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婦幼保健院(475007)毛芳慧 孫利娜 潘俊曉
小兒腦性癱瘓(即小兒腦癱)指的是在妊娠過程中或新生兒期間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以腦部非進行性病變為基礎的,永久存在的、可變化的姿勢及運動異常疾病[1]。多數運動異常腦癱兒還伴有行為異常、智力低下等表現,臨床以痙攣型腦癱最為多見,約占六至七成,痙攣型腦癱病灶在椎體系,其臨床特征以伸張反射亢進為主[2]。康復訓練是西醫治療小兒腦癱的主要手段,本院為提高小兒腦癱的治療效果,聯合運用了中醫頭針和西醫康復訓練,現將應用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68例腦癱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n=34):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10~44個月,平均(19.15±6.85)個月,病情輕度13例,中度9例,重度12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8~46個月,平均(20.04±7.36)個月,病情輕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11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進行康復訓練,訓練內容主要針對粗大運動、平衡能力、協調能力、精細運動,如翻身、行走、坐立、頭部控制、穿衣、吃飯等。觀察組患兒在進行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中醫頭針治療。頭針取頭部運動區、平衡區、足運感區、運用區。感覺障礙者加感覺區,聽覺障礙者加暈聽區,言語障礙者加言語二區、三區,視覺障礙者加視區。對毫針(0.25mm)局部消毒后,以右手持針,針體與頭皮保持15°~30°,使用平刺法迅速進針,得氣后留針2h。每隔30min行針1次,1次/d,一周5次,4周為1療程。肝腎不足者采用補法,氣滯血瘀者采用采用瀉法。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系統治療6個月,治療前后,分別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痙攣評定量表)評估肌張力變化,使用GMFM-88(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估運動功能變化,量表共包含88項,每項評0~3分(完全不能完成計0分、僅能開始會做計1分、能夠完成部分動作計2分、能夠全部完成動作計3分),各項評分之和即為總評分。使用0~5級肌力評估法評估患兒治療前后的肌力水平。
1.4 療效評價 發育達標,肌力恢復至4~5級,運動、平衡能力正常,無姿勢異常,原始反射消失,相應年齡的正常姿勢反射完全出現為治愈;發育基本達標,肌力恢復至3級,運動、平衡能力顯著增強,偶有姿勢異常,原始反射消失,相應年齡的正常姿勢反射完全出現為顯效;肌力2級,運動、平衡能力有所改善,有原始反射,有相應年齡的正常姿勢反射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無相應年齡的正常姿勢反射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s)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Ashworth、GMFM-88評分 兩組治療前的Ashworth、GMFM-88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Ashworth評分明顯降低,GMFM-88評分明顯升高,并且觀察組的變化幅度明顯比對照組更大,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附表1。
2.2 肌力 兩組治療前的肌力分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肌力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并且觀察組治療后肌力4級、5級者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Ashworth、GMFM-88評分比較(分,±s)

附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Ashworth、GMFM-88評分比較(分,±s)
組別(n) Ashworth評分 GMFM-88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34) 2.31±0.72 1.10±0.42 23.45±15.38 59.87±16.73對照組(34) 2.38±0.85 1.83±0.55 24.06±16.14 39.51±13.85 t 0.366 6.151 0.160 5.466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肌力分級比較[n]

附表3 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n]
2.3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3.5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18%(P<0.05)。見附表3。
文獻報道[3],腦癱患兒的運動能力與其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發育呈正比,所以有效增強腦癱兒的運動能力對于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醫學中,腦癱屬五軟、五遲等癥范疇,其是由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致心脾肝腎虧損、筋脈失養、氣血不足,并外感毒邪,腦髓受損而引發諸癥。本病的臨床表現以虛實夾雜最為多見,腎精虧虛、痰瘀阻滯為主要病機,腎精虧虛會使髓、血減少,氣衰生痰,痰瘀阻滯則腦絡不通,腦失氣血榮養而發病[4]。中醫治療腦癱多運用針刺之法,諸陽、髓海匯集于頭,五臟六腑之血氣皆上奉于頭,所以刺激頭部穴位可活血祛瘀、開竅益智、提神醒腦。現代研究顯示,中醫頭針治療小兒腦癱能夠有效改善腦部供氧,增加腦部血流灌注,加快腦組織代謝,同時還能促進神經細胞再生,調節腦神經反射,促進正常反射形成[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Ashworth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GMFM-88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肌力4級、5級者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6]相符,這說明頭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能夠有效減輕肌張力,增強肌力,改善患兒的運動能力。此外 ,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3.5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18%(P<0.05)。說明中醫頭針結合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小兒腦癱的治療效果,這是因為針灸與康復訓練能夠相互結合,促進臨床療效的提高。
綜上所述,頭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性癱瘓能有效增強患兒的肌力,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促進患兒康復,其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