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靜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463000)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發病急、病情重,導致其致殘率、致死率居高不下,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其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致殘率仍高達80%[1]。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在治療后會后遺偏癱、失語、智力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給家庭與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2]。在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治療中,正確的護理方式對患者康復意義重大,有效的護理方式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筆者探討循證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中的應用,并評估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8例腦卒中偏癱患者,并按照隨機數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39~69歲,平均(49.6±5.8)歲;其中左側偏癱23例,右側偏癱21例;腦梗死33例,腦出血1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8~70歲,平均(49.8±5.6)歲;其中左側偏癱22例,右側偏癱22例;腦梗死35例,腦出血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3],入院后均經過頭顱CT以及MRI造影檢查確診。
1.3 排除標準 合并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疾病者。
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①基礎護理:常規對患者實施翻身拍背、清潔口腔、預防壓瘡等護理措施。②康復指導:常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早期康復要點、功能訓練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項,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開展康復訓練。③用藥護理:叮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服藥。④飲食護理:常規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飲食,如限制高熱量飲食,增加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類飲食,防止發生便秘。
2.2 觀察組 給予循證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 抽調5名專業護士組成循證護理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循證護理知識培訓。分析總結護理過程中影響患者康復的問題,并通過查詢相關文獻或資料,尋找證據,對科研證據進行評估與整理后,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及患者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
(2)具體護理措施 ①心理護理。由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一般都有活動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等情況,可能會導致患者悲觀、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耐心與同情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解釋腦卒中偏癱的康復訓練知識及作用,充分關心并尊重患者,嚴禁一切患者及損傷患者自尊的行為。同時鼓勵家屬使其積極參與患者的康復性訓練,盡可能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4]。②體位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的護理中,可利用康復體位的擺放,給予適量的關節活動護理。因患者常需要進行各種治療及處理,采取仰臥位方便操作;患者長期臥床,可放松肢體,避免肢體痙攣,且可因壓力作用促進患肢感覺功能恢復,患側與良側側臥位適當交替;坐位可增加血液流暢度,避免肢體痙攣,但實施過程中要持續觀察患者,防止摔倒。③功能康復訓練。盡早開始功能康復鍛煉可明顯增強各功能康復效果。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為患者制訂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并盡早實施。早期可進行被動訓練,由護理人員或其家屬活動患者上下肢關節,每日2次。經過被動訓練過渡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訓練,包括肩關節、手關節、膝關節、足部關節等。四肢康復訓練活動中,主被動活動皆要求循序漸進,活動量由小到大,禁止生拉硬拖,以免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3.1 觀察指標 護理1個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與簡化Fugl-Meyer(FMA)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越強。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ADL與FM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偏癱患者ADL、FMA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腦卒中偏癱患者ADL、FMA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ADL評分 FMA評分觀察組 44 58.9±12.6△ 75.2±4.4△對照組 44 43.2±10.2 48.5±5.6 t值 — 6.342 24.936
循證護理是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然后在做出臨床判斷之前,通過尋找循證支持,采取具體的護理措施,是臨床中較新型的護理方式。循證護理的優點為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依據前人科研結果并結合自身臨床護理經驗,避開護理盲區,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本次研究中,成立專門的循證護理小組,對早期康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循證支持,從心理、早期體位、功能康復訓練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護理,1個月后,ADL及FMA評分均明顯優于同期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渠寶蘭等[5]研究表明,心理護理能明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康復治療的效果。陳玲麗等[6]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在整體康復的同時結合心理護理,康復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對患者首先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不僅能明顯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并且也可為后續康復措施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體位護理是腦卒中患者早期功能康復中一項重要內容,能有效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本研究中對腦卒中患者采取體位護理,以減輕肌張力,促進肌力恢復,同時也可充分活動腱器官,促進肌肉松弛的恢復,為功能康復訓練提供有效支持。結果表明,對腦卒中患者開展循序漸進、由弱到強的功能康復鍛煉可以提高患者后期ADL及FMA評分。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中應用循證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肢體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