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峰
(河南省靈寶市故縣鎮衛生院,河南 三門峽472541)
肺炎為臨床常見感染性疾病,多發于嬰幼兒,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1]。已有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肺炎的療效顯著[2]。中醫治療肺炎時,其關鍵為病因判斷,對證型進行分類,以對證治療。目前,臨床對肺炎中醫證型分布尚缺乏相關研究,因此對肺炎中醫證型的分布進行探討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對在本院接受肺炎治療的300例患兒進行中醫證型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故縣鎮衛生院接受肺炎治療的300例患兒,男172例,女128例;年齡1~14歲,平均(7.0±2.5)歲;病程7~10 d,平均(8.0±2.3)d。
1.2 納入標準 臨床診斷為肺炎的患兒,咳嗽,氣喘,肺部聽診有細濕啰音,發熱等;年齡1~14歲;獲得監護人的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確診為肺炎,但不屬于細菌性、病毒性及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屬于肺炎重癥并伴有并發癥,肺炎伴有原發性心血管疾病者;肝、腎及造血系統和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者。
1.4 中醫辨證分型 風熱閉肺證:咳嗽,呼吸急促,發熱惡風,經常性口渴,痰稠且顏色較黃,有少量虛汗冒出,舌尖較紅、舌苔較薄且顏色為黃色,脈浮數;濕熱閉肺證:身熱不揚,痰稠且顏色為白色或黃色,咳嗽聲較為重濁,反復性腹脹,肢體困倦,納呆,舌苔較黃膩,脈滑數;痰熱閉肺證:痰稠色黃,壯熱煩躁,口唇發青,咽喉間有痰鳴,氣促喘憋,舌質較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3]。
采用數碼相機采集舌象;采用普通聽診器觀察患者肺部啰音并記錄;采用核酸熒光染色及激光流式進行病原體檢測,同時檢測肺炎支原體及病毒[2]。
3.1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2 結果
(1)小兒肺炎病原體在不同年齡段的分布情況 研究發現,小兒肺炎的病原體分布與發病年齡有顯著的負相關(p<0.05)。見表1。

表1 300例肺炎患兒病原體在不同年齡段的分布情況[例(%)]
(2)中醫證型分布情況 小兒肺炎中醫證型分布與發病年齡有顯著的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300例肺炎患兒在不同年齡段的中醫證型分布情況[例(%)]
肺炎的發病原因與飲食、免疫功能及病原體感染等多種因素相關,其中最關鍵的致病因素是病原體感染[4-5]。本文結果顯示,小兒肺炎的病原體分布與發病年齡存在相關性,感染源以細菌和病毒為主,其中1~3歲的肺炎患兒中病原體感染率最高,表明處于該年齡段兒童肺炎的患病率最大。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小兒肺炎的病原體分布與發病年齡段均有顯著的負相關(p<0.05)。
小兒肺炎的中醫證型分布與發病年齡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研究顯示小兒肺炎中醫證型多為風熱閉肺型和痰熱閉肺型。究其原因,小兒好動,肺炎傳播速度較快,風寒之邪極易快速侵入小兒體內,入里化熱,轉變為其他類型的中醫證型。此外,由于肺炎患兒初期多表現為風寒閉熱證,病情較輕,一般不對患兒進行針對性治療,病情繼續進展,轉變為其他證型并繼續發展,最終導致治療效果較差[6]。
由此可見,對肺炎患兒進行發病原因的診斷時,可依據年齡進行初步判斷,然后檢測相關的病原體,判斷患兒是否出現風熱閉肺型和痰熱閉肺型等中醫病證,可有效提高肺炎患兒的臨床診治水平,為提高臨床療效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