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重慶鼎信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前言: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利于工程質量與進度的整體提升,通過科學、合理的優化措施對其模式與流程進行改革、創新,以“企業發展”、“工程保障”為核心,以“提高質量”、“提升效率”為目的,切合實際的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工程管理中去,為建筑領域信息化目標實現打下基礎。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迅猛發展,土木工程建設作為基礎性保障施工有其鮮明的重要性與作用性。而土木工程管理具有相對的體系性與結構性。就管理流程本身而言,我國土木工程管理側重于實質性,即工程質量、工程進度與施工成本。三者有其相互的關聯性與影響性。因此,在實際工程施工中造成了相關工作量的增加與產生,這也是我國現階段土木工程項目管理的實質特點之一。管理人員在進行工程施工管理時,往往會面對大量的工作信息與事宜問題,但信息、事宜處理的方式卻較為傳統,這樣就極大制約了整體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為其日后的進一步工作開展制造了瓶頸。
涉及面較廣也是現階段我國土木工程管理的主要特點之一。由于工程施工并不是結構單一的簡單流程,而是牽連涉及部門較多、體系結構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土木工程管理中經常涉及設計部門、監理部門、技術部門等。在具體土木工程施工問題上需要對其涉及部門進行協調溝通。并針對不同問題所產生的不同影響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而方案的設計與實行又受到諸多部門的權限管轄與控制。所以,土木工程管理的實質性就是發揮其管理效能與協調手段,將涉及面簡約化、系統化與結構化,進而達到效率化。
土木工程管理中需要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掌握與處理。這些數據信息的來源方向較廣。只有將所有接收信息與數據進行統一整理、搜集才能第一時間掌握工程施工的發展動態。基于我國現階段部分土木工程施工單位的管理現狀,對傳統信息數據管理模式進行創新變革勢在必行。因為傳統的信息數據管理模式極大制約了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只有通過本質看待問題,將土木工程管理以更為先進的現代化引導才能充分發揮其效果。另外,信息量的龐大也造成了工作進程的滯后,在實際的土木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員由于要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放慢了效率步伐、拖累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相關信息量較大時現階段我國土木工程管理中的主要現狀。
所謂“信息化技術”就是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基礎上更為完善的應用型技術。信息化技術的實質是實現生產、管理自動化、智能化與效率化。對管理成本與人工的投入起到極強的降低效果。信息化技術以計算機、管理軟件、數據庫為核心,針對不同領域開展不同的應用渠道。現階段,我國信息化技術發展較快,其應用領域與實施空間逐漸擴大。其中,在建筑領域應用較為廣泛,主要體現在工程管理、材料管理與供給鏈體系中。而土木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更具有實質性與成果性。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簡化了工程管理流程,提升了其管理核心的集約式,并對相應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實現了統一共享與動態存儲。所以說信息化技術是構建土木工程信息體系的重要基礎與保障。
眾所周知,土木工程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結構多支的系統工程。在工程項目的整體規劃上需要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設計。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有利于項目的整體規劃設計。通過采用信息化技術可以使工程管理中的逐個環節更為立體化、效率化。并對整體項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信息化技術中強調“數據庫技術”、“網絡節點技術”、“BIM技術”與“自動化整合技術”。將這些技術充分運用到實際的土木工程管理中去,并從成本投入、工程質量、機械調配與材料管理等多方面進行信息化建設,進而起到促進整體項目規劃的最終目的。
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土木工程管理中去,將傳統的工程管理理念與模式進行替換,有利于現代化的信息系統構建。其中,土木工程管理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數據與管理流程,而信息化技術正可以對其二者進行優化與創新。首先,信息系統構建的基礎前提是數據信息的存儲與共享。信息化技術中的“數據庫技術”正可以實現工程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與統一存儲。其次,管理流程在于精簡與效率,信息化技術中的“IBM技術”與“網絡節點技術”可以對管理流程進行效率性與優化,使整個管理流程更加簡化與優化,對提升管理效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信息化技術的應該促進信息系統構建的同時,也極大的降低了人工勞作的成本,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壓力。最后,信息化技術可以企業的決策方案與調配機制進行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服務,并為其提供準確、時效的參考數據。
首先,針對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采購方面。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搭建相應的網絡信息平臺,對所需材料進行平臺搜索,而網絡平臺的系統信息功能會為操作者提供諸多的材料信息,在質量、價格、信譽方面給予更為準確的介紹與評價。這樣對整體工程的材料供應起到更為優化的保障作用。其次,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拉近了企業與市場之間的距離,使企業不再對市場陌生化與對立化。施工單位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對當下建筑市場發展形勢充分了解,通過平臺溝通交流的方式可以自尋到“鐘意合作”的供應商與伙伴商,極大避免了暗箱操作與違規競爭,對凈化市場與發展企業有其積極的推動效果。最后,信息化技術對工程施工建設中的成本控制、質量保障等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使其環節流程更加透明化與可控化。其中,主要體現在合同管理、項目決策、設備管控、數據反饋等方面。
圖-1所示:

圖 1信息化技術下工程項目管理體系結構圖
最終效果與成果的獲得源于其目標的方向明確。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有其較長的發展歷史,現階段,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漸取替傳統的機械化建設與管理模式。因此,從建筑領域宏觀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其管理目標進行方向指明。其目標方向為構建統一的網絡信息化平臺,將現實資源與利用資源進行實時共享,為我國土木工程建設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基礎保障。而從施工企業的角度對其管理目標進行明確則是“促進發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工程信息系統建設,使施工流程與項目設計更為立體化、結構化;使現場施工人員調度與材料配置更為效率化與保障化;使工程施工質量更為提升化與優質化。因此,信息化技術的合理應用在于對管理目標的方向明確。
土木工程信息系統建設并不是單一的簡單流程,而是需要在特定制度保障下的系統流程。因此,基于這種現狀的產生監理公司應該立足自身企業發展點,對公司所涉及的土木工程建設給予相對的信息化技術引用,并使其對管理模式上起到重要的優化效果。首先,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管理制度。公司決策者以及各級領導應該由上至下逐一轉變思想,通過公司全體動員大會的形式,將實施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實質精神傳達出去。并以施工單位為核心、項目機構為基礎、工程質量為目標,制定相應的信息化工程管理機制。機制中應該對諸多管理規定細化、量化,并按照科學、合理的方針逐一落實。
工程監理對整體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性與安全性尤為重要。監理公司應該搭建與完善相應的監理信息化平臺。具體如下:第一、加大對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引用力度,人才是公司建設信息化監理平臺的重要基礎保障。第二、加強相應信息化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公司應該加快對信息化設備的采購投入,如:服務器、攝像頭、計算機、網絡布線等。第三、明確責任、建立制度。監理公司應該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責任明確,并建立嚴格、合理的保障機制,將信息化監理平臺搭建與運用發揮到最佳成效。
結論:綜上所述,信息化技術的實質是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與機制,建立更為高效、科學的管理體系。因此,通過對土木工程管理具體流程與模式的優化,將其成功引用到實際中去,為提升我國建筑領域的發展空間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