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爽
摘 要:隨機抽取西安市10個市轄區中12個養老院為調查現場,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對500名老人進行調查和訪談,以探討西安市養老機構不同年齡階段老人生活心理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為更適應各年齡階段老年人的養老機構體系的建設提供策略理論依據。研究發現,在養老機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其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不同。因此,養老機構應實施適應各年齡階段老年人的養老機構體系建設策略及提供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理論保障。
關鍵詞:西安市;養老機構;不同年齡階段;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3;F0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20-0093-02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1999年,中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但屬于人口老齡化的開始階段。2011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普查人口總數的13.26%,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超過1 500萬人,殘疾老人4 500萬人,老年癡呆癥患者未來20年將達到1 020萬人,中國已逐漸演變成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老齡化社會[1]。
法國研究者認為,應從年齡的角度考慮老人生活的不同階段,為其提供各種方便和服務。他們把老年階段劃分為60—69歲(標志是適應退休并為高齡做好準備)、70—79歲(標志是出現各種缺乏活動的現象)、80歲以上(標志是力求保持或恢復自主性)三個時期。我們認為,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影響他們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也不一樣,那么在養老機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人,他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應該也有不同。本項目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在養老機構中不同年齡階段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為西安市更適應各年齡階段老年人的養老機構體系的建設提供策略理論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西安市內多種類型的養老機構(包括公辦養老機構、私營養老機構、福利院及老年公寓和護理院)內生活的老年人。并將老年人按年齡階段劃分為三個群體,即低齡老年人(60—69歲),中齡老年人(70—79歲),高齡老年人(80歲以上)來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研究對象要排除思維不清或語言障礙無法有效溝通的老年人。
2.方法。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調查養老機構中的老人。發放500份問卷,每個調查員協助5名老人完成5份調查問卷。做好兩個確保:確保每個調查員抽取至少2份高齡老人的調查問卷。確保每個種類的養老機構都能有30份以上的調查問卷,如果不夠則舍棄這一種類的養老機構,不將其納入調查中。預調查經過培訓的養老護理員,主要了解其所在養老機構的類型和老年人的年齡分布。然后運用生活滿意度指數A(Life St-isfction Inex)自評量表,簡稱LSIA和一般情況調查設計調查問卷。LSIA由20項同意—不同意式條目組成。生活滿意度量表[Life Stisfction Scles(Neugrten,Hvighurst,& Tobin,1981)]也可測量老人生活滿意度,其包括三個獨立的分量表。其一是他評量表,即生活滿意度評定量表(LIfe Stisfc-tion Rting Soles),簡稱LSR;另兩個分量表是自評量表,分別為生活滿意度指數A(Life St-isfction Inex )和生活滿意度指數B(Life Stisfction lnex B),簡稱LSIA和LSIB。LSR又包含有五個1—5分制的子量表。LSIA由與LSR相關程度最高的20項同意—不同意式條目組成,而LSIB則由12項與LSR高度相關的開放式、清單式條目組成。由于養老院的老年人群因機體退化及慢病困擾,在不同年齡段喪失功能的不同,需求也不盡相同。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測量,其共有14項,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共6項:上廁所、進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項:打電話、購物、備餐、做家務、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藥和自理經濟。評定時按表格逐項詢問,如被試者因故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確回答(如癡呆或失語),則可根據家屬、護理人員等知情人的觀察評定。評定結果可按總分、分量表分和單項分進行分析。總分量低16分,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單項分1分為正常,2—4分為功能下降。凡有2項或2項以上≥3,或總分≥22,為功能有明顯障礙。其一般情況,如功能狀態,起居照護,生活狀況、功能缺失、助餐服務、助浴服務、幫助老年人完善功能等輔助用具服務,滿足其獨立生活需求康復護理等,均將影響其生活質量,故作為調查一般情況。
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多元回歸法對數據進行整理,以生活滿意度指數A,即LSIA為應變量,在方差分析中與LSIA相關的因素設為自變量,采用統計方法多元回歸進行解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陜西省由于社會經濟落后和計劃生育政策執行中的波動,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全省人口出生率始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老齡化晚了將近4年。也正是基于這一因素的影響,使得陜西省人口老齡化呈現出規模大、比重高、增速快、農村高于城市等明顯特征。調查結果提示,實驗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影響因素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2.不同年齡階段對生活需求的比較結果提示,西安市老齡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陜西省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有383.4萬人。5年間,全市人口增加了60多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到增量的63.79%,70歲以上人口占老齡人口六成以上,8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由“十二五”初的13.22%上升到16.05%。數據顯示,西安市人口的老齡化特別是高齡化進程明顯加快,同時,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比重較大,失獨老人也不斷增多,2013年西安市60歲以上失獨老人達到5 090人。西安市養老模式當中,不管是家庭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托老所等)、養老院養老(敬老院等)還是其他方式養老,主要還是通過家政生活護理及養老機構養老。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影響他們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也不一樣,那么在養老機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人他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就應該有所不同。實驗組根據不同需求給予相對應生活、心理支持方式方面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老年人對生活的心理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在不同性質的養老機構養護需求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三、討論
目前,我國老齡化既呈現出發展中國家的共性,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老齡化速度與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矛盾日漸突出,老齡化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造成了我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現實。
1.老齡人口基數大,這是我國人口老齡化最突出的特點。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1999年,中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但屬于人口老齡化的開始階段。2011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普查人口總數的13.26%。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超過1 500萬人,殘疾老人4 500萬人,老年癡呆癥患者未來20年將達到1 020萬人,中國已逐漸演變成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老齡化社會。
2.我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針對不同年齡階段老人狀態及其影響心理滿意度的措施欠跟進。“421”和“8421”倒金字塔式的新型家庭結構形成和“空巢家庭”增多,使我國勞動人口的撫養比達到了3∶1,傳統的幾乎100%的家庭養老方式受到沖擊。其中以本文應用的LSIA最為常用。就其內容主要包括對過去生活的評價,對目前生活狀況的縱向橫向比較和對將來生活的展望態度這三方面的正性、負性情感。這是一個反映主觀內容的指標,毫無疑問,它受到眾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經濟、健康、日常生活功能、情緒等,對此已有研究報告[2]。但對不同年齡組的老人,其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則尚少報告。本次調查總體上與各家所報告的結果一致,即城區多數老年人對晚年生活的滿意度中等偏上,并受到健康、經濟、ADL、情緒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
3.老齡化速度與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矛盾日漸突出,老齡化先于國民經濟發展。從年齡的角度考慮老人生活的不同階段,從而為其提供各種方便和服務。把老年階段劃分為60—69歲(標志是適應退休并為高齡做好準備)、70—79歲(標志是出現各種缺乏活動的現象)、80歲以上(標志是力求保持或恢復自主性)三個時期。在70—79歲組中,ADL躍居為等二位因子,而在其他兩組卻未進入方程。其可能的原因是: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高和軀體疾病的發生而增加,但它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還決定于心理期望與現實的沖突。70歲以前,身體狀況尚好,嚴重影響ADL的中風、巴金森氏癥、癡呆綜合征的發生率低,所以ADL尚未有明顯影響,其功能下降發生率僅3.2%。70歲以后,老人心理上還一如既往地認為自己能做的事事實上已心有余力而不足,其時,ADL功能下降期望與現實的沖突最為劇烈,從而影響到生活滿意度。80歲以后,雖ADL功能下降發生率高達18.2%—33.8%,然而此時的老人已服老,能坦然地面對存在的困難和接受別人的照料[3]。
我們認為,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影響他們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也不一樣,那么在養老機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人他們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應該也有不同。
參考文獻:
[1] 申群喜等.廣東城鎮空巢老人的養老生活狀況及問題分析[J].西北人口,2012,9(1):42-45.
[2] 何燕玲,張明園.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增刊),1998,(10):37-39
[3] 陳志霞.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