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第五人民醫院(457000)萬利改
如今,病理活體組織檢查已被當作臨床診斷疾病的首選方式,該方式可準確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是患者早期治療中不可缺少的環節[1]。我院對腺包塊穿刺標本病理活體組織檢查在乳腺疾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進行研究分析,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近兩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腫塊患者中收集45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45例均為女性患者,年齡22~76歲,病程12天~3年。將患者按照臨床癥狀分類。
1.2 方法 將所有患者分別進行腫塊切除病理活體組織檢查和腺包塊穿刺標本病理活體組織檢查,參考檢查結果來進行確診,均由資深專業醫師檢查和判斷病理組織。①腺包塊穿刺標本病理活體組織檢查:患者乳腺腫塊各個部分的穿刺環節由可調節型自動活檢槍進行,分別截取3次或者4次;選擇濃度為10%的中性福爾馬林溶液來固定樣本,隨后完成梯度酒精脫水、浸蠟、包埋和切片環節,其中切片厚度應保持在4.0~5.0μm之間,完成HE染色環節后在光學顯微鏡條件下觀察;對顯示結果進一步分析,將高度疑似為惡性腫瘤的患者實施免疫組化檢驗。②腫塊切除病理活體組織檢查:以手術的方式收集乳腺腫塊組織樣本,選擇濃度為10%的中性福爾馬林溶液來固定樣本,剩余操作環節與腺包塊穿刺標本病理活體組織檢查相同。
1.3 評價標準 參考《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分類標準關于乳腺癌組》中提到的乳腺疾病相關診斷條件,并通過資深臨床醫師進行診斷。
2.1 統計兩組患者的病理檢查結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3次或4次取材,腫塊穿刺診斷結果為:26例惡性腫瘤,與腫塊切除病理診斷結果相比之下吻合率為100%;其余19例患者中良性腫塊15例,不吻合為4例。總計4例不吻合,不吻合率8.89%;41例吻合,吻合率91.11%;詳見附表。
2.2 術后回訪 通過穿刺樣本病理檢查顯示,判斷為惡性腫瘤的患者有26例,均進行新輔助化療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或者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對判斷為良性腫塊的15例患者進行腫塊切除術治療,并完成半年的跟蹤隨訪,未發生復發情況;剩余4例不吻合患者進行免疫組化檢驗與腫塊切除病理檢查,判斷為惡性腫瘤后,實施合理治療。
在乳腺腫塊疾病的診治過程中,選擇具有微創性和安全性的方式已是目前醫學界重視的難題。在臨床病理診斷過程中,良好的HE制片是基礎條件[2]。通過濃度為10%的福爾馬林溶液來合理固定樣本,可穩定活體標本組織細胞形態和抗原,防止制片途中發生自溶情況,從而保證免疫組化檢驗的準確性。取材環節應注意組織條需以平行方向擺放,濾紙包好,滴入伊紅染液,仔細完成包埋環節,避免出現組織夾碎現象。
在我院研究中,有41例患者與腫塊切除病理檢查結果吻合,吻合率91.11%,與相關文獻報告結果相比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為本次研究病例數偏少,需進行深入歸納總結。4例不吻合,不吻合率8.89%,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腫塊體積小、鈣化現象嚴重,或者是腫塊只出現局部微小浸潤現象時,穿刺針未能準確進入,極易發生漏診情況;主治醫師需進行回訪,結合影像學評價結果,及時完成手術切除腫塊實施深入病理診斷和采取合理治療手段。本次腫塊穿刺診斷為纖維肌組織的有2例,主要是因為腫塊體積較小,穿刺取材環節出現遺漏,腫塊切除后判斷為乳腺導管內原位癌;腫塊穿刺診斷為乳腺導管非典型增生的有2例,腫塊切除后判斷為導管內原位癌并發微小浸潤灶,證明惡性病灶不明顯、病理診斷缺乏、穿刺取材量較少等因素與穿刺結局準確性息息相關。15例腫塊穿刺確認為良性腫塊和26例腫塊穿刺確認為惡性腫瘤與腫塊切除病理檢查結局吻合,患者實施術前新輔助化療或者手術治療后,生存率明顯上升,表現出優質的社會效益。

附表 兩組患者的病理檢查結果對比分析[n(%)]
綜上所述,腺包塊穿刺標本病理活體組織檢查的吻合率良好,可在乳腺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