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琴
摘要:營改增主要是將以往企業繳納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其可以有效避免企業發展中相關環節全額營業稅繳納導致的重復征稅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經濟轉型提供了驅動力。在營業稅改增值稅過程中,企業需要綜合考慮會計核算、稅務負擔、發票管理等多方面問題。本文以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為入手點,對營業稅改增值稅過程中企業的應對措施進行了適當的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財務管理;影響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8-0230-01
前言
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復征稅的概念,對企業稅務負擔結構性稅收的優化非常重要。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我國十二五期間開展的重大稅務改革,對于整體經濟架構的優化具有重大的影響。但是在營業稅改增值稅過程中,由于相關政策管理條例還不夠成熟,其對整體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結合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特點,對企業財務管理應對措施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應用
1.部分企業稅負上升
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來,試點企業稅務負擔出現了一定的下滑趨勢,特別是小規模納稅人,其也由以往5.0%的營業稅繳納稅率下降至3.0%增值繳納稅率。而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其在一定時間內并不能及時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導致其進項稅額不能及時抵扣,而企業全額增值稅票據的開具也促使短時期內企業稅務負擔出現了一定增長。
2.會計核算處理更為復雜
在以往營業稅繳納過程中,服務行業的營業稅核算僅僅需要進行收入金額與相應稅率相乘,而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相關行業需要以試點納稅人的身份進行聯運業務差額核算。特別是對于運輸行業而言,其需要綜合考慮科目下增設、營改增抵扣銷項稅額等多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財務核算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3.發票管理更為嚴格
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稅改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采用增值稅務票據。相較于普通發票而言,增值稅發票在作廢、購買、填開、遺失處理、重開、退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變化。而專用發票的管理也加大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對于整體稅務發票開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二、營改增下企業財務管理優化措施
1.加大稅務統籌力度
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以往由地方稅務局進行稅務征收的形式,轉化為了由國家稅務局進行稅務征收的形式。針對這種情況,企業管理人員應進一步加強與地方稅務、國家稅務等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系,及時獲得稅務繳納信息,嚴格依據國家稅務政策,為自身經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為了降低自身稅務負擔,企業管理人員應明確增值稅轉嫁目標,依據整體稅務征收形式變化,對內部稅務體系進行統籌規劃,詳細了解自身年度稅務征收變化。根據整體稅務繳納的特征變化進行增值稅應交稅額的精確評估,同時根據納稅對象增值稅額度的變化進行納稅對象的申請,盡可能選擇對自身增值稅影響較小的稅務繳納對象,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稅務負擔。此外,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為了保證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內部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管理人員可根據自身工作情況進行相關財務管理機制的優化調整。首先以財務崗位監督為人手點進行財務監督機制的建立,加大內部各工作崗位之間的制約作用,避免財務管理中違規行為對財務管理效率的影響;其次企業應結合現階段財務管理機制,進行內部財務獎懲機制的合理調整,逐步細化明確內部工作人員工作職責,保障整體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2.強化財務管理人員工作培訓
針對現階段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的企業財務核算工作出現的問題,企業可就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的稅務核算變化,提高內部相關工作人員增值稅掌握處理方式應用的能力。在常規業務核算過程中,根據增值稅涵蓋的相關科目進行增值稅明細臺賬的設置,通過增值稅明細臺賬的生存及及時記錄,可有效提高增值稅務下企業財務核算效率。如在日常銷售及采購方面,企業可要求內部財務工作人員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相關內容,進行當期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等相關內容的核算。同時根據相關賬務處理收入、成本記賬核算方式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在一般納稅人應稅服務過程中,結合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相關規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可在相關銷售額中進行非試點納稅人價款的抵扣。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對應收、應交稅款欄目進行進一步細化,如營業稅抵扣銷項稅額的設置,通過對企業銷售額中抵扣的銷項稅額的及時記錄,可為后期財務數據的核算提供有效的依據。同時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也可通過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的進一步細化設置,可為企業應稅服務環節依照相關規定抵扣的銷項稅額提供有效的依據。根據實際支付、或者應付賬款數額,在統一的主營業務成本欄目下進行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的合理設置,可為后期主營業務財務核算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3.完善發票管理體系
以往以營業稅發票管理為主的發票管理形式已不適用于營改增票務管理需求。因此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相關企業部門應結合增值稅發票抵扣情況,明確稅務發票管理內容及增值稅發票額度對自身稅收額度的影響,逐步完善增值稅發票管理體系。依據整體經濟市場發展情況,企業可針對增值稅發票管理情況進行專門立項管理,從增值稅發票開具、流通、使用、稅務核算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同時結合企業發展過程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聯系,并進行合作準入標準的設定,即是否具有增值稅發票。從某種情況上來說,企業合作機構與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而增值稅發票自身特有的形式也決定了其中企業合作過程中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因此將增值稅發票的取得資格作為企業合作機構的準入標準,可在以往經濟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直接抵扣應納稅額度的效率,便于企業經濟發展效益的有效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營業稅改增值稅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但是也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了保證自身在經濟市場中保持充足的生命力,相關企業應結合以往營業稅征收情況,明確現階段營業稅改增值稅后財務管理變化。從財務核算、票務管理、稅務統籌等方面進行全面規劃,掌握自身在營改增過程中的主動權,為自身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