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摘 要:哈爾濱市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龍頭之一,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同時也承擔了大氣污染嚴重的代價。近年來國家推行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五位一體的現代化戰略總體布局,一方面顯示了國家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環境問題已不容忽視。大氣污染作為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其防治工作也受到各方重視。基于此,從政府經濟學的視角探討哈爾濱市大氣污染的成因以及治理對策等問題。
關鍵詞:政府經濟學;大氣污染;產權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20-0097-02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哈爾濱市因發展所需能源消耗逐漸增加,由此產生的廢氣排放也顯著增加,給市民生活、健康幸福指數造成負面影響,制約了該市的各方面發展。大氣污染治理并非只是環境科學所要探討的問題,政府經濟學也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了思路。
一、大氣屬于何種產品
在政府經濟學中,公共產品的含義是同時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其中,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被人消費的過程中,無法排除其他人也使用這種產品,即使一部分人并不愿意與他人共享此種產品;除此之外,非排他性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即有些產品可以排除他人使用,但是排除成本非常高昂,以至于沒有人去做這種不經濟的事情。哈爾濱市的空氣是該市市民每人每天所共用的資源,沒有人能夠排除其他人對大氣利用。因此,城市大氣具備非排他性的第一層含義。
非競爭性是指此種產品被人們消費時不會因為多增加一個人的使用而增加額外的邊際成本,也就是說多增加一個人并不會減少或者影響其余人對于這種產品消費的滿足程度。從非競爭性的角度上來看,城市空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均分配的,市民不會因為人群流動或遷移現象的發生而造成有一部分人呼吸不到哈爾濱市的空氣。因此,城市空氣也兼具非排他性這一特點。
綜上所述,由于城市空氣兼具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的特點,因而哈爾濱市大氣在政府經濟學上被稱之為純公共產品。
二、哈爾濱市大氣污染的成因——公共產品的悲劇
(一)經濟人假設下市民自身的利益考量
純公共產品從其經濟學特點上來講應該由政府進行提供與保護,即作為純公共產品從理論上應該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及其相關衛生部門對其進行統一調配,再分攤給每個人使用。但是,顯而易見從大氣自身的屬性來講統一調配這一點是不可能實現的。哈爾濱市市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不經過政府批準而使用空氣的能力。正是因為城市空氣屬于每一個生活在哈爾濱市這一區域的市民。因此,人們在利用大氣進行生產、生活時就會帶有不自覺的隨意性,每個人都負有保護大氣不受污染的責任和義務,結果就是每一個人都不主動承擔這一義務甚至會有意破壞大氣環境。
哈爾濱市作為中國最早的工業基地之一,其重化工產業較為發達,化工工廠每天都在空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和有毒氣體。如果大氣是某個人的私有財產,那么這個人從理性經紀人的假設出發會極力采取措施來阻止化工工廠向大氣中排放有害氣體。但是,由于大氣是公有產品,屬于每一個人,性質就完全不同了。人們會對他們所生活的區域的空氣質量下降而感到不滿,甚至是憤怒,也會有一些抗議的聲音,但是由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都希望他人在保護大氣的過程中多付出代價,自己少付出甚至不付出代價。這種搭便車心理使市民陷入了“囚徒困境”的陷阱之中去,最終市民不會形成阻止化工工廠向外排放廢氣的合力,更無力阻止有害氣體的排放,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使得原本應該為大氣污染承擔主要責任的企業工廠能夠逃避承擔責任。
(二)政府的自身利益考量
哈爾濱市地處祖國的東北部,遠離政治、經濟中心,雖然有石油業等重化工業作為哈爾濱市經濟增長點,但是由于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日趨喪失其原有的活力,使其面臨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等多重挑戰,哈爾濱市經濟并不十分景氣。
一方面,哈爾濱市政府需要對于重化工業的污染型行業進行整治以保障清潔生產,另一方面政府同時依舊需要依賴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來拉動哈爾濱市經濟增長,這就使得政府在對城市大氣污染行為進行整治時感到“力不從心”,往往會對這些污染企業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這也使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難以順利地實施[1]。
除此之外,政府官員出于自身政績考核的需要也必然需要工業企業大力發展生產。雖然解決好環境問題、做好大氣防治工作也是體現自身政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生態環保是一個長期工作并且見效緩慢,遠不如大力發展生產帶動經濟效益提升所帶來的政績突出。因此,政府官員往往不會大量地將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大氣治理中去,這也是環保部門在政府工作部門中相對弱勢的原因。
(三)傳統污染企業以及其他利益主體的利益考量
依照科斯定理與庇古稅強調對污染者收稅這一理論觀點[2],哈爾濱市傳統污染企業應當在污染者付費這一基本原則的指導下,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觀點,對城市大氣的污染承擔自己的稅費責任。事實上,污染企業也確實承擔了一部分地稅金繳納,但是由于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的本質屬性以及政府自身的利益考量,污染企業往往支付極低稅費成本創造極大的經濟價值,中間所產生的巨大環境成本所產生的由大氣所最終承擔的污染則任由其存在。這樣就使得城市大氣污染并不能夠得到有效治理。
除了傳統污染企業這一主要的城市大氣污染制造者之外,還存在其他污染主體,比如說,有車一族、焚燒秸稈以降低自身成本的農民、集中供暖的城市居民等其他利益主體。私家車的普及便利了人的生活,農民在秋、冬季通過大量焚燒的方式降低運輸秸稈的成本,城市居民集中供暖等問題給大氣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都是導致哈爾濱市大氣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不論是污染企業、城市居民還是城市周邊的農民,這些利益主體在自身的經濟、時間、效率等利益考量與對公共產品大氣環境需要的保護對比下,均不約而同選擇了相對更加對于自己有利可圖的一方面,犧牲了公共大氣資源,大氣公有產品悲劇的發生顯然在情理之中。
三、哈爾濱市大氣污染治理責任分配
(一)政府之責
哈爾濱市政府及其環保部門作為大氣環境治理的唯一官方組織在大氣污染治理中肩負核心領導工作。政府雖然在大氣治理過程中有發展經濟、維持政績等自身利益考量,但是這與生態保護、大氣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不沖突。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為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要求、新部署。這充分展示了黨和國家對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實現條件,理應受到哈爾濱市政府的重視。
首先,市政府應當成立大氣治理專項小組,對癥下藥,針對哈爾濱市大氣污染的成因,制定符合本市實際的大氣治理行動方案。派大氣污染防治專家針對污染問題進行調研,針對不同主體對于大氣環境的破壞制定不同的處罰措施。
其次,政府應當利用其自身權威性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宣傳工作,讓哈爾濱市的市民企業以及其他利益團體對于大氣污染防治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
除此之外,政府承擔著加快推進污染企業的轉型升級的重任[3],政府應通過先進技術對生產企業加以改造,提高傳統產業在創新與生態產業之間的競爭力,逐步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更為重要的是,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企業以及公民的行為,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工作,將治理任務分配到各省市,再層層分配的企業個人,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個人對于環境保護的不重視問題并承擔相應的環境保護義務[4]。
(二)企業之責
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根據各自排污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哈爾濱市的各類對大氣環境有污染的企業應當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這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意識體現,更加體現了社會公平意識,平衡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的差額。企業應當努力改善自身清潔生產的技術,大力開展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中心的項目,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盡量減少生產所帶來的資源環境的代價,保護共有的大氣資源。
(三)社會之責
為了避免公共產品悲劇的再次發生,哈爾濱市市民應當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努力保護大氣環境。雖然大氣環境保護不是僅僅依靠市民力量就能夠做到的,但是市民也應該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為哈爾濱市乃至全國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可能是出門少開幾次車,也可能是少焚燒秸稈。畢竟每個人都不只是一個經濟人,更加是會以自己的努力為他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人、復雜人。
總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需要政府、企業、社會三方構建良好的治理體系,三方共治,將哈爾濱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王躍生.環境污染——經濟學的思考[J].讀書,1998,(12).
[2] 庇古.福利經濟學[M].朱泱,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3] 郭俊華,劉欒瑋.我國城市霧霾天氣治理的產業結構調整[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
[4] 王清軍.區域大氣污染治理體制:變革與發展[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