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分奪秒,是醫院手術臺上每天都在上演的畫面;爭分奪秒,是每一個醫護人員在與死神較量、永不認輸的踐行誓言;爭分奪秒,是在生死緊要的關頭,親人朋友發自內心的渴望。
說到“爭分奪秒”,這個詞兒對于需要醫療急救的人來說無比珍貴。但是,并非所有的分秒必爭之后都會有好的結果。尤其是對于突發性昏迷、心臟驟停的人來講,有時候錯過了最初發病的救治時間,即使醫務人員到達后再爭分奪秒也無濟于事。
傳統上一說到“醫療急救”,人們就把希望寄托在醫護人員身上。然而實際生活中,在很多人需要醫療急救的時候,身邊并不會正好幸運地遇到醫務人員。作為一家基層醫院的院長,孫彥榮就曾經不止一次見到因為失去最佳搶救時機而離開人世的患者,給家人、給親人帶來無可挽回的痛苦。面對這種情況,他不禁深深思考:怎樣才能真正提升群眾的急救技能?面對需要急救的人,我們能做些什么?
基于這樣的想法,2017年開始,他經過慎重考慮,提出了在全縣開展“清河百姓健康行,心肺復蘇進萬家”的系列公益活動的重要設想,計劃通過三年的時間,通過走進企事業單位、商場、學校、社區、農村等各行各業,對萬名群眾普及“心肺復蘇技術”,使群眾掌握這一救命的技能,真正提升全社會的急救水平。這一設想獲得了縣衛計局、縣紅十字會的大力支持。
言必行、行必果。在孫彥榮的親自安排督導下,中心醫院上下立即行動起來,以醫院急診團隊為核心,在院內組織了公開競爭講課,人人試講、擇優聘為講師,并配備專用車輛、模擬人、投影、電腦等設備,成立了四個宣教小組,每個小組一名講師、兩名助教,分別負責理論講解、現場示范。
經過周密的前期籌備,2017年5月3日,心肺復蘇培訓團隊在清河縣中心醫院會議室首先對清河縣鄉村醫生的培訓打響了“第一槍”,通過精彩的PPT講解、嚴謹的現場示范和操作,參加培訓的300多名鄉村醫生人人掌握了這項救命的技能。
以此為開端,2017年5月以來,他們在繁忙醫務工作之余,進企業、走村莊、入學校,共進行了15個地點的大規模集中培訓和72場次的小組培訓,累計培訓4516人次。
培訓對象既有基層單位職工,又有社會群眾個人,包括:清河縣鄉村醫生、清河縣社區志愿者、清河縣火車站、清河縣行政審批局、邢臺銀行、清河縣公安局、清河縣交通局、油坊鎮中心衛生院、油坊鎮中心小學、油坊鎮中學、國家電網、清河縣經濟開發區、清河縣公安消防大隊、清河縣財政局、清河縣育才小學以及信譽樓、家樂園商場的普通購物者、公園、新世紀廣場的游玩者等。

與此同時,醫院重點科室也利用患者就診的機會進行相關的培訓,其中以心血管內科為重點,2018年以來,共在心臟康復室進行了3次培訓,150人參加并當場示范操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全民心肺復蘇術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全民對急救知識的學習熱情。近半年以來,醫院急救中心已經先后接診了2例因為鄉村醫生、工友掌握了心肺復蘇技能、及時為患者施救而最終搶救成功的心臟病人。“清河百姓健康行,心肺復蘇進萬家”全面心肺復蘇術培訓活動的重大社會效益已經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