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鋼市舞鋼公司總醫院(462500)馬靜
兒童腹瀉屬兒科常見病,多由輪狀病毒或致病性大腸桿菌細菌感染、寄生蟲引起發病,疾病特點為出現短時間內多次排便,且大便性狀改變,部分患兒可能伴隨發熱等癥狀,腹瀉后機體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遭到破壞[1]。此外,如喂養方式不當、飲食不潔等亦可引發疾病,影響日常活動。臨床治療原則以藥物治療為主,有研究報道稱,兒童機體血清鋅水平、免疫水平與腹瀉疾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2]。本次研究選擇收治的192例腹瀉兒童與192例健康兒童進行比較,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8月間收治的192例腹瀉兒童,作為A組,包括男117例、女75例,年齡在6個月~2歲,平均為(15.0±2.1)個月。同時選取同階段我院體檢中心192例健康兒童納入B組,包括男120例、女72例,年齡在6個月~2歲,平均為(15.3±2.0)個月。再將A組192例患兒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劃分為觀察組96例和對照組96例,觀察組包括男51例、女45例;對照組包括男53例、女43例。兩組患兒疾病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接受常規治療,同時提供葡萄糖酸鋅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6020030;生產廠家: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規格:70mg*100s)治療,每日0.5片,均服用15d。對照組接受常規藥物治療,提供蒙脫石散、補液、微生物制劑等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血清鋅濃度、Ig A(免疫球蛋白A)、Ig G(免疫球蛋白G)、Ig M(免疫球蛋白M)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評估A組與B組兒童血清鋅、IgA、IgG、IgM值 A組兒童血清鋅、IgA、IgG、IgM值均高于B組,P<0.05,見附表。
2.2 評估治療后病程時間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腹瀉停止時間為(7.09±0.76)d,短于對照組(11.28±1.02)d,(t=32.275,P<0.05)。治療后再次評估觀察組患兒血清鋅、IgA、IgG、IgM值均高于對照組。

附表 評估兒童血清鋅、IgA、IgG、IgM值(n=192,例)
兒童發生腹瀉后病程時間長、病情易反復,長期腹瀉會導致兒童發生脫水、水電解質紊亂、體重減輕等表現,影響患兒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需縮短腹瀉病程。研究結果提示健康兒童血清鋅、IgA、IgG、IgM值均低于腹瀉兒童,而為腹瀉兒童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結合葡萄糖酸鋅片,患兒血清鋅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均高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兒童。分析原因可能與血清鋅離子是機體主要微量元素,主要參與機體生長、發育、維持免疫功能,而腹瀉患兒體內血清鋅水平較低,缺乏鋅離子,導致腸黏膜損傷,引起持續性腹瀉;同時腸黏膜損傷進一步加重鋅離子缺乏,導致惡性循環,延長腹瀉病程,研究結果提示鋅離子與兒童腹瀉有一定相關性[3]。而入院后為腹瀉患兒提供常規藥物治療,病程時間較久,而結合葡萄糖酸鋅治療后,提高免疫水平,患兒病程時間得到有效縮短,進一步證明提高血清鋅水平可有效控制患病時間。
綜上所述,為腹瀉兒童提供常規治療基礎上結合補充鋅制劑,可有效縮短病程,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