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深入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和加速經濟轉型升級雙重任務。而匯率對于要素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效率具有重要影響。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自2005年7月啟動至今已經歷了13年。這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先是經歷了持續升值,后又承受了自2014年底開始的貶值壓力,至今處于雙向波動之中。匯率制度改革與之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疊加,給我國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極大沖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步入“新常態”。在這種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匯率對實體經濟,尤其是生產率的影響,以期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同時促進供給側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啟示。
江蘇省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大省,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中受到的沖擊較大,其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和經驗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因此,本文以江蘇省為例探究匯率對生產率的影響。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使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江蘇省勞動生產率的時間序列構建VAR模型,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以探究兩者之間動態的相互影響。
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多年來穩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廣東省。根據江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江蘇GDP為85900.9億元;比上年增長7.2%,貨物進出口總額40022.1億元,順差9192.3億元,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高達46.6%;實際使用外資251.4億美元,增長2.4%。以江蘇為例分析匯率對生產率的影響具有典型性,能夠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和啟示。
本文選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和江蘇省勞動生產率的時間序列進行分析。實際有效匯率是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實際匯率的加權平均值,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人民幣幣值變化。以2010年為基期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庫,該指數上升表示人民幣實際升值。江蘇省的勞動生產率使用不變價地區生產總值(以2010年為基準)除以就業人數得到,個別年份就業人數缺失使用插值法進行填補。相關數據來自歷年的江蘇省統計年鑒。選擇的樣本區間為1980年至2016年。
本文使用Eviews8進行實證分析。對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和勞動生產率(P)取自然對數以消除異方差和量綱的影響。對原始和差分后的時間序列分別進行ADF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兩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原始序列不平穩,經過一階差分后在5%的顯著水平上均為平穩序列。

表1 實際有效匯率及勞動生產率的單位根檢驗
注:檢驗形式(c,t,q)分別表示單位根檢驗過程中包含常數項、時間趨勢和滯后階數。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本文首先嘗試分析兩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兩者均為一階單整)。使用E-G兩步法建立以ln_p為因變量ln_reer為自變量的回歸方程,并對殘差序列進行ADF檢驗,結果顯示殘差序列并不平穩;使用Johansen檢驗的結果(表2)同樣表明兩變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這意味著匯率和勞動生產率之間不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表2 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注:表2上半部分為trace(跡檢驗)統計量,下半部分為Max-Eigen(最大特征根檢驗)統計量,兩者存在矛盾時以trace檢驗結果為準。
對一階差分后的平穩時間序列D(ln_reer)、D(ln_p)建立VAR模型,以分析兩者動態相互影響。使用Eviews8得到AIC、SC等信息準則下,模型最優滯后期數為3期(表3)。在此基礎上建立的VAR系統,相關系數如表4所示。

表3 根據信息準則設定VAR模型滯后期數

表4 實際有效匯率和勞動生產率的VAR模型系數
注:()內的數據為標準誤,[]內的數據為t統計量。
綜合考慮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以及本文的分析,實際匯率和生產率之間可能存在相互影響。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結果如表5所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實際有效匯率和勞動生產率互為格蘭杰原因。

表5 實際有效匯率與勞動生產率的格蘭杰因果檢驗
首先對VAR系統整體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結果表明AR特征多項式根的倒數均在單位圓內,VAR系統整體穩定,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

圖1 VAR系統平穩性檢驗結果
本文重點關注實際有效匯率對生產率的影響,脈沖響應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來自匯率的正向沖擊起初導致勞動生產率增速大幅下降,后又大幅上升,逐漸在波動中趨于穩定。意味著本幣升值在短期內可能由于阻礙出口不利于經濟增長并導致生產率下降,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企業優勝劣汰最終將促進勞動生產率提升;相反,本幣貶值在短期內刺激出口提升生產率,但從長期來看可能導致非貿易部門發展滯后、低效企業得到保護,從而不利于經濟效率提高。其次,匯率的正向沖擊對自身的影響隨著時間推移而快速下降消減,逐步向穩定狀態趨近。

圖2 勞動生產率(左)和實際有效匯率(右)對來自實際有效匯率沖擊的脈沖響應
本文以江蘇為例分析人民幣匯率對生產率的影響,使用1980至2016年間的時間序列數據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結果表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江蘇省的勞動生產率互為格蘭杰原因;人民幣實際升值在短期會對勞動生產率造成不利沖擊,但隨著時間推移又會促進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后在波動中趨于穩定;相反,人民幣實際貶值對勞動生產率將產生短期的正向刺激,但從長期來看可能導致生產率下降。本文的研究基本支持Harris(2001)以及Choi和Pyun(2017)的研究,即匯率對勞動生產率影響的短期和長期效應存在差異。政策啟示在于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和適度升值從長期來看有利于經濟效率提高,可以促進供給側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未來尚需要深入探究匯率制度改革不同階段的效應差異,以及匯率對生產率的影響是否存在省際、國別差異。
(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