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國庫
[摘 要]創客教育起源于科技制造,但并不是科技的專利。歷史學科也能夠依據創客理念,以社團為突破口,以書社等社團為平臺,開展相關活動,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化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客精神。
[關鍵詞]創客;歷史;社團;車庫
教育界正在掀起一場面向每個人的創客運動,在物理、生物、化學等學科中開展創客活動很容易理解,而與技術沒有直接聯系的歷史學科要怎么做呢?
一、不為跟風的歷史創客
創客教育雖然是一種由新技術驅動的新興教育模式,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不一定非要使用“高技術”,也可以使用“低技術”,甚至不使用技術手段,只需銘記“創造”的理念。高低技術的融合(high-low-tech integration)將使創客與人文學科沒有距離。
正如因特網本身一樣,創客空間不僅是一個工具,也是一種新文化社區,可通過模塊化的知識與技術提升創客的創新能力。設計新產品的過程同時也是建立社區的過程,在不同的行動者與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網絡[1]。因此教學活動可以走出課堂,在創客空間中開展。
歷史學科的創客課程,可以“理論與研究”為基本特征,將學生參與創造活動的親身體驗,作為知識建構與意義生成的直接來源。這里的體驗超越了傳統課程中以認知為核心的間接經驗,將學生的興趣、直覺、反思、情感、價值等相關要素也囊括其中。歷史學科與信息技術一樣,有一定的社會性、實踐性、應用性,完全可以開展基于創客活動的創新式教學探索與實踐,通過學習而融入社會。由此,社團就成為銜接社會與課堂的橋梁。
二、社團是歷史創客的突破口
創客以興趣與愛好為基本前提,以創新、創造、創業為核心理念,以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為目標追求,以新技術、新方法、跨領域為顯著特點,由此可見,創意、創新、創造與創業是創客的本質內涵[2]。理論化的人文歷史,學生更要通過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參與社會來增強自己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因此,歷史學科的創客式教育需要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要結合研究性學習,要有一個平臺。筆者在研讀創客理論的基礎上,受美國家庭中車庫模式的啟發,牽頭創立了廣州市第三中學的青云書社。
美國有深厚的汽車文化,普通家庭都有車庫,并備有車床、沖壓、焊接等常規維修設備和工具,使車庫成為一個家庭手工作坊,舉家都可參與。美國人鼓勵子女動手修車,因此車庫就成為一個“創客車間”。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首推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翟,他是“法”“利”“技”思想的倡導者;道家學派莊子所說的“技精近乎藝,藝精近乎道”[3],也表達了對“技”“藝”“道”的理解。筆者認為,創客教育,需要構建學習環境,無論是創客空間還是創客聚會,或是開放交流的實驗室、工作室,都應是遵循這一概念的實體化空間。狹隘化的對創客空間的理解,會束縛實踐。創客空間不光是實踐者開展創客項目的實體空間,還應包含為實體空間的實踐提供服務支撐的虛擬空間[4]。
歷史學家趙亞夫認為,社會交往能力是歷史學科的核心能力之一,包括能夠與他人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快樂,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建議和批評,知道群己關系,能夠以恰當的方式表現自己[5]。實現這一系列“能夠”的最恰當的場合,不是課堂,而是“車庫”。因此,應依托建構主義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項目學習法、自主學習等多種教育理念,搭設一個像車庫一樣的平臺,使學生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并應用跨學科的知識,還能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
創客教育意味著創造和創新不再只是科學家的專利,普通人在創新工具的幫助下,也有能力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轉化為現實。社團構建的就是創客空間,是在一定背景下,激發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場所。創新工具及其營造出來的創客空間是創新發生的基礎。社會是最大的空間,社團是社會空間的濃縮。
三、青云書社成立的條件
學校所擁有的歷史地理與社會條件,促成了青云書社的成立。創客提倡大眾創新,即“以社會實踐為舞臺,共同創新”。學生可以在知識社會條件下成為創新者。歷史學科雖遠離技術開發,但更容易融入社會,特別是對社區文化的接納。
擁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廣州市第三中學,處在嶺南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圣心教堂北側,青云書院的西側,屬于北京路文化圈內,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自秦開始,廣州建城起于今北京路一帶。北京路文化圈,是指以北京路為中心的兩側區域,至倉邊路及德政路,南至天字碼頭,西至解放路,北至越華路,面積約兩平方公里的范圍,包括有名街古巷、千年古道、廟宇書院、歷史場館、水閘遺址、越公署遺址、藥洲遺址等。在北京路東面,分布著魏氏書院、何氏書院、張氏書院、古氏書院、風和書院、陸綠書院、湖南書院、鐸澤書院、經略書院等幾十間書院;在北京路西邊,則有大名鼎鼎的大小馬站書院群和赫赫有名的青云書院。所以,北京路是廣州市歷史文化資源最為集中之處。歷代以此為基點,拓展經營,生生不息,濃縮了兩千多年來的城市文化底蘊和特質。
在省教研室魏恤民老師的關心指導和學校領導的全力支持下,2017年11月,青云書社成立。書社以青云書院為依托,首先嘗試“時空探尋”活動,相當于大學的歷史地理學在中學的延伸,以適應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要。在中學階段,歷史和地理的分科教學也需要適當交匯。所以,“時空探尋”活動立足歷史、地理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面向非畢業班的全體學生,課時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研究性學習時段,以社團的形式開展活動。
例如,自吳越春秋至今,廣州的每一寸土,每一條河,每一座橋,每一條街巷,每一座古宅,每一片瓦礫,每一塊青磚,都是歷史。廣州市近期開展了四次“識名城,愛廣州”宣傳教育活動,增強了廣大市民的名城意識,提高了名城保護觀念。為配合“識名城,愛廣州”活動,學校的歷史、地理學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從地名入手,研究廣州的悠久歷史文化,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活動提出的問題是:從地理和歷史層面,探尋廣州名稱的由來,到底是番禺的廣州還是廣州的番禺?課題名稱定為“有關‘番禺的廣州還是廣州的番禺的研究”,將研究范圍界定于廣州區域的歷史與地理,限定在地理行政區劃分、歷史的發展等。
四、以車庫模式運作社團
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意+技術+產品”具有深度融合的時代氣息。青云書社借助歷史地理優勢,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的熏陶,促進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在一定空間中加以運用,就像在車庫中,以動手的方式去研究,而不是坐而論道。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提升教學效果。
一是有工具。車庫里有錘、鉗、鉆、扳等工具;青云書院作為社團的活動基地,有文物、信息、資料、網絡、課室等工具。
二是有研究對象。在車庫中,研究的對象是一部車,或新或舊或壞,或是其中的一個零件;青云書院研究的是“北京路的‘路的層次考證”“十三行的岸堤位置古今變化的考證”等。
三是有程序。在課題準備階段,召開課題組成員碰頭會,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明確成員分工,確定研究主題;在課題實施階段,實地考察相關歷史遺跡,分組收集材料并分析材料,最后集中討論;在結題階段,整理大家的觀點,確定論點,請指導教師“會診”,討論大家的研究所得,構思成文,形成報告。
四是有結論。例如,學生們通過研究發現:廣州城市的變遷遵循了“疊合式”的軌跡,歷代以來都是以北京路為中軸線、越秀轄區為中心向外圍逐漸拓展,也擴展到了今天的番禺區。如在鐘村飄峰山地區發現了打制、磨制石器,物質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到了20世紀中期,番禺由一個閉塞落后的珠江三角洲下游的鄉村,變成了蓬勃發展的廣州市的一個新區。
五、青云社團運作的幾點經驗
一是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但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社團活動,尤其是校外活動,可能有很多未知情況,要保證安全第一。學生在調查采訪過程中的獨立性不是絕對的,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也是學生安全的保護者。
二是打造良好的創客空間。創客教育并非一種具體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種教育形態。從本質上看,它所表現和提倡的是將學習過程作為一種創造的過程,在創造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6]。創客空間不僅存在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還存在關系環境。它包括空間中的實體關系和網絡中的虛擬關系。例如,學生調研珠江口的變遷,依賴的是創客空間中的人脈、地理資料、合作互助、網絡咨詢等,而不只是簡單的社區空間。
三是擺正學科、社團、創客之間的關系。信息時代是社會信息化的結果。社會信息化是指國民經濟和社會結構的重心,從物理性空間向信息或知識性空間轉移的過程。所以,應以創客理念為指導,利用社團平臺,立足學科教學,拓展學科空間,促進學科交叉性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創新精神,而不是一定要有對應的科研成果,或盲目追求社團規模。
綜上所述,車庫是存車與修車的場所,不是造車的地方;青云書社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性的活動組織,不是學術團體。只要能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平臺,歷史學科完全可以實踐創客理念。
參考文獻
[1]徐思彥,李正風.公眾參與創新的社會網絡:創客運動與創客空間[J].科學學研,2014(12):1795-1796.
[2]黃榮懷,楊俊鋒,胡水斌.從數字學習環境到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變革與趨勢[J].開放教育研,2012,18(1):75.
[3]祝水富,鄧聯合.莊子技術哲學思想的關鍵范疇和內在維度[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04(1):35-39.
[4]祝智庭.從創客運動到創客教育:培植眾創文化[J].電化教育研究,2015(7):11-12.
[5]趙亞夫.關于新世紀歷史課程與教材的若干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3)23-24.
[6]李丹妍.創客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向[J].教學研究與實踐,2016(4):30-31.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