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中醫院(452370)張見平
目前,臨床上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一般首選藥物治療,嚴重者可選擇手術治療。米非司酮與孕三烯酮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常用藥物,有助于控制患者疼痛癥狀,提升受孕率[1]。本研究中回顧性分析了我院應用米非司酮聯合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診的7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納入本研究。納入標準:經B超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同居一年以上未能受孕且女方排卵、男方精液檢查以及雙方性生活均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7.06±4.77)歲,病程0.5~6年,平均(2.02±0.38)年;對照組平均年齡(26.93±4.68)歲,病程0.5~6年,平均(2.01±0.36)年。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孕三烯酮治療:于月經來潮后第2d起服用內美通(孕三烯酮膠囊),每周2次,每次2.5mg,連續服用6個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米非司酮:含珠停(米非司酮片)每日一次,每次12.5mg,連續服用6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隨訪12個月受孕率。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B超檢查盆腔包塊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B超檢查盆腔包塊縮小一半以上;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統計分析使用SPSS18.0軟件,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和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隨訪12個月受孕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附表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和不良反應對比[n,%]
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國內發病率較高,常見于育齡期女性。專家指出,因子宮內膜異位癥導致盆腔結構和微環境改變、卵巢功能和免疫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患者極易出現不孕,需及時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予以糾正[2]。目前,臨床上一般首選藥物保守治療以緩解患者癥狀,提高受孕率。孕三烯酮與米非司酮均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中使用頻率較高。其中孕三烯酮可通過抗雌激素和孕激素而調節機體內雌雄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內分泌功能,同時作用于異位的子宮內膜受體促使其逐漸萎縮、消失。米非司酮則具有強效抗孕激素效果,可競爭性結合孕激素受體抑制卵巢功能,從而達到促進異位子宮內膜萎縮的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和隨訪12個月受孕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孕三烯酮與米非司酮聯用能夠提高對卵巢內分泌功能的影響效果和對異位的子宮內膜的促萎縮作用。此外,本研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并未較對照組有明顯升高,證實了米非司酮的安全性。
總之,在孕三烯酮基礎上加用米非司酮可提升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和受孕率,且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