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454000)王萍
惰性B細胞淋巴瘤疾病屬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種,其發展較為緩慢,惡性程度較低[1]。NK細胞生物療法也已經成為臨床治療惰性B細胞淋巴瘤的重要方案之一,并且效果較為顯著。但臨床中針對上述兩藥聯合使用效果報道較少[2]。故本研究將進一步探究利妥昔單抗聯合N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老年惰性B細胞淋巴瘤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治療的惰性B細胞淋巴瘤老年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男16例,女21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7.85±5.67)歲。觀察組男18例,女19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8.87±5.8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利妥昔單抗聯合N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方法如下:靜脈緩慢滴注利妥昔單抗(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BS20020058)375mg/m2,培養NK細胞,取患者外周靜脈血80ml,進行抗凝處理后,進行離心處理以獲取單個核細胞,進行培養基洗滌及培養液懸浮細胞,調整分離為單個核細胞保持其密度為1×10個/ml而后加入CD3McAb進行3d培養,之后更換為AIM-V培養基進行擴增,每間隔3.5d更換一次培養液,并給予相應的自體血漿及細胞因子進行補充,待培養14d后進行NK回輸。對照組給予利妥昔單抗聯合CHOP治療,用法如下:利妥昔單抗使用同觀察組,口服潑尼松60mg,靜脈注射環磷酰胺(750mg/m2)+長春新堿(4mg/m2)+阿霉素(50mg/m2)。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顯效:骨髓形態未發生異常,經CT檢測顯示淋巴直徑≤1.5cm,并且連續維持4w;有效:病灶縮小大于35%;無效:病灶大小未有明顯改善,且原病灶出現增大25%以上。②比較兩組不良反應,包括:血小板減少、感染、肝損傷、中性粒細胞減少、腎損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1、16、10人;觀察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8、16、3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27(72.97%)比觀察組34(91.89%)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血小板減少、感染、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均比觀察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利妥昔單抗是一種主要作用于機體B細胞表面的CD20抗原,其抗腫瘤作用機制與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毒性作用有著重要關系,但受腫瘤細胞CD20的抗原表達較弱及藥代動力學差異等因素,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在利妥昔單抗治療基礎上加以藥物進行輔助治療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觀察低,對照組血小板減少、感染、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均比觀察組高,表明利妥昔單抗聯合N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老年惰性B細胞淋巴瘤效果顯著,可降低不良反應率。其原因為利妥昔單抗聯合NK細胞生物療法,能充分發揮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繼而有效降低利妥昔單抗的耐藥性,促進大量細胞因子的釋放,進而起到調節機體免疫反應,改善患者疾病癥狀,提高臨床綜合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利妥昔單抗聯合N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老年惰性B細胞淋巴瘤效果顯著,可有效縮小病灶,加快患者康復進程,且不良反應較少,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