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471000)裴紅艷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8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簽法將入選患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兒各44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1~4歲,平均年齡(2.0±0.3)歲,研究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2.1±0.4)歲。分組后患兒一般資料對比結果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綜合性、系統性護理,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治療中需要住院隔離治療,患兒出現哭鬧不安的情緒,使家長情緒煩躁,因此,護理中要對家長說明關于環境消毒、衛生管理以及疾病治療后轉歸情況,提高家長對醫護工作的配合,輔助安慰患兒。②發熱護理。患病后患兒會出現發熱的情況,要對患兒進行實時的體溫監測,若患兒體溫超過38℃,要采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方法。③皮膚護理。手足口病的皰疹病癥多出現在臀部或者手部,為避免出現嚴重的感染,要做好相關護理,盡可能保持肛門周圍皮膚的干燥、清潔,使用鞣酸軟膏進行局部涂抹[1]。盡量選擇質地柔軟的床單、被罩、衣物,不要讓患兒皮膚蘸水,將患兒指甲剪短,避免抓破皮膚。④用藥觀察。結合患兒臨床藥物的使用,用藥后對患兒情況進行觀察和護理,密切觀察使用抗病毒藥物和干擾素后藥物是否發生副作用,若患兒合并腦炎,要在降低腦壓治療期間進行相關的護理,注意甘露醇使用劑量,保證藥物劑量適中[2]。⑤飲食護理。叮囑患兒家長為患兒選擇無刺激、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合理飲食。⑥其他護理。若患兒需要使用止痛藥物,要調整好藥物的使用劑量和時間。嘔吐頻繁的患兒,要將頭偏向一側,保證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患兒口腔內分泌物、嘔吐殘留物。要密切觀察患兒呼吸形態、頻率、節律等表現,若發現有患兒急性呼吸困難與進行性低氧血癥,要警惕神經源性肺水腫的發生。

附表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1.3 觀察及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治療10d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治療10d后,臨床癥狀好轉;無效:治療10d后,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1.4 統計學處理 根據觀察指標統計數據,分別使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和例(n)、百分率(%)來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將有效數據輸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統計分析,進行t和X2檢驗,當P<0.05時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中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患兒早,與對照組患兒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5.4%(42/44)高于對照組的79.5%(35/44),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相關研究表明,在重癥手足口病的臨床治療中,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對患兒的治療效果具有促進作用。對此,本研究以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為例,分組對比常規護理和綜合性、系統性護理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結果發現,綜合性、系統性護理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早于常規護理患兒,治療效果高于常規護理的患兒,與常規護理比較存在差異。與國內其他同類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原因,綜合性、系統性護理工作的開展使護理內容更加全面,護理服務開展中以患兒為中心,結合患兒病情變化進行護理,發熱、飲食、用藥的護理保證了護理內容的針對性,皮膚護理避免了感染的發生,環境護理給患兒提供了消毒的病房環境,從而避免了外部病菌的侵入。但在護理中要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綜上所述,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實施綜合性、系統性護理能夠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促進治療效果,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