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湖
摘要: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時,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約束和監督合作方的行為,應和合作方依法簽訂經濟合同。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時應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因此經濟合同中應包含相應的稅務條款,如合同中的稅務條款不夠完善或者不夠合理,就會使企業面臨稅務風險。本文將通過概述經濟合同的涵義、分析導致經濟合同中存在稅務風險的原因,探討防范經濟合同稅務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合同;稅務風險;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18-0232-01
經濟合同在經濟活動中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能夠約束和監督交易雙方的行為,保障雙方的權益,同時也是國家和稅務機關監督企業是否履行納稅義務的依據。企業在簽訂經濟合同時首先應充分了解該項經濟活動,是否應納稅,應按什么標準納稅,才能在經濟合同中簽訂合理的稅務條款,避免稅務風險。
一、經濟合同的涵義
經濟合同是指為了一定的經濟目的而簽訂的合同,平等的民事主體的法人、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經濟組織等都可以作為合同的主體。合同應是雙方協商而定,合同中必須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且必須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依法簽訂的經濟合同,將會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合同雙方有義務去遵守。
二、經濟合同中導致稅務風險的原因
1.合同主體選擇不當
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時,必須充分了解合作方,通過多種渠道對合作方的背景進行詳細的調查。合作方是否經常發生經濟合同糾紛,是否有過異常的經濟行為,是否已被稅務機關拉入稅務黑名單等等,與這樣的合作方合作都有可能使企業陷入稅務風險,尤其是已被稅務機關拉入稅務黑名單的企業。企業被稅務機關拉入稅務黑名單后,企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無法抵扣,對于已經申報抵扣的,必須作為進項稅額轉出。企業將因此面臨稅務風險,導致稅務損失。
2.缺乏必要的涉稅條款
為避免不必要的稅務風險和將企業的利益最大化,企業在簽訂經濟合同時,最好與對方約定專門的涉稅條款。第一,價格涉稅條款。首先,經濟合同中必然會涉及到交易物,即商品或勞務的價格,這決定著企業最終將獲得多少利益,所以在制定價格時,企業必須明確,該價格是否含稅。其次,發票的開具是普通發票還是增值稅發票,企業應該在合同中明確說明。最后,企業是屬于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應該在合同中注明,并提供能夠在稅務部門代開且能夠進行抵扣的專用發票,從而使企業可以抵扣更多的進項稅額,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第二,發票類型和稅率條款。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時必須先充分了解所進行的經濟業務,例如企業進行的經濟業務是屬于混合銷售行為還是屬于兼營行為。不同類型的經濟業務所適用的稅率不同,企業應該依照稅法相關規定確定所進行的經濟業務適用的發票類型和稅率,并在簽訂經濟合同時明確規定。
3.實體合同導致的涉稅風險
企業簽訂的投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都容易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稅務風險。投資合同涉及的稅務風險為當企業由于投資者的投資款未到位而對外借款時,產生的利息支出不屬于企業日常經濟活動中的合理支出,應由企業的投資者承擔,企業在簽訂投資合同時應明確該條款;企業在簽訂借款合同時,必須事先了解稅法關于關聯企業借款的有關規定,尤其是對借款額度和利率的規定。例如,企業向關聯企業借款時,利率不得超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的利率。因此,借款合同中關于借款額度和利率的約定不得超過稅法所規定的比例,否則將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企業簽訂的租賃合同若涉及免租期,對于房產稅的繳納,合同中應按稅法規定約定,免租期內由產權所有人按房產原值繳納房產稅。此外,企業應知曉轉租行為是不需要繳納房產稅的,房產稅應由產權所有人繳納。
三、防范經濟合同稅務風險的措施
1.增強企業管理者的稅務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管理者應具有強烈的風險管理意識,在企業內建立科學的稅務風險評估體系,分析導致稅務風險發生的原因,并及時采用合理的措施應對,避免或減少稅務風險帶來的損失。企業日常要重視稅務風險的管理,做好稅務籌劃,盡可能的去避免或降低稅務風險。
2.加強合同的內控管理
企業內部應加強合同的內控管理,建立相關的合同內控管理制度,并且嚴格去執行。例如,企業應該合理規范交易對象資格審查、合同內容及文本的確定等流程。企業在簽訂經濟合同時,應首先對交易對象的資質背景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從而選擇有利于減少企業稅收風險的企業進行合作。
3.明確細致合同條款
因合同的簽訂對交易雙方都具有法律約束,雙方必須嚴格按照合同的規定進行相關經濟活動。所以對于合同條款的擬定,應盡可能的詳細、明確,避免導致企業因此發生經濟損失或產生稅務風險,引起合同糾紛。例如,合同中關于商品或勞務的價格是否含稅,所屬的稅率是多少,應開具的發票類型等都應該進行明確的規定。
4.嚴格監督稅務發票
企業應該依據稅法的規定,要求合作的銷售企業為其開具相應的發票,并在合同中做出明確規定,包括規定發票開具的時間、金額以及發票種類等。另外,當因企業開具的發票不符合稅法規定造成損失時,要在合同中明確規定雙方應承擔的風險和損失。
5.積極與稅務機關溝通
企業與稅務機關的積極溝通可以有效的避免或降低稅務風險。企業日常在開展經濟活動時應積極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聽取稅務機關的意見,尤其是在簽訂重大合同時,企業對于稅法相關規定的理解應與稅務機關相同,保證在合法的前提下簽訂經濟合同。
6.積極培養稅務人才
企業應加大力度積極培養稅務人才。企業在合同簽訂時若有稅務人才的參與,便可以快速收集到對方企業的相關稅務信息,針對性的建立稅務模型,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合同中的稅務風險,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與對方企業進行談判。因此,稅務人才的培養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合同的簽訂直接約束和監督企業的經濟行為,合同的條款一旦不夠明確或缺乏某些重要的條款,將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法律風險和稅務風險,導致企業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應提高自身的稅務風險意識,建立科學的稅務風險管理體制,積極培養稅務型人才,并且在日常業務的開展中能夠積極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以此來降低經濟活動中的稅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