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倩,方國英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8)
約50%~80%的妊娠婦女在懷孕早期會出現食欲不振、厭惡油膩、惡心、嘔吐等[1],嚴重者可發展為妊娠劇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表現為頻繁的惡心嘔吐、脫水、體液失衡、新陳代謝障礙等,發生率為0.3%~3%[2]。身體和情緒上的不適往往會引起孕婦的焦慮和抑郁,甚至威脅到胎兒的安全,所以當保守治療無效時,藥物干預是必要的。因擔心藥物對胚胎的潛在毒性,HG的治療往往成為棘手的難題,通常需要醫生和患者共同抉擇。用于HG治療的止吐藥物種類較多,有效性已較為明確,但其對妊娠的安全性有待商榷。鋁碳酸鎂嚼服后基本不吸收入血液,可快速中和胃酸、保護胃粘膜[3]。本文就鋁碳酸鎂聯合維生素B6治療妊娠劇吐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用藥決策提供參考。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婦科病區妊娠劇吐住院患者共101例,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納差、尿酮體陽性、電解質紊亂。病例納入標準:符合第4版《實用婦產科學》中妊娠劇吐診斷[4];年齡在20~40歲之間;孕周在6~12周之間。排除標準:伴有其它嚴重內科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者;能引起惡心嘔吐的其他病因者;對維生素B6和鋁碳酸鎂過敏者;同時使用過其它止吐、護胃藥物治療者。符合入選標準共101份病例,其中初產婦33例,經產婦68例。根據用藥方案,僅給予維生素B6止吐治療的病例為對照組(59例),同時給予維生素B6止吐和鋁碳酸鎂護胃治療的為治療組(4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9.92±4.04)歲,平均孕周(8.66±1.92),平均妊娠專用惡心嘔吐量化表(pregnancy-unique quantification of emesis and nausea,PUQE)評分(12.46±1.76);治療組平均年齡(29.62±3.02)歲,平均孕周(8.24±2.02)周,平均PUQE評分(12.40±1.93)。2組在年齡、孕周、孕次、PUQE評分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好的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補液及對癥支持治療[5],包括每日靜脈滴注葡萄糖液、葡萄糖鹽水、生理鹽水及平衡液共3000ml左右,糾正酸中毒,調節電解質平衡,補鉀、補鈉,口服維生素B1片預防Wernicke腦病等。同時給予維生素B6注射液(山西晉新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4023237,規格0.1g/支),0.1g/qd,靜脈滴注。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鋁碳酸鎂片(達喜,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410,規格0.5g/片),1.0g/tid,嚼服。治療期間定期檢測尿酮體、血常規、生化指標。
1.3.1 治療效果評價[6]停止補液當日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治愈:患者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基本停止且無反復情況,患者恢復進食且電解質檢測結果恢復正常,尿酮體轉陰;好轉:患者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進食狀況以及電解質指標檢測結果等均較前改善,尿酮體轉陰或減少;無效:患者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仍明顯,嚴重者甚至繼續惡化,患者日常進食、電解質指標檢測結果、尿酮體等均無改善,或者改善后10日內又再次復發入院??傆行?(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3.2 臨床監測指標 采用PUQE[7]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入院時)以及治療后(停止補液當日)的惡心嘔吐癥狀進行評分,記錄妊娠劇吐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尿酮體轉陰時間、電解質指標恢復正常時間以及補液時間。
1.3.3 安全性評價 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對所有病例進行隨訪,記錄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84.7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93;P=0.030)。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組治療后惡心嘔吐均改善明顯,治療組治療后PUQE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酮體轉陰時間、電解質恢復正常補液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監測指標比較
2組患者均出現2例肝功能異常,但不排除疾病本身引起。治療組1例于服用鋁碳酸鎂5天后發生輕度便秘;其余無不良反應發生。對所有入組病例進行追蹤隨訪至妊娠終止或胎兒娩出,治療組1例失訪,對照組2例失訪,其余隨訪到妊娠結局的患者中,治療組2例引產(1例胚胎停育,1例25周超聲檢查發現胎兒鼻骨未顯示,胎兒脊柱形態異常);對照組2例早產,1例引產(36周超聲檢查發現胎兒脊柱裂伴脊膜膨出),2例出生缺陷(1例新生兒左鼻翼處大塊紅色印記、左乳頭有贅生物,1例足月產新生兒左心室強光斑、雙足內翻)。對2組妊娠結局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HG多發于妊娠5~12周,這一階段為胎兒發育的關鍵時期,若隨意用藥有導致流產、胎兒發育障礙、出生缺陷等風險。目前國內外相關指南推薦的止吐藥物有維生素B6、多西拉敏、抗組胺藥、酚噻嗪類藥物、多巴胺拮抗劑、5-羥色胺3型受體拮抗劑、糖皮質激素等[5]。維生素B6和多西拉敏(中國未上市)已被證實整個孕期可安全使用,其余藥物都存在一定的使用風險。如多巴胺拮抗劑和酚噻嗪類藥物可能引起錐體外系反應。5-羥色胺3型受體拮抗劑有增加患者心臟QT間期延長、引發尖端扭轉型心動過速的潛在風險。糖皮質激素可導致胎兒唇裂風險增加。故目前臨床針對HG患者的治療通常以飲食限制、補液支持等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雖能有效抑制患者惡心、嘔吐癥狀,卻無法緩解患者由頻繁嘔吐或禁食引起的胃酸過多和食道、胃黏膜損傷出血癥狀。鋁碳酸鎂兼有胃黏膜保護和抑制胃酸的雙重功效,嚼服后可充分釋放出藥物中的活性成分,迅速中和胃酸,緩解胃痛、胃灼熱,并形成由HCO3-離子構成的層狀網格結構覆蓋于胃內已存在損傷的黏膜,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同時能選擇性地結合膽酸,抵御內外源性物質的侵害,并不間斷地阻止胃蛋白酶對胃的侵襲,發揮保護和修復作用。因此,鋁碳酸鎂能有效緩解HG引起的上腹不適、胃酸反流、胃黏膜受損等癥狀[8]。盡管孕期鋁暴露的毒性已經被證實,但是沒有研究表明正常劑量的含鋁藥物會對腎功能正常孕婦的胎兒造成影響。此外鋁碳酸鎂嚼服后基本不吸收進入血液,在孕期使用至今未見對胎兒有影響的報道,故妊娠期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9]。
本研究應用鋁碳酸鎂聯合維生素B6治療HG,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其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尿酮癥轉陰時間、電解質指標恢復正常時間、輸液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同時本文對妊娠早期使用鋁碳酸鎂的安全性進行評價,使用鋁碳酸鎂不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