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473000)陳璐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10例,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55例。對照組男36例,女19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9.17±13.45)歲。觀察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59.26±13.53)歲。兩組患者一般性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1)對照組按腦卒中的常規護理管理模式提供相應的管理措施,內容如下。①絕對臥床休息,做好生活護理。②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意識及瞳孔變化,有無頭痛、嘔吐等,同時做好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2)觀察組采取PDCA循環管理模式,具體如下。①P(計劃)階段。針對多數患者對腦卒中缺乏一定的了解、忽視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及護理人員巡視次數較少、健康教育片面等情況,制定護理計劃。②D(執行)階段。對科內護士進行腦卒中的有關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加強護士的安全意識,增強不良事件的應對能力;對入院的腦卒中患者進行全面風險評估,明確高危人群,并對此人群嚴格交接班,加強巡視,固定床、椅的輪子,使用床欄,經常詢問病人有無不適;講解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及訓練方法,指導患者適當參加勞動,有計劃地進行肌力訓練,尤其加強手部活動,避免手部肌肉萎縮。③C(檢查)階段。護士長每周抽查腦卒中患者,檢查有無不良事件漏報情況及干預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④A(糾正)階段。通過例會對反饋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及總結,并提出改進措施,將未解決的問題帶入下一個PDCA循環,不斷改進護理工作質量。
1.3 觀察指標 應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1]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共10項內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不良事件主要有墜床、跌倒、壓瘡等。應用本院擬定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問卷內容包括服務態度、干預措施、健康指導,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日常生活能力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較干預前均有明顯改善,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不良事件發生率 對照組發生墜床4例、跌倒3例、壓瘡3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8.18%,觀察組發生墜床2例、跌倒0例、壓瘡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4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對比(±s,分)

附表 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對比(±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n=55) 77.68±3.78 83.25±5.36 6.298 <0.05觀察組(n=55) 77.34±3.62 91.16±5.41 15.745 <0.05 t 0.482 7.703 P>0.05 <0.05
2.3 滿意度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3.18±5.42)分,對照組的為(86.45±5.37)分,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79,P<0.05)。
腦卒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其死亡率僅次于惡性腫瘤。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腦卒中引起的肢體殘疾是全部肢體殘疾的第一位,同時腦卒中的復發率高[2]。因此,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安全管理,以防發生意外。作為一種全面質量管理模式,PDCA循環管理準確把握了質量活動的客觀規律,是一項高管理質量和效益的工作方法。本研究對腦卒中患者采取PDCA循環管理模式,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及滿意度均較高,而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充分證實了PDCA循環管理的優勢。PDCA循環管理通過分析原因、制定計劃、實施執行等一系列干預措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自理能力。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實施PDCA循環管理模式,能顯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從而提高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