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拓
摘 要:羅爾斯是新自由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政治、哲學領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其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羅爾斯關于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和理論體系內容龐大,通過提供理解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內涵的內在思想邏輯構造,闡釋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內在含義,進而在新自由主義的框架下梳理出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的基礎問題,包括出發點、方法論和核心內容,可以探究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內在邏輯思路。
關鍵詞: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邏輯
中圖分類號:F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20-0003-02
自由主義是主導西方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古典自由主義以羅斯福新政的成功實施而影響廣泛,隨著自由意志與自由主義理念的不斷豐富與發展,羅爾斯于1971年出版《正義論》一書,使不同于古典自由主義的新自由主義登上歷史舞臺,并在經濟、政治、哲學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一、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概括
古典自由主義深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以理性主義和個人主義為核心,并以這兩種視角看待人類生活與人類世界。古典自由主義理論注重個人擁有自行其是的權利,反對國家、教會以及社會習慣勢力對個人的任何形式的強制。新自由主義同樣將個人的自由放在核心位置,自由是人類本性上的要求,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但新自由主義思想剔除了古典自由主義中“個人至上”、絕對個人主義”的傾向,并給予自由以新的思想要義。
(一)自由應符合道德準則
自由的行為不管出自個人還是集體,都要對他人有利。自由要求人們的發展潛能要能夠促進社會福利的發展,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要與道德準則相一致。自由不具有排他性,自由向每個人開放,所有的社會成員應平等地分享自由,自由不是某些階級或利益集團的特權,自由要求平等,每個人在自由的保障下都是平等的公民。自由與道德相輔相成,自由的程度促進道德水準的提升,反過來,道德的提升同樣可以促進自由的擴大。所以,新自由主義將自由與道德緊密聯系在一起,認為要想實現真正的自由,就不能離開道德準則的規范。
(二)自由必然包含一定程度的約束或強制
古典自由主義是一種“消極的自由”,是指一個人在不妨礙他人擁有同等自由的前提下,便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新自由主義是一種“積極的自由”,是指一個人的自由是有一定條件的,這些條件指的是個人的自由行為要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并且有所貢獻,這樣的自由才是人們享有的一種權利。新自由主義所賦予“自由”一詞的內涵,是在法律法規以及道德的約束范圍內,自由不能逾越這些規制和范圍,否則就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出現的結果只能是混亂和無序。
(三)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礎
新自由主義理論重視經濟自由,將經濟自由視為政治自由的基礎與核心,只有在經濟領域實現真正的自由,政治領域才會有自由的保障。新自由主義主張國家或政府不要過多干預到經濟,使經濟自由發展起來。新自由主義反對凱恩斯對經濟進行管制的主張,認為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抑制了經濟發展的活力,不利于經濟的調節。所以,新自由主義賦予自由的新意是經濟自由以及在經濟自由基礎上的政治自由。
二、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邏輯前提
理解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就要對其理論進行深刻的挖掘,找到其理論的主線與框架。所以,厘清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內在邏輯的前提是對相關基礎問題的闡釋,包括出發點、方法論以及核心概念,這些問題是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羅爾斯新自由主義內涵的重要邏輯前提。
(一)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出發點
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的出發點是他在《正義論》一書開篇所講到的“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德性”這個觀點。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中所有問題的首要價值,一種制度,即使是有序和有效的,但是只要它不滿足正義的要求,就必須對其進行改造或廢除。正義是組織行為和個人行為的底線,以任何階級和組織的名義都不可侵犯。正義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不能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剝奪多數人的權益,亦不能為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剝奪少數人的自由。
(二)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方法論
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的研究方法繼承了個人主義的方法,但是并不像馬基雅維利所論述的那樣極端化,羅爾斯是站在個人的角度上看待政治社會和經濟生活,將個人作為分析研究的最小單位,從而強調個人所擁有的權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公平、平等和正義,通過對個人的行為和思想研究,來觀察社會整體的狀況,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正是應用了個人主義的方法論,使公導論述邏輯嚴謹貫穿始終。
(三)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內涵
在分析和整合了前人的基礎上,羅爾斯提倡一種新型的自由主義,也就是平等主義,試圖用正義來調節平等和自由的關系。羅爾斯所謂的正義其核心要義就是要實現平等與自由之間的平衡。首先,平等和自由都是政治價值中的重要元素,兩者互為表里;此外,自由與平等相互關聯,沒有平等的自由是空泛的、空想的,而沒有自由的平等是極端的,往往會走向事物的反方向。也就是說,羅爾斯所論述的自由是在有約束和限制的基礎上,賦予道德因素并與平等緊密相連,并且為了實現自由與平等以及二者之間的平衡,就需要社會制度具有正義原則,所以“正義”成為羅爾斯思想體系中的核心范疇。
三、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思想邏輯進程
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體系龐大,要清楚其思想內涵,就要厘清其思想邏輯,即其理論體系中的證明過程。他的觀點是如何通過他的論述與解釋從而得到證明的。羅爾斯首先提出正義觀,而正義觀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正義原則,接著通過假設原初狀態以及運用最大最小化規則來論證兩個正義原則的合理合法性,最后在論述正義原則的可欲性之后,探討了正義原則的可行性,提出了著名的“重疊共識”的觀點,并予以合理嚴謹的邏輯證明。
(一)正義觀的提出
羅爾斯將正義賦予了哲學層面上的價值,從而提出了正義觀。他認為正義觀應當有一般與特殊之分。“一般正義觀”的意義是:“所有的社會價值——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以及自尊的基礎——都應該平等地分配,除非所有這些價值或其中任何一種價值的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每一個人”。而“特殊的正義觀”則涵蓋兩個正義方面的原則。首先,每一個社會組織中的人都是一個自由平等的個體,其自由平等的權利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這就是“平等的自由原則”。其次,國家和社會中的不平等應當用“差別原則”和“機會均等原則”來調和。所謂的“差別原則”就是與正義相一致的兼顧公平的原則;而“機會均等原則”則是指在同等的條件下社會資源應當向所有人無差別開放。
(二)正義原則的證明
羅爾斯設置原初狀態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公平”,這一“公平”體現為羅爾斯設置原初狀態的各種目的,包括肯定的目的和否定目的。肯定目的有正義原則所涵蓋的各種條件,即正義原則的主觀條件、客觀條件和形式條件。正義原則的客觀條件的涵義是:組織中人的合作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于是需要規范人們合作過程中的正義原則;主體條件則認為原初狀態中的人不完全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盡管他們也關心自己的利益;原初狀態中組織的人所遵循的正義原則必須是普世的、公共的、全面的。然而,否定的意義在于將小概率的和與道德相違背的事情排除出去,構建一種正義、公平的環境,以便于人們更加順暢的選擇。這些應該被排除的思想主要包含種族歧視、階層歧視和代際歧視等。
(三)正義原則推論的規則
羅爾斯是通過怎樣的推理從原初狀態得出兩個正義原則的呢,他使用了“最大最小化規則”,這種規則要求:“我們應該首先在各種可能的選擇中確認出每一種可能選擇的最壞結果,然后接受這樣的選擇,即這種選擇的最壞結果比所有其他選擇的最壞結果都更好”。在原初狀態中,人們會通過最大最小化原則而選擇兩個正義原則,而不是其他正義原則,因為兩個正義原則所產生的最壞結果都比其他正義原則所產生的最壞結果要更好。為了加強,羅爾斯還提出了三個根據的論證,包括承諾的壓力、穩定性和目的。
(四)正義原則的可行性
羅爾斯早年在《正義論》中集中論述了正義原則的可行性,隨著歲月的變遷,羅爾斯又意識到了正義原則在實踐過程中的重重困難。羅爾斯認為,論證正義社會的合法性關鍵就在于如何論證正義的內涵。證明應該從以下三個維度開展:第一,“正當的優先性”,即正當是一切行政行為和組織行為的核心和基礎,在行政決策中應當首先考慮正當性先行。第二,“公共理性”,意味著應當從以公眾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來決定政策的制定和走向。第三,“共識融合”,也就是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應當與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民眾心理相融合。
結語
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內含了很多鮮明的觀點,這些觀點都經過了邏輯嚴密的證明,不但在實踐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也為我們今后的理論探討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理論探究方式。關于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的評述在這里不做說明,不論評價如何,其理論體系邏輯的完整和完善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羅爾斯新自由主義理論影響廣泛而深遠,成為現代經濟、政治、哲學研究的一項主要內容,所以,明確其思想邏輯對了解其思想的真正含義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羅爾斯.作為公平的正義[M].姚大志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2] 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3] 姚大志.批判之批判:功利主義對羅爾斯的反駁[J].復旦學報,2010,(3).
[4] 姚大志.公共理性與合法性——評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