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冬 張長秀 (東南大學圖書館 江蘇 南京 210096)
圖書館價值中立提出后,常會遇到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理論上對價值中立的爭論仍在進行,但業界對國際圖聯提出的圖書館價值中立原則有共識,并成為圖書館員遵守的職業道德和價值取向。實踐中,由于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社會性,難以提供超現實、超歷史的讀者服務,同時由于讀者服務情境的復雜性,遇到的矛盾和價值觀沖突是個較為復雜的問題,也給價值中立原則的遵循帶來各種困擾。實踐中絕對的價值中立是烏托邦,業界對此亦有共識。圖書館當前面臨的是,一方面認可價值中立為職業道德遵循,另一方面實踐中不易客觀判定和實際操作。特別是在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如若價值中立的判斷標準采用不當,就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有文獻認為閱讀推廣中的價值中立表現在給讀者選擇閱讀內容的自由,不涉及內容選擇的活動規則不違反價值中立的原則。因此,閱讀推廣中判斷是否違反價值中立原則的標準是引導選擇還是代替選擇,后者違反了價值中立原則[1]。亦有文獻認為,閱讀推廣中違反價值中立原則表現為:活動規則涉及對閱讀內容的選擇;邀請名家分享閱讀經驗,影響讀者閱讀傾向,拘囿讀者的思維廣度;對活動主題過度限制,壓抑了讀者的閱讀空間[2]。這些觀點值得商榷。如何客觀判斷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價值中立,以及怎樣在復雜的實踐情境中做出價值中立的合理選擇,不弄清這些問題,不僅在構建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體系時會產生困惑,也影響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的推進。本文嘗試對價值中立的概念、內涵、衡量標準、中立行為、實踐情境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對圖書館價值中立加深理解,增進共識,合理適用,客觀評價,助力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推進。
在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中,依據或溯源不同,對價值中立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了解價值中立概念及其內涵,對于正確理解圖書館價值中立判斷標準,防止將價值中立絕對化和泛化有重要意義。圖書館界對價值中立進行過多視角考察,有不同的解讀和定義。依據有關研究不同的側重點和方法論,主要分為范式說、人權說、道德說、意識形態說。
范式說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在理論來源上解讀價值中立。價值中立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由韋伯提出的。韋伯認為,社會科學研究中必須尊重事實的客觀性,秉持價值中立,研究結束之后才有價值判斷[3]。韋伯的價值中立有嚴格的適用范圍,是進行學術研究的原則,而不是衡量一切的行為尺度。他認為社會科學面對的現實是復雜而無限的世界,社會科學不可能研究無限, 研究者必須靠自身的“價值”,去“關聯”那些對自己有“意義”的部分實在;價值中立不是絕對的,在學術范圍以外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領域,沒有約束性[4]。從韋伯科學研究價值中立的視角看,圖書館員職業中立的理由,即給讀者對知識信息進行事實判斷的自由空間,使其不受價值判斷的影響和干預,是在知識自由層面對價值中立的認同與維護。現實中,圖書館服務中的價值中立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中立,有著主體上的差別,前者的主體是圖書館員,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體是學者或讀者,但兩者有著明顯的邏輯關聯。
蔣永福從保護人權的角度,梳理了價值中立的權利源頭,認為:“圖書館活動中的中立性原則, 是指當來自社會的、團體的、組織的、個人的權利與讀者的合法權利發生沖突時,圖書館應站在中立的立場,以積極的態度捍衛或救濟(工作救濟)讀者的正當權益。”[5]他從信息獲取自由的角度,將中立看作是圖書館活動中應秉持的一個態度立場和行為原則,并對采用中立行為的情境進行了界定,即在讀者合法權利與社會、團體、組織或個體的權利發生沖突時。沈光亮認為,圖書館價值中立理念的提出,受到人權思想的影響[6]。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誕生,主張“人人有主張和發表自由的權利;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及不分國界地經由任何媒介以尋求、接受和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7]。同年,ALA對1939年的《圖書館權利宣言》進行大量修訂,提出圖書館必須挑戰由道德團體、政治團體或其他組織所要求或進行的圖書檢查制度,反對外界對自由存取及表達自由之壓抑,由是開圖書館服務中立之先河[8]。其價值核心是維護人權,反映在圖書館服務中,就是尊重和保護讀者權益[9]。
從保護人權的維度看,在我國圖書館價值中立有法律依據,2004年,憲法寫入“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使之成為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出版、宗教信仰自由。圖書館服務中立是對言論、出版、宗教信仰自由的促進與保護。服務中立有行業自律,中國圖書館學會2008年發布的《中國圖書館服務宣言》,認同IFLA提出的“知識自由是每個人享有的持有與表達意見、尋求與接收信息的權利,是圖書館理念的核心”[10]的價值體系,明確提出了圖書館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社會功能及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信息平衡的基本原則。
1995年,ALA在《道德規范》提出:公平服務,無偏見有禮貌地為所有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支持知識自由,保護用戶的隱私權、知識產權、抵制審查,區分個人信念與專業責任等[11]。《道德規范》從服務用戶和對待知識信息兩個層面對圖書館員服務價值中立的職業道德責任進行了規定。范并思從2012年國際圖聯公布的《圖書館員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倫理準則》中對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的原則進行了歸納:“在館藏發展、信息獲取和服務等方面,圖書館員和其他信息工作者應當嚴守中立和無偏見的立場。中立才能建設最為平衡的館藏,并為公眾提供最為平衡的信息獲取渠道。圖書館員和其他信息工作者應區分其個人信仰和專業職責。他們不應因為私人利益和個人信仰而損害其職業的中立性。”[12]這一歸納更加嚴謹,一是規定價值中立為圖書館服務原則;二是對中立立場的適用范圍進行了界定,即在館藏發展、信息獲取和服務等方面;三是中立的目的是平衡館藏和信息獲取渠道;四是影響中立的來源是私人利益和個人信仰與職業職責的沖突。
英國圖書館活動家麥克考文認為:“一個館員,如果他把自己的信仰、政治傾向看得高于館員職責,如果他沒有認識到真正的館員是無信仰、無政治傾向的,他就不可能是個好館員,他就背離了他作為館員的信仰,忽視了他的真正的職責。”[13]麥克考文的價值中立理念,來自他對圖書館的認識,他認為圖書館作為公共知識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既要為讀者提供平等服務,還要為讀者獲得知識提供公平的機會和為知識生產者進行創造性思想和觀念提供進入社會的平等機會[14]。俞傳正概括了麥克考文觀點,認為價值中立是指“圖書館員的職責是向用戶提供盡可能廣泛、全面的知識和思想,這種提供不應該受到館員個人政治及道德傾向的制約,也不應該受到來自任何權威的限制”[13]。這一概念明確了價值中立的目的是向用戶提供盡可能廣泛、全面的知識和思想,堅持價值中立的情境是來自館員個人政治及道德傾向制約和任何權威限制與館員向用戶提供盡可能廣泛、全面的知識和思想的職責沖突。
以上價值中立的觀點中,無論是作為一種學術研究方法,或是作為對人權的維護,抑或作為一種職業道德觀念,還是探討意識形態的影響,都有一定內在聯系。這不僅是進一步系統深入地研究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問題的基礎,也為實踐中把握價值中立的范圍邊界、發生條件、行為特征、中立目的和判斷標準提供了參考依據。可見價值中立不是無條件地適用于圖書館服務工作。
圖書館閱讀推廣所面對的更多的是實踐性問題,即閱讀推廣過程中對價值中立的判定和行為屬性的辨別。根據上述價值中立概念的不同界定,進行綜合比較分析,進一步厘清圖書館價值中立內涵,是對價值中立進行理性認知,形成客觀判斷標準的前提。同時,對具體道德行為的判斷,也需在此基礎上結合價值中立的行為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客觀的結論。
了解不同方法論對價值中立概念的界定,有助于進一步對價值中立內涵更加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本文以概念中的針對范圍、發生條件、行為特征、中立目的、關聯內容等,對范式說、人權說、道德說和意識形態說進行分析和比較,以梳理價值中立的內涵(見表1),并在此基礎上可以概括出圖書館價值中立的判斷標準,即圖書館員在館藏發展、信息獲取和服務等方面嚴守中立和無偏見的立場,公平服務,以維護人權,保護讀者的合法權益,尊重知識自由和思想自由。
實踐中對價值中立原則的遵循,表現為圖書館服務中履行圖書館職業道德的行為。對道德行為的評價,還應建立在對行為要素的全面分析上。一種行為包含主體、客體、環境、手段、結果等要素,從有關概念中,可歸納出價值中立行為要素及特征(見表2)。因此,對職業道德行為進行評價,需從主體、客體、環境、手段、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度量。
鑒于上述分析,在判斷是否涉及價值中立問題時,必須依據合理的判斷標準對有關問題進行辨別;在評價職業道德行為時,需根據行為要素及特征對其進行度量。如此才能對有關做法和行為是否違背圖書館價值中立原則做出合理的判斷和解釋。
價值中立的判斷標準必須具有精確性、邏輯性、可衡量性和客觀性,并能經得起實踐檢驗。本文從概念中歸納出的價值中立判斷標準,對中立適用范圍、發生條件、行為目的的多點關照,在具體判斷中,適用范圍的邊界清晰,發生條件的情境清楚,行為目的的指向明確,三者互為參照,在判斷時具有精確性和多維可衡量性,館員服務與行為結果亦存在內在邏輯性。相比較而言,認為“閱讀推廣中判斷是否違反價值中立原則的標準是引導選擇還是代替選擇”的觀點,值得商榷:①在判斷標準設定上,該觀點的判斷標準缺少對價值中立適用范圍、發生條件、行為目的的應有關照,標準單一且帶有主觀判斷色彩,“代替選擇”不具有作為判斷標準的精確性和客觀屬性。在語言的表述上,將“引導選擇”和“代替選擇”作為判斷價值中立與否的分水嶺,亦失精當。“引導選擇”和“代替選擇”只是介入程度的不同,無論“引導”抑或“代替”都不具有中立性質,其差別只是介入程度不同。②從邏輯上看,該觀點認為閱讀推廣中引起價值沖突的觸發點在讀者信息獲取的選擇權上,而不涉及館藏平衡方面,沖突的癥結在圖書館員的個人信仰和道德傾向干預了讀者選擇讀物,沒有尊重讀者的選擇權和思想自由。具體看閱讀推廣活動雖有指定讀物,但并不因此限制參與活動的讀者對館有和自有信息資源的選擇權,僅限于活動本身閱讀范圍,且參與活動的讀者是在認同這一主題規定后自愿參加的。因此,沒有形成干預或影響活動參與者自由獲取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主觀意愿和客觀事實。該觀點只強調活動本身的主題規定限制信息獲取和思想自由,據此做出由點及面的推斷,泛化了價值中立原則的適用。③從閱讀推廣的屬性看,圖書館閱讀推廣作為全民閱讀活動的一部分,有其推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的活動目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明確價值取向。且活動中較少涉及館藏發展、信息獲取和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嚴格地說,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界以其專業性服務主動承擔全民閱讀的社會責任,活動本身并不具有一般意義上的圖書館服務的特性。該觀點忽略或模糊了價值中立適用范圍的邊界。④從國外閱讀推廣實踐看,1998年,華盛頓圖書中心主任南希·珀爾向西雅圖各地圖書館和讀書會推薦《意外的春天》一書,開啟“一城一書”活動,并風靡世界,加拿大、英國、法國、韓國等紛紛效仿。“一城一書”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和贊許,成為迄今為止影響最廣泛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15]。這一影響廣泛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不僅“代替”選擇讀物,而且是唯一選擇,實踐中并未受到違背價值中立原則的詰問。可見,價值中立理念的誤用和泛化,不僅是判斷標準上的簡單化和邏輯上的主觀臆斷,也是對全民閱讀目標和價值的漠視。

表1 價值中立概念的解讀與比較

表2 價值中立行為要素及特征
對職業道德行為評價時,需對主體、客體、環境、手段、結果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和度量,才能做出較為準確和客觀的評價,從而避免簡單化和主觀臆斷。認為“邀請名家分享閱讀經驗,影響讀者閱讀傾向,拘囿讀者的思維廣度”違反價值中立原則的觀點,存在行為主體判斷上的錯位。價值中立只對圖書館員有職業道德要求,不能以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去衡量和評價名家在講座中的價值觀傾向。將閱讀推廣活動中的名家講座判定為違背圖書館價值中立的原則,是價值中立在適用對象上的擴大化。從行為目標指向看,即便講座名家來自圖書館界,也擁有在工作場所表達自己帶有價值傾向觀點的權利。《圖書館員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倫理準則》規定:“圖書館員和其他信息工作者擁有在工作場所自由言論的權利,只要它不違反對用戶的中立性原則。”[16]名家講座如果沒有限制知識自由、選擇自由、思想自由的主觀意愿,就無可厚非。從行為的結果看,請名家作講座旨在促進全民閱讀,推進社會文明,客觀上不構成也不產生禁止和限制知識自由和思想自由的職業境況和事實依據。認為“對活動主題過度限制,壓抑了讀者的閱讀空間”的觀點亦有失偏頗,活動主題的集中,往往是深閱讀的要求,其本身具有一定限制性特征,但活動主題設定與壓抑讀者閱讀空間沒有必然聯系和因果關系。閱讀推廣活動的參加者原則上是自愿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水平,提高文明素養,且參加活動的讀者在活動期間享有館內信息獲取的選擇權,并不構成限制或壓縮讀者閱讀空間的客觀事實。“價值中立”不是絕對的,要有全面的觀點,必須堅持“事實重于價值”的客觀原則。從行為的環境要素看,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多元組織者策劃和推動的閱讀推廣活動,以及閱讀推廣活動的明確目的性和價值取向,外延大于館藏發展、信息獲取和服務等價值中立行為環境,雖不排除閱讀推廣活動與圖書館館藏發展、信息獲取和服務等工作有交叉,但其工作性質是圖書館介入全民閱讀活動承擔其應有的社會責任和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
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價值中立判斷的泛化和擴大化,不論是判斷標準的簡單化,對活動組織者行為的誤判,都會抑制活動策劃的思路,給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效果和社會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圖書館閱讀推廣作為全民閱讀活動的一部分,應該與全民閱讀的價值取向保持一致性,充分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否則將會受到多方面的質疑。
《圖書館員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倫理準則》規定:“圖書館職業的核心價值是為公眾提供有利于社會、文化和經濟健康發展的信息服務,因此,圖書館員具有很大的社會責任。”[16]圖書館服務實踐中,社會責任的擔當與價值中立原則的遵循,會遇到復雜的社會情境,除了對價值中立判斷標準的把握和行為要素性質的辨別,還需要在復雜情境中具有理性思維。圖書館價值中立不是宣告性價值,必須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價值。學術界關于價值中立的理解,因研究者所持的立場、運用的方法、依據的理論、切入的視角、面對的情形以及研究的目的等不同而不同。但被廣泛認同的是絕對的價值中立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價值系統,作為社會的人不可能超脫現實,始終秉持服務中立的價值取向。不要說服務,即便是語言,也不能避免與文化和價值的糾纏。把社會責任和價值中立帶入服務情形,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多維度分析和思考,或許能更好地探討和認識圖書館價值中立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以及價值中立的實踐原則。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實踐中遇到的情境常常是復雜的。往往有多種因素互相糾纏、互相作用、互相制約。比如圖書館文化教育職責的履行與價值中立的遵循,作為公民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維護倡導與職業價值原則的堅持,作為館員對讀者和用戶合理訴求的滿足與作為成人對兒童讀者身心發展的應有良知和關心,閱讀推廣中閱讀書籍推介與價值中立的糾結,等等,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價值中立,它是職業活動中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因此價值中立是有條件的。客觀價值是事物本質的反映,主觀價值是客觀價值在人腦中的反映。檢驗價值中立的標準應該是客觀實際,這其中既有對主觀中立與否的檢驗,也包括對具體的中立行為所導致或引起的結果的檢驗。在實際情形中,產生積極正面客觀效果的是對價值觀運用的肯定,產生較大負面效果的則是對價值觀行為選擇的否定。因此,實踐是檢驗價值觀應用的客觀標準,而不是對主觀價值的簡單堅守。圖書館核心價值的研究與確立也受到國家與社會關系模式的影響,“圖書館核心價值也不僅僅是單一的精神體系,它也與國家價值、社會傳統直接關聯”[17]。在全民閱讀活動中,圖書館服務的價值取向是與國家戰略和社會取向一致的。價值中立職業理念僅限于職業活動中有較為明確邊界的較少情境中。職業價值不是普適價值,尤其在社會活動中,不合情境簡單地強調自身職業價值理念,不僅容易誤讀職業價值,而且會產生負面效果。
對于圖書館界來說,價值中立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同時也涉及到法律問題。特別是未成年人服務中的知識自由,從美國對相關問題的法院判例看,主張清除對未成年人有害的讀物與主張保留讀物維護知識自由的訴訟案例,判決上互有勝負[18]。從法理和法律實踐的角度考量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抑或有一些有益的啟示:①價值位序權衡。憲法具有正義、秩序、公平、自由、人權等普適性的、抽象的價值。憲法價值是有位序的,即憲法價值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依照其重要性對正義、秩序、公平、自由、人權所排定的先后次序。憲法價值的位序并非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發生變化[19]。就價值中立而言,在實踐中,可能會同時遇到涉及正義、秩序、公平、自由、人權等諸多價值問題的情境,而在實際處置中,則須權衡利弊,掂量輕重,判斷價值位序,做出合理處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亦可能有不同的價值位序排列。比如面對兒童借閱巫蠱迷信、色情等書籍時,如何排列人權與正義、自由與秩序的位序。②價值適用區間的劃定。一種價值現象,有其功能存在的特定價值適用區間。必須分析和界定價值的功能區間,才能有一套科學的評價方法[20]。圖書館價值中立也有其價值適用區間,它規定著價值中立原則發揮自身作用和影響的范圍。依照國際圖聯《圖書館員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倫理準則》,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的價值適用區間在館藏發展、信息獲取和服務等方面。只有較為準確地分析和界定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的適用區間,才能對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進行更為準確的把握和評價。③價值功能區間判定。價值中立作為與事實分離的一種理念,其價值體系的構建必須依據價值目標與價值手段之間的邏輯關聯,手段與目標的一致才能實現價值的基本功能。因此,價值中立也存在著一定邏輯區間,在這一區間里,價值中立可以發揮其價值功能,并產生功能意義上的峰值域,超出功能區間,就失去其價值功能,就必須要讓位于其他價值[20]。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必須在法律和社會道德允許的范圍適用,這也是各國對圖書館道德規范做出不同詮釋的原因之一。
從道德的角度看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公平服務和知識自由,是秉持價值中立職業道德的要求。即使在其適用邊界內,也會遇到道德兩難境況,諸如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的矛盾,以人為本與知識自由的矛盾,等等。
社會公德是為社會民眾普遍認可的最基本的道德標準,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職業道德是道德在某一職業中的具體體現,它既基于社會公德又帶有職業特點,是從業者特殊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就圖書館職業道德而言,是建立在普遍的社會道德規范基礎上的,與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同時,圖書館職業道德必須符合社會公德的規范,它是社會公德在職業中的具體體現。但在實際情況中,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有時會產生矛盾和沖突,甚至必須在兩者中做出取舍。這是由于在具體情境中,兩者所代表的利益,以及所處的角度不同,盡管目的都是在追求和踐行道德規范。如記者在看到有人溺水時,是遵循新聞職業道德扮演忠實的記錄者,還是秉持社會公德施以援手救人于危難之中?在圖書館的一些實際工作情形中,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有時也會產生沖突。比如,在圖書館服務中遇到未成年人借閱迷信讀物時,是以人為本還是恪守價值中立。《圖書館員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倫理準則》給出了兩難間取舍的指導意見:“圖書館員和其他信息工作者還應該意識到,揭露不當行為、腐敗和犯罪是符合公眾利益的。可以通過保護告密者條款來保護因此而違犯信息保密法規者。”[16]這對價值中立面臨道德選擇的兩難情境時,亦有參考價值。
道德兩難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還表現在角色沖突上。人的社會屬性,決定著每個人都扮演著多種社會角色,具有多重身份。圖書館員可以兼有公民、黨派成員、學者、教育者等角色。所以在某一情景中,有時會遇到不同類別的道義、情理沖突。諸如仁義沖突、公私沖突、情理沖突等,尤其沖突雙方力量均等時,便會陷入道德兩難的境地[21]。就圖書館價值中立而言,遇到的可能會是以人為本與知識自由的沖突。以人為本是把尊重人的價值和人的發展放在首位,知識自由則主張每個人都有無限制地尋求與接收所有觀點之信息的權利。當維護知識自由權利的行使與人的價值和人的發展沖突時,則會表現為圖書館員的職業角色與其公民角色的沖突。還以兒童閱讀為例,當呈現或允許兒童借閱不利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書籍或讀物時,即面臨職業角色和公民角色的沖突。有關道德兩難的取舍,一般認為:從利益的維護看,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從對個體利益的保護而言,以人為本是首選。誠如古希臘智者學派代表普羅泰哥拉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22]。
職業核心價值規定著從業者的行為方式。只有業界在理論上認同職業核心價值,在實際工作中知曉遇到職業困境時的正確行為,并自覺地付諸行動,職業核心價值的社會作用才能真正的得以體現。首先,圖書館價值中立的理論必須和中國的國情結合,任何職業價值理念和職業行為都應在國家法律規范的范圍內,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公德的框架內,其職業價值理念的特殊性,僅適用于可被界定的、有限的、局部的職業工作范圍內。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離開了中國國情和圖書館的實際,就成為空中樓閣,簡單地生搬硬套,不僅得不到法理、道德、事理的支撐,還會出現負面效果或消極影響。其次,在實際工作情境中,圖書館價值中立是有前提和條件的,并非無條件遵循。價值中立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同時,遭遇到的服務困境往往是復雜的,圖書館員的價值觀和判斷力是有差別的。因此,對典型情境進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才能提供可資借鑒的合理行為范例,也才能使圖書館服務價值中立真正成為具有實踐性、具體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再次,何謂職業中立行為,要進行科學的理解。是遇到兩難困境無所作為,還是積極介入解決問題,擺脫困境。圖書館服務中真正的價值中立行為,其動因來自于對職業價值的深刻認識。圖書館價值中立,只有在理論上有基于國情的科學解讀,在實踐上有可資遵循并具有可行性的行為范例,才能在其適用范圍內發揮其價值效用。
價值中立是圖書館職業道德準則,但絕對的價值中立不存在。價值中立有其適用范圍和發生條件、行為特征、中立目的和關聯內容,全面理解圖書館價值中立的內涵是構建價值中立判斷標準的前提;對行為主體、客體、環境、手段和方法以及結果等要素及特征的辨析是判斷職業行為是否違反價值中立的依據;對面臨的復雜社會情境進行多維度分析和考量是價值中立的實踐性原則。圖書館不是世外桃源,其不僅是文化機構,也帶有教育機構的性質。特別是大學圖書館肩負著大學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引領文化的使命,有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職責。這些價值屬性必然體現在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多元組織者策劃和推動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同時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作為全民閱讀的組成部分,活動的主旨與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的戰略目標相一致。只有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做出復雜情境中的合理判斷和選擇,才能把握價值中立的要義,并避免價值中立的擴大化和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