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100089)徐學軍 侯世蕊 王瀚
部隊官兵是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部隊醫院的主要任務就是維護部隊官兵的身心健康,保證部隊的戰斗力[1]。隨著部隊的轉型、實戰演習及訓練任務的加重,體能訓練中的運動損傷的報道也隨之增多[2],但官兵非體能訓練運動損傷報道較少。無論是體能訓練還是非體能訓練的運動損傷對于官兵的身心都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調查骨科住院部隊官兵的運動損傷情況,探析其發生的特點及原因,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可為部隊官兵科學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1月,某院骨科住院的運動損傷部隊官兵的檔案資料。入選標準:有完整的三級甲等醫院診療記錄,同一名患者多次為同一疾病診斷的只記1例。按此標準共有112例完整診療記錄入組,均為男性,年齡18~58歲,平均(27.81±7.1)歲,其中師干2人,團以下干部20人,士官90人。
1.2 研究方法 查看相關的文獻資料,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進行運動損傷的問卷調查,詢問病史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研究。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3]。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1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運動項目與損傷的關系 共檢出運動項目5種、運動損傷9種。導致112例骨科住院部隊官兵損傷的運動主要是體能訓練、非體能訓練(跑步、籃球、足球及攀爬)。傷害發生的部位主要為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踝部、足部、小腿、腰部、手及腕部。傷害后果主要是骨折、關節及軟組織損傷。各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附表1)。
2.2 運動損傷的特征 本研究結果檢出某院112例住院官兵運動損傷9種,按構成比大小順序依次為膝關節損傷(44.6%)、踝關節扭傷(1 7.8%)、肩關節炎(9.0%)、手及腕部骨折(8.0%)、腰部扭傷(8.0%)、足部損傷(5.4%)、髖關節炎(4.5%)、小腿骨折(2.7%)。非體能訓練運動損傷67人,占總運動損傷59.8%;體能訓練傷45人,占40.2%(見附表2)。
2.3 運動損傷與軍齡、年齡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軍齡、年齡的增長,運動損傷官兵人數逐漸減少(見附表3)。
2.4 體能訓練中運動損傷與軍齡、年齡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軍齡、年齡的增長,運動損傷官兵人數逐漸減少(見附表4)。

附表1 112例骨科住院部隊官兵運動項目與損傷的關系

附表2 112例骨科住院部隊官兵運動損傷類型[例數(%)]

附表3 112例骨科住院部隊官兵運動損傷與軍齡年齡的關系

附表4 體能訓練損傷與軍齡、年齡的關系
3.1 112名骨科住院部隊官兵運動損傷的情況 本次調查顯示,運動損傷部位出現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膝關節損傷(44.6%)、踝關節扭傷(1 7.8%)、肩關節炎(9.0%)、手及腕部骨折(8.0%)、腰部扭傷(8.0%)、足部損傷(5.4%)、髖關節炎(4.5%)、小腿骨折(2.7%)。部隊官兵運動損傷的特點是下肢的損傷高于上肢及腰部。出現這種特點的原因,主要與運動特點有關,官兵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對于下肢的訓練負荷量明顯高于上肢,因運動項目速度與力量的重點在下肢,故下肢的運動負荷量就高,因此下肢損傷出現頻率較高。
3.2 膝關節損傷 在訓練中,經常反復出現雙側下肢短距離的快速前、后、側方向的移動。如:足球運動,在大力踢球、暴發動作和快速奔跑時用力不當或被他人截斷,由于關節、肌肉與按韌帶組成的膝關節受到劇烈的沖擊,一旦超負荷,用力過大、疲勞或動作不協調,就會出現膝關節損傷。
3.3 足、踝關節損傷 由于運動項目的位移速度較快,急動作較多,如:跑步、打籃球,落地不穩,對于踝關節的負荷較大,因拉力產生較快,腳及腳踝關節就容易損傷。
3.4 髖、肩關節炎 由于髖、肩部的急性、慢性損傷或因上肢外傷等原因長期使肩關節活動受限所致。
3.5 手、腕關節損傷 由于在運動訓練技術動作中,手、腕關節的動作較多,如:籃球運動,接球和截球動作不正確,當關節在130°~180°時,腕外側韌帶被牽拉的最緊,伸肌群的合力最大,在運動中,出現頻率最高。如用力過大,可能超過身體負荷,容易引起手及腕關節的損傷。
3.6 骨折、腰部損傷 主要由于直接或間接的外來暴力作用所致[4]。
3.7 攀爬傷 主要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全身肌肉的協調能力差,墜落時引起間接性爆發力量所致。
3.8 影響因素分析
3.8.1 軍齡、年齡對官兵運動損傷的影響本次調查顯示,無論是體能訓練還是非體能訓練運動損傷隨軍齡、年齡的增長而減少。調查對象中軍齡小于5年的官兵有43例,占38.4%;年齡小于18歲的54例,占48.2%。結果顯示,大部分官兵處于軍齡短、年輕狀態。此類官兵對于運動損傷所帶來的危害未予以重視。部隊衛生工作應展開針對性的培訓。
3.8.2 了解相關防護知識、行為對運動損傷的影響 本次調查顯示,官兵都知道相關防護知識,但不重視,尤其是非體能訓練,表現在無熱身運動或熱身運動不認真,準備活動不充分,核心力量訓練不足以及訓練中動作要領不規范、自身因素等所致。首先要讓官兵引起重視,其次要提高官兵的認知程度,可定期對官兵進行考核,了解其掌握情況??芍谱鞲黝悏蠛筒僮鲌D片,讓官兵能直觀地看到每一項動作要領,并可根據提示一步步進行訓練。在開始運動之前,要充分進行熱身活動。熱身運動時各關節不能過伸。在熱身活動中,可以采用靜力半蹲來增加膝關節周圍附著肌肉的力量。
加強核心部分肌肉力量的練習,這樣有利于運動中減少能量的消耗,反復練習能夠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運動時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量與強度,注意加強肌肉的核心力量的練習,先從無負重進行,以平衡力量為主,再逐漸增加負荷量。加強官兵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官兵體能訓練時間以外的安全管理,完善衛生保健制度,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
此次調查了解了某院骨科住院部隊官兵運動損傷的情況,對部隊衛生工作開展下一階段培訓和推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運動存在風險,運動損傷雖然可以預防,但不能完全避免,且其已成為影響部隊官兵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5],故部隊官兵自身具備運動損傷防護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雖然運動損傷的發生是不可預計的,但大多數運動損傷的發生是有因可循的,若能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加以預防的,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不斷提高官兵對安全工作的認識,加強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的培訓、定期考核、建立監督機制,使官兵能更好地將其運用于訓練中,使他們能夠科學合理的進行運動,避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