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張盼盼
1.1 對象 收集本院產科病房2015年7月~2017年7月間接收的初產婦100例,對象收集標準:①均為初產婦,且為單胎足月妊娠;②均順利成功分娩,母子均保持健康;③意識及精神狀態(tài)均為正常;④新生兒各項指標均保持正常;⑤均同意參與研究并簽字。參考隨機雙盲分組法對本組100例產婦開展隨機分組,共兩組:參考組共50例,其中年齡最低的有20歲,年齡最大的有36歲;孕齡36~41周,平均孕齡(39.31±1.12)周;分娩方式:18例剖宮產,32例陰道分娩。護理組共50例,其中年齡最低的有21歲,年齡最大的有34歲;孕齡37~41周,平均孕齡(39.84±0.97)周;分娩方式:19例剖宮產,31例陰道分娩。對比分析2組的以上資料可見沒有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分娩后均行常規(guī)產科治療,且為其提供常規(guī)產科護理干預服務,包括飲食干預、新生兒指導、生活干預、母乳喂養(yǎng)等干預。護理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針對性的產后健康宣教,內容包括以下幾點:①母乳喂養(yǎng)干預:告知產婦以溫水對乳房進行清洗,確保乳房的干凈,避免乳房下垂。②子宮復舊干預:告知產后不可保持膀胱膨脹狀態(tài),指導其產后6~8h運動,消除疲勞后坐在床上,次日下床活動,以加快子宮復原及惡露排出。③角色變換干預:叮囑產婦注意保持心情放松,確保產婦情緒的樂觀。做好和產婦的溝通、交流,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①通過醫(yī)院焦慮及抑郁評分對2組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7分者代表產婦處于焦慮或抑郁狀態(tài)。②觀察2組的產后生理恢復狀況,包括惡露時間、泌乳始動時間、宮縮痛評分、睡眠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收集并記錄本研究內的全部計量、計數(shù)資料,錄入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內開展分析,經以卡方及t檢驗方法分析,若顯示P<0.05則表明比較有顯著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心理恢復情況對比 護理組產后的焦慮、抑郁情緒緩解率均顯著高于參考組(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的生理恢復情況對比 護理組的惡露時間、泌乳始動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短,宮縮痛評分顯著更低,睡眠時間顯著更長(P<0.05)。詳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的心理恢復情況對比[n(%)]

附表2 兩組的生理恢復情況對比
分娩為一個復雜特殊的生理事件,產婦分娩時需經歷一個社會、心理及社會學等各方面的迅速轉化。分娩后產婦的身體器官系統(tǒng)均出現(xiàn)了非常大的變化,除了子宮存在較大創(chuàng)面,乳腺旺盛分泌,且易導致其出現(xiàn)負面情緒[1],故做好產婦的產后康復干預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針對50例產婦采用產后健康教育,目的為通過針對性的知信行干預,以提高產婦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改善其健康行為,從而有效加快其產后康復。結果發(fā)現(xiàn),護理組產后的負面情緒緩解率顯著優(yōu)于參考組,且相關生理康復狀況也更為優(yōu)秀,值得借鑒(P<0.05),與相關報道[2][3]結果相似。經子宮復舊、母乳喂養(yǎng)及角色轉換干預,有助于將產婦的主人地位充分發(fā)揮出來,激發(fā)其自我照護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其康復。
綜上所述,產婦產后康復干預中應用產后健康宣教可有效促進其生理及生理康復,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