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婦幼保健院(452370)李芳
嬰幼兒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s,RRTI)是指在1年內(nèi)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十分頻繁,甚至在無明顯誘因下經(jīng)常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病程時間長,纏綿反復,遷延難愈。目前,RRTI的發(fā)生機制尚不十分明確,主要認為與嬰幼兒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維生素D是調(diào)節(jié)鈣磷代謝的重要激素,對嬰幼兒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顯示,它不但在鈣和骨代謝平衡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重要調(diào)節(jié)作用[1]。為了進一步研究維生素D缺乏與嬰幼兒RRTI之間的關系,本文將對維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的RRTI患兒進行血清25-羥維生素D3(25-(OH)D3)檢測,并選取健康對照組進行對照研究,旨在了解維生素D水平與嬰幼兒RRTI之間的關系,以便為嬰幼兒RRTI的防治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兒科診治或者體檢的嬰幼兒,根據(jù)血清25-(OH)D3檢測結果,分別隨機抽取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不足和維生素D充足患兒各130例,其中,維生素D缺乏組男78例,女52例,年齡1個月~3歲,平均年齡(1.24±0.48)歲;維生素D不足組男73例,女57例,年齡2個月~3歲,平均年齡(1.29±0.50)歲;維生素D充足組男79例,女51例,年齡1個月~3歲,平均年齡(1.25±0.49)歲。三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患兒均未進行維生素D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支氣管結核、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肺部疾病者;②存在先天性心臟病、川崎病、腎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免疫缺陷型疾病者;③聾啞、智障患兒;④患者不能有效配合,患兒家長中途放棄者。
1.2 方法
1.2.1 維生素D水平檢測及診斷標準 采集外周靜脈血2ml,置于室溫下2~4h,之后以3000r/min速率離心15min分離血清,分離后的血清樣本置入,-20℃溫度下待測。(1)血清25-羥維生素D3(25-(OH)D3)檢測:試劑盒由英國IDS有限公司提生產(chǎn)。操作嚴格按試劑盒和儀器說明書進行。(2)維生素D水平判定[2]:依據(jù)25-(OH)D3水平判斷維生素D水平。維生素D缺乏:25-(OH)D3水平<50nmol/L;②維生素D不足:25-(OH)D3水平>50~75nmol/L;③維生素D充足:25-(OH)D3水平>75nmol/L。
1.2.2 嬰幼兒RRTI定義 根據(jù)不同年齡組嬰兒每年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fā)作頻率進行定義[3]:0~2 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發(fā)作超過 7 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發(fā)作超過3 次;3~5 歲:上呼吸道感染每年發(fā)作6~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發(fā)作>2次。將發(fā)生嬰幼兒RRTI標記為RRTI(+),反之標記為RRTI(-)。
1.2.3 維生素D添加治療及療效評定

附表1 不同維生素D水平嬰幼兒RRTI發(fā)生情況比較[n(%)]
附表2 維生素D添加組和未添加組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較(±s,g/L)

附表2 維生素D添加組和未添加組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較(±s,g/L)
注:與維生素D添加組治療前比較,*均P<0.05。
組別 n IgA IgG IgM維生素D添加組 75治療前 0.67±0.22 5.96±1.75 0.94±0.26治療后 0.98±0.25* 8.86±1.83* 0.99±0.28維生素D未添加組 55治療前 0.66±0.19 5.97±1.76 0.93±0.25治療后 0.64±0.17 5.92±1.74 0.94±0.27

附表3 維生素D缺乏患者治療前后RRTI發(fā)生情況[n(%)]
1.2.3.1 維生素D添加治療 130例維生素D缺乏患兒中,共有75例患兒采用維生素D治療(定義為維生素D添加組),剩余55例患兒未進行維生素D治療(定義為維生素D未添加組)。對維生素D的患兒采用維生素D治療。具體方法:維生素D3滴劑(800IU)/日,共治療3個月。
1.2.3.2 免疫球蛋白測定 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再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
1.2.3.3 治療前后嬰幼兒RRTI發(fā)生情況變化 觀察維生素D治療前后嬰幼兒RRTI發(fā)生率的變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單向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維生素D水平嬰幼兒RRTI發(fā)生情況比較 維生素D缺乏組RRTI發(fā)生率顯著高于維生素D不足組和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維生素D不足組RRTI發(fā)生率雖高于維生素D正常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添加組和未添加組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較 治療前維生素D添加組和未添加組IgA、IgG和IgM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維生素D添加組IgA、IgG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 IgM水平無顯著變化(P>0.05);而維生素D未添加組治療前后IgA、IgG和IgM均無顯著變化(P>0.05),見附表2。
2.3 維生素D缺乏患者治療前后RRTI發(fā)生情況 追蹤隨訪1年,其中有效隨訪病例112例,RRTI發(fā)生率僅為17.9 %,顯著低于治療前的3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RRTI是小兒常見疾病,多發(fā)生于6 個月~6 歲的兒童,特別多見于3 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目前其發(fā)病因素較多,機制復雜,多與自身解剖因素、營養(yǎng)不良、喂養(yǎng)不當、免疫功能低下、遺傳、護理方式和居住環(huán)境等有關。研究認為,免疫功能低下在嬰幼兒RRTI發(fā)病中占主要地位[4]。體液免疫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系統(tǒng),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IgA、IgG、IgM等特異性抗體,參與機體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并且在早期感染中發(fā)揮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通過激活補體來殺死病原微生物。但研究顯示,嬰幼兒呼吸道的分泌型IgA、IgG、IgM含量非常少,加之自身合成不足,因此,導致因幼兒免疫功能相對低下,導致呼吸道感染反復發(fā)生。
一般認為,維生素D是調(diào)節(jié)鈣磷代謝平衡的重要類固醇類激素,在血清維生素D檢測中,95%以上的為25-(OH)D3,它濃度最高,穩(wěn)定性最好,在嬰幼兒骨骼健康生長發(fā)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缺乏可導致佝僂病等小兒骨骼畸形。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的缺乏是導致嬰幼兒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并且易引發(fā)RRTI。本研究通過比較維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三組各嬰幼兒發(fā)生RRTI的情況,結果顯示,維生素D缺乏組RRTI發(fā)生率顯著高于維生素D不足組和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維生素D不足組RRTI發(fā)生率雖高于維生素D正常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說明,嬰幼兒體內(nèi)維生素D的水平高低與RRTI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維生素D缺乏程度越嚴重,RRTI發(fā)生率可能也越高。目前,維生素D缺乏引發(fā)RRTI的機制尚不清除,可能與嬰幼兒體內(nèi)維生素D受體(vitaminD receptor,VDR)缺乏有關,研究顯示,VDR可刺激機體抗菌肽呈現(xiàn)高表達,從而有效清除呼吸道病原菌,控制炎癥反應[5]。維生素D缺乏導致兒童體內(nèi)VDR減少,繼而導致呼吸道黏膜上皮變性、角化及增生,使其清除功能受損,使得炎癥難以控制,從而導致RRTI的發(fā)生。
多項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不同程度提高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功能。楊海軍[6]對35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補充維生素D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IgA、IgG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隨訪半年后,呼吸道感染反復次數(shù)為顯著降低。本研究中,維生素D缺乏組130例患兒,根據(jù)是否添加維生素D治療,分為維生素D添加組和維生素D未添加組,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維生素D添加組IgA、IgG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維生素D未添加組治療前后IgA、IgG和IgM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以上研究結果提示,補充維生素D可明顯提高呼吸道感染患兒的免疫功能。此外,通過對維生素D缺乏嬰幼兒進行維生素D補充治療,追蹤隨訪1年,RRTI發(fā)生率僅為17.9%,顯著低于治療前的36.2%,結果提示,對維生素D缺乏的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可大大減少RRTI的發(fā)生率。結果提示,補充維生素D可作為嬰幼兒RRTI的重要預防手段。
綜上所述,維生素D水平與嬰幼兒發(fā)生RRTI密切相關,隨著維生素D缺乏程度的加重,嬰幼兒RRTI發(fā)生率也呈上升趨勢。對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患兒補充維生素D,不但可提高免疫功能,而且可有效減少RRTI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