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劉一
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是通過可靠的醫學理論知識,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護理服務[1]。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98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循證護理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是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98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其按照隨機字母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均分為對照組(n=99)和觀察組(n=99)。對照組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8例;年齡19~68歲,平均(45.63±5.41)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21~69歲,平均(46.08±6.57)歲。兩組基礎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臨床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術前生命體征監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其具體內容為:①提出問題:在患者手術前對患者的手術程序以及相關細節進行分析,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評估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結合護理的實際情況提出護理過程中的問題。②解決問題:根據上述提出的問題進行文獻和資料調查,制定最佳的護理模式解決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③護理實施:對于制定好的解決方案,在臨床實施的過程中也通過循證的方式進行實施,同時對于每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手術室的銜接過程也采用循證護理的模式處理,確保每位患者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各個細節均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的專門的護理。同時給予患者臨床基礎的飲食護理、生命體征檢測等內容,并加強醫生、護士之間、護士與護士之間、醫患之間以及護患之間的溝通,確保護理的有效性。護理人員嚴格書寫患者的病歷,并仔細填寫護理記錄單,尤其對于實施高危手術治療的患者,護理過程中需對止血帶使用、手術體位的擺放、以及滅菌監測結果等仔細核對記錄。在此基礎上對于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分析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情況,護理質量評分。量表由醫護人員指導患者自行填寫,總分12~8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焦慮。護理質量評分采用我院根據制定的護理質量評價量表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錄入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其統計學意義以顯著差異P<0.05表示。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和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經不同方法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相比差異顯著(t=12.46,19.79;P<0.05)。具體數據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SAS評分和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手術室的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接觸時間較短,對患者的基本情況不了解,因此,導致護理的難度加大[2]。循證護理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在前期的調查總結中,促進了護患以及醫患之間的溝通,有助于增加患者對護理信任度。同時,通過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有助于護理人員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進而提高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198例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術后SA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實施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焦慮癥狀,效果顯著。同時護理人員在實施循證護理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各科室工作之間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有效提高了醫院醫療團隊的綜合水平,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