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發展經驗表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對糧食消費不再滿足于數量上的供給,而賦予其安全、營養、保健、休閑等諸多更高的追求,即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躍升。近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工作,推動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成為能源工業下降后的第一支柱產業等重大部署。省糧食局全力承擔好主體責任,堅定不移地做實、做大、做強糧食加工產業,全省糧食加工產業呈現出異軍突起、勢頭強勁、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今年一季度,實現工業產值229億元,占全省的11.8%,貢獻率同比上漲1.5個百分點。
為全面深入了解掌握糧食加工企業實際情況,進一步強化綜合指導服務力度,我們對大慶市肇源縣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順德米業有限公司(肇源縣)、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杜爾伯特縣)等糧食加工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感到他們的一些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在促進糧食加工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方面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啟示之一:各級政府和糧食部門主動作為和積極擔當是糧食加工產業發展的第一支持力。長期以來,受發展階段、政策體制、外部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傳統糧食流通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放在抓收購、保供應、穩市場上,一些地方沒有把糧食加工轉化擺上應有的位置,導致糧食加工產業經濟發展滯后。實踐證明,任何一個產業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就糧食加工產業而言,我省既有量大質優的糧源基礎,更蘊含良好機遇,只要政策、投入、服務、改革等措施跟進到位,就可以把差距變成潛力,實現“頭強尾興”,把富集的糧食資源優勢加快轉變為經濟增長優勢。從肇源縣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來看,2015年7月之前,該公司還是一家傳統的農業企業。大慶市糧食局和肇源縣縣政府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該公司提供了近千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并在加工、倉儲、物流、基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2016年5月,該公司投資1.5億元在肇源縣大廣工業園區建設了總占地面積64000平方米的加工廠區,引進了現代化的大米及雜糧加、糧食倉儲、物流包裝及相關配套設施,糧食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2017年,該公司各類糧食加工5萬噸,銷售額達2.67億元,僅水稻訂單一項,就帶動當地農民增收3600萬元。再比如,為確保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省糧食局把為企業“辦好事、解難題”作為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的實際舉措,定期召開調度會,加強項目點對點跟蹤服務。大慶市、杜爾伯特縣兩級成立專門推進組,駐企服務,保質量、促工期,第一時間幫助協調解決項目建設的實際問題,確保了總投資68億元的糧食加工項目順利推進。
——啟示之二:研發推廣新技術、延長產業鏈是糧食加工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省是全國最早進入、最晚退出計劃經濟的省份之一,資源型經濟為主特征明顯,全省糧食加工業也相應存在著產業鏈條短、開發利用不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產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省糧食局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協調促成了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大慶市、杜爾伯特縣三方簽訂了玉米深加工大項目合作協議。項目建成后,年加工玉米達到180萬噸,主要生產L-賴氨酸、L-蘇氨酸、尼龍鹽等玉米深加工產品,有效彌補了我省糧食精深加工不足的短板。預計2018年年底投產達效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安置就業1450人,上繳稅金4億元以上。肇源縣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發展中也始終秉持科技研發的理念,在實踐中摸索出適合北方地理、溫度的水稻低溫倉儲技術,大幅降低了倉儲成本,并延緩糧食陳化和品質劣變,實現了保質保鮮儲糧。他們還利用1000畝土地,歷時4年時間進行試驗,總結出選種育苗、播種插秧、田間管理、水量控制等各個環節共100多項專門技術指標,創造性地在堿性土地培育出具有獨特營養價值和優良口感的精品水稻,打出了龍江弱堿大米品牌,售價比普通稻米每斤提高4到5元,利用5萬畝鹽堿地改良種水稻,實現產值8000多萬元。再比如,黑龍江順德米業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發展水稻深加工,目前已具有16萬噸庫容和30.8萬噸水稻加工能力,公司確定了產品差異化發展規劃,正在全力研究β-葡聚糖大米、高鈣米、粥米等細分市場、適合特殊人群的稻米加工新品類。
——啟示之三:注重品牌建設、拓寬營銷渠道是糧食加工產業發展的持續推動力。2017年,全省糧食加工企業已達到1645戶,年加工能力1679億斤,僅水稻加工企業就有1298戶,年加工能力934億斤。在糧食加工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我省糧食產品品牌特別是水稻品牌由于缺乏龍頭引領、未形成集團化發展、產業體系不健全,也面臨著數量繁多、品質標準良莠不齊、品牌知名度和溢價率不高等復雜局面,分散式傳統營銷模式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還不完全適應。品牌興則企業興,企業興則產業強。在產品品牌宣傳打造方面,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一是拓展線下傳統銷售新渠道。主要與全國各地中石油“昆侖好客”、中石化“易捷店”、農夫山泉、國航、東航知名大企業等進行合作,通過傍大牌、樹品牌。現已在北京、上海、廣東、等25個省市建立了銷售渠道,2017年線下銷售達2.3億元。二是占領線上銷售新市場。與京東商城、中國電信、萬科集團,以及北京“優購物”、安徽“家家購物”,上海“家有購物”、工商銀行“融e購”、郵樂網、微商城等線上營銷平臺開展合作,2017年線上銷售額達3700萬元。三是開辟C2F訂單銷售新陣地。早在2015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嘗試農產品上線,該公司代表肇源縣“聚土地”項目上線推廣,鯰魚溝堿地香米上線3天實現2億曝光、20萬人次點擊,預售土地436畝,銷售額達到150萬元。2016年4月,他們又與阿里巴巴“鄉田農場”合作,推出“鯰魚溝生態莊園地主”的C2F訂單(消費者在網上預訂企業土地,由企業代耕,秋后收割的稻谷運至-10攝氏度恒溫倉進行儲藏,按月現磨并以快遞形式配送到“地主”家中,同時贈送應季雜糧),2萬多個家庭爭當“地主”,預售土地近3000多畝,銷售額達到3700萬元。四是依托主流媒體搞宣傳。經過當地政府部門的積極推介,央視“致富經”、“經濟半小時”、“味道”等欄目對鯰魚溝實業公司產品和品牌進行了全面宣傳,省、市、縣等主流媒體也對鯰魚溝鹽堿地優質水稻等糧食加工產品進行了深入報道,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價值。
本次調研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有益啟發,當前,在國家糧食購銷政策由政策性收儲向市場化購銷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我省迎來了糧食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期,糧食加工業挑戰與機遇并存,且機遇大于挑戰,糧食加工業可以說是一片超級“藍海”,也是我省繼能源產業之后的重要接續性支柱產業之一。通過各級政府以及糧食部門的積極引導扶持,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就一定能夠實現我省糧食加工業新的發展、新的提升、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