內及外的自我優化改良,提高產品經濟價值和市場競爭力,才能在當下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