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良 編輯/蘇二

許良
上海市中醫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擅長治療以失眠為主癥的相關內科雜病和中醫康復養生指導。
門診時間:周四下午(總院)隔周日上午(石門一路門診部)

每年夏至來臨,我總是借雙休日之機,在家打掃清理物品,清洗已珍藏80余年、由祖輩留下的籐靠躺椅,如今籐靠躺椅已修舊如舊。炎炎夏日,躺在籐椅上悠然地搖搖芭蕉扇,賞玩名家書畫紙扇,心靜自然涼。其實,扇子、籐椅都是原生態的夏令納涼必備用物。熱來尋扇子,籐椅好乘涼。
安然度夏,睡眠為要。我們知道,夏三月晝長夜短,晚睡早起,尚屬順應自然。前人還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其中著名的有“先睡心、后睡目”。“先睡心”就是要求上床后,把“心”安下來,把思想上的千思萬緒盡行摒棄,一枕黃粱;若七情火動,輾轉牽懷,便難成眠。“先睡心”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消除對失眠的恐懼情緒。生怕睡不著,反而睡不著。因此,睡不著時,心要靜,氣要平,持“無所謂”的態度。倘若確無睡意,與其賴在床上輾轉,不如起床坐立、散步或看書,待有睡意時再上床就寢。這種方法與現代心理學中所說的矛盾意向為療法有相似之處。
中國傳統文化對睡眠很有講究,提倡循序漸進。夏天消暑還可飲決明子大麥茶,宜食百合綠豆湯。閑庭散步,手扇納涼,躺在籐椅上乘涼。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而忙碌浮躁的現代人似乎忘記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扇子,喜歡用空調來調節氣溫,貪涼開到20攝氏度左右。而由空調引發的各種空調病與隱患,也逐步被人認知。我們不提倡為圖一時之快在穿堂風或空調低溫房間里入睡。為安度炎夏,無論是體質較差者還是健康人,都應以眠、食為要,在夏季要比冬季更好地食用一些營養豐富、人體必需的食物,適當多食些含賴氨酸較多的動物性食品,多食含維生素較多的水果,以確保機體在夏季正常新陳代謝所需。所以說,從祖國傳統中醫理論來講,夏天比冬天更需要養生。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夏季的睡眠,要順應天時之特點,調整好睡眠,適當午睡,午睡以片刻至1小時為宜。飲食宜清淡,不要貪涼,以避免暑濕寒氣之擾,損傷肺胃之氣。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同時,也要注意,夏天想睡個好覺,還得謹防蚊蟲叮咬。
一把扇子、一瓣西瓜、一壺好茶、一碗綠豆湯、一杯酸梅汁,躺在老石庫門弄堂里的籐靠椅上,涼風習習,聽著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這是童年的美好記憶,現在已成為揮之不去的濃濃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