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縣人民醫院(461000)王艷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收治的97例CMB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3年1月~2017年12月),根據磁共振序列的不同進行分組,A組采用磁共振T1WI,B組采用磁共振T2WI,C組采用FLAIR,D組采用SWI。97例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48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39歲,平均年齡(63.85±7.09)歲。
1.2 方法
1.2.1 儀器設備 使用我院磁共振掃描儀。
1.2.2 方法 97例研究對象全部仰臥,將頭部放置在頭頸聯合的線圈內,在調整好患者頭部位置后做好固定。A、B、C組掃描時間為9min。D組在得到影像學圖像后對圖像進行處理,包括最小密度投影及血管重建,得到最終的SWI圖像。所有影像學操作均由2名臨床經驗超過10年的醫務人員進行。A組:SE序列T1WI,層間距為1.5mm,矩陣為256×320、NEX1.0,FOV為200mm×230mm,FA為70°,TE為11.8ms,TR為460ms。B組:TSE序列T2WI,層間距為1.5mm,矩陣為335×512、NEX1.0,層厚為5mm,i PAT因子為2.0,FOV為200mm×230mm,TE為87ms,TR為5000ms。C組:橫斷位FLAIR序列,層間距為1.5mm,矩陣為255×256、NEX2.0,層厚為5mm,i PAT因子為2.0,FOV為200mm×230mm,TE為85ms,TR為8000ms。D組:層間距為1.5mm,矩陣為216×320、NEX1.0,層厚為1.2mm,層數為72層,i PAT因子為2.0,FOV為185mm×230mm,FA為20°,TE為40ms,TR為52ms。記錄每一組檢出的出血灶數量、大小、信號特點。
1.3 觀察指標 記錄與對比四組的檢出率以及病灶檢出率。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統計數據,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2.1 對比四組CMBs檢出率 97例研究對象中,A組共檢出10例腦微出血,B組共檢出16個腦微出血,C組共檢出50個腦微出血,D組共檢出97個腦微出血。D組檢出率明顯高于A組、B組、C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2.2 對比四組CMBs病灶檢出率 A組共檢出84個病灶,B組共檢出115個病灶,C組共檢出272個病灶,D組共檢出501個病灶。D組病灶檢出率明顯高于A組、B組、C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對比四組CMBs檢出率
既往針對CMBs主要是采取CT診斷的方式,但是不同于腦出血較大的病灶,CMBs病灶小,CT檢出率較低。借助磁共振技術,其在CMBs診斷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磁共振常規序列對于CMBs而言想要實現較高準確度的檢出,有較大難度[1]。而利用磁共振SWI序列,其作為一種新型的磁共振獨臂增強成像技術,通過利用高分辨率、長TE、完全流動性補償的三維梯度回波,能夠大大增加圖像的對比以及不同組織之間的敏感性,進而發揮出明顯的診斷價值[2][3]。在本次研究中,97例研究對象中,A組共檢出10例腦微出血,84個病灶,B組共檢出16個腦微出血,115個病灶,C組共檢出50個腦微出血,272個病灶,D組共檢出97個腦微出血,501個病灶。D組檢出率、病灶檢出率明顯高于A組、B組、C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CMBs采用磁共振SWI序列進行診斷其臨床價值明顯,對后期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治療工作的開展有積極幫助,值得在CMBs患者中廣泛應用。