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華
(湖北省荊州市中醫醫院,湖北 荊州434000)
急性淋巴結炎是化膿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結,或局部的感染灶蔓延至淋巴結,引起的淋巴結化膿性感染性疾病[1]。該病多繼發于其他炎癥病灶,如咽喉、口腔、頭面部等感染,致病菌包括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2]。因腫塊在頸部體表易于暴露,故易引起患兒及家長高度重視。臨床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如青霉素、頭孢等,有全身癥狀時療效確切,但是療程較長,且易出現抗生素耐藥及胃腸道反應、白細胞降低等副反應,偶見抗生素治療后僵硬現象[3]。為此,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頸淋巴結炎34例,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荊州市中醫醫院兒科門診確診為急性頸部淋巴結炎患兒6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4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齡2~14歲,平均5.3歲;病程<3 d者22例,3~7 d者33例,>7 d者1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有感冒、咽炎、鼻炎、勞累等誘因,頸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有壓痛、發脹等不適;可伴有體溫升高,血象顯示有化膿性感染等[3]。
1.3 排除標準 淋巴結核及惡性腫瘤患兒;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兒;凝血系統障礙患兒和出血疾病患兒[3]。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醫治療。頭孢西丁鈉(??谑兄扑帍S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0992)靜脈滴注80~100 mg/(kg·d);炎琥寧(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50021640)靜脈滴注3~4 mg/(kg·d)。藥物均為每日1次。體溫高于38.5℃時,口服美林退熱,療程>7 d。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口服和童腫膏局部敷貼。①中藥組成:連翹10 g,玄參10 g,浙貝母15 g,夏枯草15 g,黃芩片10 g,甘草片6 g,桔梗10 g,桃仁10 g,蟬蛻10 g。濃煎,每日1劑,2~5歲煎服150 mL,5~8歲煎服200 mL,8~14歲煎服250 mL,分3次口服。②童腫膏局部敷貼方劑組成:玄明粉10份,石膏粉10份,冰片1份,研成粉末,用黑桐油調成膏狀,每次取適量藥膏均勻涂患處。紗布包扎4~6 h,每日換藥1次,7 d為1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4]制定。治愈:癥狀和體征均消失;顯效;紅腫熱痛基本消失,范圍明顯縮小,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 d后,臨床體征和癥狀無明顯改善??傆行剩?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觀察指標:比較局部消腫時間、發熱消退時間、局部壓痛消退時間、治療療程。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淋巴結炎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淋巴結炎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一般情況比較 治療組淋巴結炎患兒一般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淋巴結炎患兒治療后一般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急性淋巴結炎患兒治療后一般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療程(個)治療組 34 4.28±0.82△ 3.14±0.73△ 4.83±0.72△ 6.72±1.49△對照組 34 5.28±0.79 3.76±0.81 6.01±0.85 8.51±1.50組別 例數 局部消腫時間(d)發熱消退時間(d)局部壓痛消退時間(d)
小兒急性頸淋巴結炎屬中醫“頸癰”范疇,《瘍科心得集》記載“頸癰生于頸之兩旁,多因風溫痰熱而發”。頸項位于人體上部,易于感受風邪。風溫、風熱之邪夾痰侵襲少陽、陽明經絡,蘊結于頸側而發病[5]。故本病由于風溫邪毒從口鼻而入,竄于經絡,經脈壅滯而成,病性多屬實、屬熱,兼有氣滯或血瘀[6]。治以清熱解毒,和血祛瘀,軟堅散結。方中連翹具有升浮宣散之力,能疏通氣血,治十二經血凝氣聚,有“瘡家圣藥”美稱;黃芩苦寒入肺、大腸,可清熱瀉火,泄肺經氣分之熱;桔梗、蟬蛻清熱解毒利咽;玄參滋陰降火,苦咸消瘰;浙貝母化痰消腫,解郁散結;《滇南本草》曰夏枯草“治目珠脹痛,消散瘰疬,周身結核,手足周身筋骨酸疼”,其擅長清瀉肝火,清熱散結消腫,為治痰火凝結之淋巴結炎、瘰疬要藥;桃仁清熱解毒、活血通經散結;甘草性平,調和諸藥。
頸癰發于體表,應用外治法可使藥物直達病所,迅速起效[6]。正如《理瀹駢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童腫膏外敷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既可清氣分之熱,又能瀉胃中實火;玄明粉苦咸,咸善軟堅,苦能瀉火;冰片微寒,香竄善走;黑桐油甘辛寒,有毒,香潤以調適,黑桐油和石膏粉調敷患處,可治療外科炎癥,促使癰吸收消退。中藥內服外敷共同起到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頸淋巴結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可有效縮短臨床癥狀消退時間,縮短總體治愈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