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橋醫(yī)院(450003)劉勇
鄭州汝河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450003)王昕
1.1 臨床資料 研究選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將其分為A、B組,各42例。A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58~76(67.8±4.2)歲;Ⅱ級16例,Ⅲ級20例,Ⅳ級6例;B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59~77(68.1±4.2)歲;Ⅱ級15例,Ⅲ級19例,Ⅳ級8例。
1.2 方法 兩組都采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內(nèi)容包括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藥物、擴張血管及改善心肌代謝等的藥物。A組采用環(huán)磷腺苷(無錫凱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402)治療,將120mg環(huán)磷腺苷溶于25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1次/d。B組采用環(huán)磷腺苷聯(lián)合芪藶強心膠囊(國藥準字Z20040141,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治療,環(huán)磷腺苷的用法與用量同A組,芪藶強心膠囊每次4粒,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運動耐量(6min步行距離)指標變化狀況。其中,ADL評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與定量數(shù)據(jù)用例數(shù)(%)和(±s)表示,組間對比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LVEF、LVESD、LVEDD指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經(jīng)臨床治療后,B組的上述心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評分與運動耐量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ADL評分、6min步行距離指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B組治療后的ADL評分明顯低于A組,6min步行距離明顯多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對比(n,±s)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對比(n,±s)
組別(n=42)LVEF(%) LVESD(mm) LVED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42.4±2.9 49.7±3.8 44.5±3.8 35.6±3.3 58.7±5.9 54.2±4.6 B組 42.3±3.0 59.3±4.7 44.3±3.9 30.2±3.1 59.1±5.9 50.1±3.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評分、6min步行距離對比(n,±s)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DL評分、6min步行距離對比(n,±s)
組別(n=42) ADL評分(分) 6min步行距離(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61.9±7.1 54.2±5.2 296.4±22.6 338.6±28.5 B組 62.1±6.8 42.4±4.1 295.9±23.1 399.3±36.4 P>0.05 <0.05 >0.05 <0.05
本研究以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為觀察對象,給予患者不同的藥物治療,結果顯示B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指標值與6min步行距離明顯多于A組,LVESD、LVEDD指標值及ADL評分明顯少于A組,該結果表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采用芪藶強心膠囊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治療,可有效增強患者的心功能和運動耐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原因在于環(huán)磷腺苷作為抗心絞痛類藥物,脂溶性較強,能輕易滲透細胞膜到達細胞內(nèi),增強心肌細胞能力代謝、心肌舒張和收縮功能,增加心排血量,恢復冠狀循環(huán)功能[1]。另一方面,芪藶強心膠囊中的黃芪有可擴張血管,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收縮力和抗缺氧缺血能力,人參能減輕心肌鈣負荷和心肌損傷,促進細胞修復,上述藥物與附子合用可降低患者血清B型鈉尿肽水平,阻滯心肌纖維化過程,擴張外周血管,增強心室收縮力[2]。
綜上所述,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采用環(huán)磷腺苷結合芪藶強心膠囊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升患者的運動能力,適合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