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院(454600)李延領
慢性重型肝炎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嚴重肝臟疾病,本研究對腺苷蛋氨酸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旨在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意見,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研究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范圍為(22~58)歲,平均年齡為(33.8±2.5)歲,肝炎類型包括甲型肝炎21例、乙型肝炎27例、丙型肝炎2例;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范圍為(21~61)歲,平均年齡為(33.5±2.7)歲,肝炎類型包括甲型肝炎18例、乙型肝炎29例、丙型肝炎3例。不同組患者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保肝、降酶、白蛋白和維生素C,針對相關癥狀采取對癥治療,對于消化道出血者予以止血治療,對于感染者予以頭孢類藥物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腺苷蛋氨酸(生產廠家:HOSPIRA S.P.A,國藥準字:J20150070,產品批號:73S108E03)治療:將1g腺苷蛋氨酸藥物溶解于250ml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評估并比較不同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顯著改善,AST和ALT基本恢復正常;②有效: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較前改善,而AST和ALT恢復程度>50%;③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及AST和ALT等均未見改善或較前加重。(2)記錄并比較不同組患者AST和ALT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數據組間比較通過X2檢驗,計量資料數據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上(94.5%vs78.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等相近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ALT和AST等水平均減少(P<0.05),而研究組減少更為明顯(P<0.05),詳見附表。

附表 不同組患者治療前后AST和ALT比較
慢性重型肝炎臨床上表現不同程度膽汁淤積和膽汁酸代謝障礙,而膽汁聚集會抑制肝細胞再生,同時肝臟細胞會由于受到免疫損傷而發生壞死,進而導致肝臟組織損傷加重。因此臨床治療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時早期應提高腺苷蛋氨酸含量,使膽汁代謝得到改善,減少膽汁淤積發生。研究報道,慢性肝炎患者肝細胞受損時,機體腺苷蛋氨酸含量會明顯減少,而體外補充腺苷蛋氨酸能加速質膜磷脂的生成,使肝細胞質膜流動性和鈉泵功能得到恢復促進還原型谷胱甘肽等內源性解毒物質的合成,進而起到抗膽汁淤積的效果。腺苷蛋氨酸是一種蛋氨酸和ATP在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催化生成的自然化合物,其作為甲基化和硫基化合物的前體,在機體內參與了重要生化反應。研究發現,腺苷蛋氨酸不但能減少肝功能重度障礙患者肝性腦病發病率,同時還能恢復肝臟組織功能[1]。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5%vs78.0%)上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等相近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ALT和AST等水平均減少(P<0.05),而研究組減少更為明顯(P<0.05);該研究結果與劉丹[2]等研究報道相類似。
綜上所述,腺苷蛋氨酸有助于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改善其轉氨酶水平,值得臨床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