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雷冰潔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高發年齡段為30~50歲,發病率大約為70%~80%[1],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上不斷改進微創技術,廣泛應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因恢復快、并發癥少、創傷小等優勢得到推廣,現對本次診治的56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護理結果進行報道。
1.1 基礎資料 本次筆者診治的56例樣本均選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56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以奇偶法對患者進行分組,每組包括28例患者,參照組患者中最大年齡47歲,最小年齡23歲,中位年齡(34.23±4.23)歲,4例漿膜下肌瘤患者,12例子宮頸部肌瘤患者,10例肌壁間肌瘤患者,2例多發肌瘤患者;實驗組患者中最大年齡48歲,最小年齡22歲,中位年齡(35.54±5.21)歲,3例漿膜下肌瘤患者,11例子宮頸部肌瘤患者,11例肌壁間肌瘤患者,3例多發肌瘤患者。對兩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進行統計學檢驗差異并不顯著且P>0.05,無統計學分析意義。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詳細為患者介紹醫院環境、主治醫師以及基礎護理措施,告知患者手術安全性。
實驗組患者予以圍手術期護理,①術前護理,患者不了解腹腔鏡子宮切除的知識,經常出現疑惑與懷疑,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詳細為患者闡述手術相關內容,最大限度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促使患者可以積極配合醫師。術前實施陰道準備,選擇非經期進行手術,患者如果陰道發生出血現象,需要進行止血和抗感染治療,術前清洗陰道,將宮頸黏液去除,予以胃腸道準備,術前禁水禁食,對胃腸進行合理清洗,避免術后腹脹。同時對患者排便情況進行觀察。如果發生腹瀉現象,需要進行靜脈補液干預[2]。②術中護理,選擇5~7號擴張器對部分患者進行擴宮,降低發生人流綜合征的幾率,護理人員與醫師進行密切配合順利完成手術,做好術后觀察監督工作,避免患者發生不必要的并發癥。如果患者發生多汗、煩躁以及血壓降低等現象,可能引發子宮穿孔。③術后護理,術后患者選取去枕平臥位,對患者術后生命體征進行觀察,觀察是否發生傷口感染以及脈搏、呼吸等情況。觀察腹腔引流管放置患者的引流性質、引流量,引流如果不暢需要對引流管是否發生堵塞與扭曲進行檢查[3]。穿刺孔出血多發生在術后24h內。術后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血液外滲現象,如果發生需要及時更換敷料。筋膜內子宮頸切除中宮頸殘端出血屬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術后2d之內患者若發生陰道少許出血,此時不必進行處理,如出血從淡紅色變為鮮紅色同時存在凝血塊,此時需要對宮頸情況進行檢查以及進行對癥處理,必要的時候可以予以宮頸縫合干預。術后12~14d之內宮頸殘端可能結痂脫落,存在少量血性分泌物,護理人員告知患者需要少活動多休息。如患者發生突發性陰道大出血,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是否發生宮頸殘端出血,輸液抗感染是主要治療措施,利用雙氧水對陰道進行沖洗直到停止出血,如患者陰道反復大出血,需要進行髂內動脈結扎術[4]。

附表2 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1.3 觀察指標 患者經對癥護理之后臨床體征與癥狀均消失,月經恢復正常判定為顯效;患者經對癥護理之后臨床體征與癥狀得到改善,病灶縮小1/3,子宮輕微變小,月經基本恢復正常判定為有效;患者經對癥護理之后臨床體征與癥狀無顯著變化判定為無效;有效率顯示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選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輸入的56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所有臨床數據,兩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經對癥護理之后臨床護理總有效率采取率(%)的形式表示,行X2檢驗,兩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經對癥護理之后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選取(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有意義。
2.1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 實驗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6.42%顯著高于參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8.57%,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分析意義,見附表1。
2.2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患者臨床指標 實驗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與參照組數據對比,P<0.05且差異顯著,統計學顯示分析意義,見附表2。
目前婦科臨床治療中已經開始廣泛應用腹腔鏡手術主要是因手術存在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但是手術過程中需要進行體位變化、麻醉以及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很容易影響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血流動力學[5],進而形成出血、胸痛、發熱、皮下氣腫等不容忽視的并發癥,如果患者發生并發癥之后不能得到及時的護理,可能影響患者的預后與恢復。所以,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過程中需要注重圍手術期的指導與護理,術前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以及切實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告知患者手術相關事宜,為患者樹立自信心。術中輔助醫護人員完成手術,觀察患者手術中的生命體征,如果出現異常及時匯報處理[6]。術后給予患者并發癥預防的護理,如果發生并發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損害,促進患者盡早恢復。同時腹腔鏡手術患者往往不了解手術有關知識,擔心術后生育的問題,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護理,最大限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促使患者可以積極配合。本研究發現,實驗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6.42%、手術時間(98.54±5.21)min、住院時間(6.04±0.54)d、術中出血量(96.35±5.32)ml等指標對比參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78.57%、手術時間(128.54±6.54)min、住院時間(9.87±0.34)d、術中出血量(116.35±5.24)ml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表明圍手術期護理應用后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干預,是安全可行的一種干預模式。
綜合以上結論,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臨床護理中采取圍手術期護理相比較常規護理效果更具優勢,可縮短住院時間與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提升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