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450000)康玉春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科治療的98例胃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9例。對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38~71歲,平均(46.95±4.32)歲;其中癌癥早期38例,中期11例。觀察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39~70歲,平均(46.89±4.29)歲;其中癌癥早期36例,中期13例。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生活護理等。觀察組基于對照組行同質健康教育:①組建護理小組并明確職責:由主治醫師、責任護士、疾病專家、護士長組成健康教育小組,并對各組員職責予以明確。②入院接待:熱情接待患者入科,協助辦理各項手續,介紹主治醫師與責任護士,說明醫院規章制度,展開入院指導。③健康教育:主治醫師、疾病專家根據患者病情介紹胃癌術后化療知識、各階段治療目標,促使患者對術后治療方案有清晰了解,防止患者因猜忌而產生不良情緒。④心理疏導:責任護士結合患者具體心理狀態,以專業護理知識與心理學知識給予心理疏導,避免患者走入思維極端。⑤遵醫囑治療意義講解:在患者住院期間,重點講解遵醫囑治療的必要性及可能預后情況,囑咐家屬一起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
1.3 觀察指標 ①在入院時、出院前,以我科統一制定的胃癌知識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越佳。②統計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期間的治療依從性,高度依從:遵醫囑完成規范療程的治療,對各項治療配合度高,態度積極;基本依從:基本可照醫囑完成各項規范治療,有時需護士或家屬督促或做思想工作;不依從:有不遵醫囑用藥或接受其他治療的現象,或中斷治療。以高度依從、基本依從人數之和占比為總依從率。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s)以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1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評分 出院時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入院時,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高度依從28例,基本依從16例,依從率89.80%;對照組高度依從22例,基本依從14例,依從率73.47%;觀察組總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胃癌這一疾病本身就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同時切除手術造成的疼痛、患者自覺給家庭造成了經濟負擔等因素,導致患者術后情緒低落,甚至陷入自責或抑郁情緒中[1]。再加上很多患者不能清楚認識術后化療的重要性,因此術后治療依從性不高。為改變這一狀態,我科在為胃癌手術患者展開健康教育時,一改過去由護理人員全權負責的思路,將疾病專家、臨床醫師、護士長與責任護士聯合起來,組建成健康教育小組,為患者實施更全面、更專業的健康教育[2]。在實施中,責任護士與主治醫師一起到床邊交接,醫師對患者病情仔細評估,責任護士為患者展開入院知識講解、介紹主治醫師、醫院各項制度等。之后主治醫師與疾病專家一起為患者展開全面的健康教育,利用醫師與專家的專業性給患者心理鼓勵,贏得患者信任,增強其治療信心。責任護士不僅負責患者住院期間的各項護理工作,同時主動講解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和家屬一起經常性鼓勵患者,并結合患者愛好做出飲食計劃、運動計劃,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出院時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觀察組患者對胃癌知識有更深入的掌握。觀察組術后住院期間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不僅是因為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同時也和患者認識到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護士與家屬給予患者的鼓勵等因素密切相關。
附表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評分(±s,分)

附表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評分(±s,分)
組別 入院時 出院時 t P對照組(n=49) 42.35±4.16 82.78±5.63 40.429 0.000觀察組(n=49) 42.40±4.28 88.95±5.12 48.829 0.000 t 0.059 5.675 P 0.477 0.000
綜上所述,為胃癌術后患者實施同質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