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473009)王文君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44例風濕性心臟病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72例。實驗組男41例,女31例,患者年齡分布20~66歲,平均為(43.22±22.64)歲。參照組男39例,女33例,患者年齡分布21~67歲,平均為(44.73±23.22)歲。觀察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經對比并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參照組患者常規術后護理。實驗組則選用康復護理干預:①護理干預計劃。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不同的自身情況和生命體征,針對性安排每個人的康復護理干預計劃:評估患者的生理情況以及心理狀況,對患者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解;根據患者的術后結果和患者的病情安排護理。②心理康復護理。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在入院后往往會出現不良情緒和消極的心理情況,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降低患者的恢復水平,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解,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情緒。③康復鍛煉。根據患者術后狀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性鍛煉。在患者術后2~3天,在患者血壓平穩的情況下,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上肢鍛煉,術后4~5天,可以根據患者恢復的具體情況,讓患者下床活動,比如下床慢走以及坐椅子等。術后4~10天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目前的具體情況對患者的鍛煉強度和次數進行適量的增加和調整。術后5~10天內,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呼吸以及心率情況進行嚴密地監測和統計,在患者進行康復鍛煉的期間,如果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應該立即停止鍛煉,進行臥床休息[1]。④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和容易消化的飲食,保證患者的營養吸收和優質的休息。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出院后的生活護理,敦促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調整患者飲食結構,少食肉制品并戒煙戒酒,患者術后不可過多攝入綠茶。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30d之后的心功能改善情況,心功能改善情況評估指標包括以下,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或者是心功能恢復至Ⅰ級;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但尚未恢復至Ⅰ級;無效:心功能無明顯改善;惡化:心功能惡化,增加1級。
接受康復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為91.6%,實驗組為56.9%,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采用的常規護理,數據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附表。
風濕性心臟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心臟瓣膜病變而引發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是目前常用的有效治療手段,臨床資料表示,接受心臟置換術之后的患者,心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復,但是據臨床資料表示,多數患者在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后不同程度出現消極情緒,不良的心理狀況,且很多患者對于術后的抗凝治療不夠重視,降低了手術恢復效果[2]。根據本次研究結果,研究中實驗組心臟改善總有效率91.6%遠高于參照組的56.9%,可知康復護理干預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運用效果遠高于常規護理干預。康復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為患者定制詳細全面的康復護理方案,向患者解釋術后康復的重要性,給與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指導患者家屬,協助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以及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情況??祻妥o理干預能夠讓患者及其家屬對抗凝治療有正確的認識,不但能夠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還讓患者重視后續抗凝治療,遵照醫囑規范治療,避免出現因術后服用抗凝藥物藥量不足而導致形成心腔血栓,或者是因服用過量出現身體各部位出血的情況。

附表 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對比[n(%)]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干預在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的應用,降低患者在后續抗凝治療中出現的臨床問題,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康復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重視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